王連平
廣西建信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在市政工程設計中,涉及截流井設計計算的規(guī)范主要有《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4-2006)、《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冊和第5冊),其中《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中設計污水截流管管徑為300mm~600mm,管徑較小,滿足截污的流量小,只能適用于小流量的合流管截污井的計算,在實際的工程中,遠不能滿足工程中污水量的要求,而《給水排水設計手冊》中涉及到的雨水溢流井及堰流的計算,能夠滿足一般截流井的設計,在實際工程中,受到客觀因素制約時有發(fā)生,設計時往往不能按部就班的選用計算。因此,本人將做過的柳州市蓮花合流干渠截流井的計算進行分析,用以說明特殊截流井的計算。
關鍵詞:合流干渠;截流量;截流井;堰高
具體內容:1、工程概述:該干渠斷面大小為BXH=4500X3000,斷面大,流量大,且修建于90年代,采用的是雨、污合流制排水體制,雨、污水直接排入柳江,給水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做截流井設計,截流污水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排放,雨水溢流入柳江。
2、工程截污井設計難點:本工程設計截污井主要為截流蓮花干渠污水。截流井的位置,應該根據污水截流干管的位置、合流管渠位置、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圍環(huán)境等因素確定。截流井設置在排出口處,以便對現狀合流渠中的污水截流完全,而本工程中因下游經過隧道入蓮花提升泵站,該段無條件設置截流井(沒空地設置),因此截污井設置在南環(huán)路上蓮花干渠與隧道交接處,該處渠底標高為74.66米,低于柳江水面77.8米,平常該干渠為上游雍高下游淹沒出流的狀態(tài)。因此截污井設計為堰式截污井,為防止旱季時柳江水倒灌入截污管中,該溢流堰頂必須高于77.8米的柳州水位,同時由于蓮花干渠途徑的商業(yè)技術學校地面標高為78.5~80.5米,地勢較低,設計截流堰后,不能對其造成下雨內澇的影響。蓮花合流干渠斷面較大,水位受上述客觀條件控制,不同于常規(guī)的截流井設計。
3、截流井設計:
1)、雨水量計算公式:Q雨=Ψ*q*F(L/S)
2)、污水量計算公式:Q平旱污=qFN/K日(L/s)
3)、雨季截流污水量計算公式:Q截污=(1+n)*Q平旱污
按柳州暴雨強度公式及按目前柳州市綜合用水量標準,由上述公式計算得
Q雨=36229.08(l/s),Q污=1451.05(l/s)
Q總=Q雨+Q污=37680.13(l/s)
Q截污=1832.99(l/s)
Q溢流=Q總-Q截污=37680.13-1832.99=35847.14(l/s)=35.847m3/s
4)、截污井標高確定:
本次設計截污井的原則是:實施堰式截流井之后,仍使現狀蓮花干渠排水基本保持原有水流狀態(tài)。
因外江水位為77.80m,截污井處原蓮花干渠(BXH=4500X3000)底標高為為74.62m,截污井處原蓮花干渠下游為原隧道BXH=4.5X4.0(包含上面拱形部分)排入柳江。
原有隧道斷面圖
根據水力計算公式:Q=A*V
V=1/n*R2/3*i1/2
A=BH+S
X=B+2*H+L
R=A/X
Q----流量(m3/s)采用上述Q溢流量為35847.14(l/s)
V---流速(m/s)
A—水流斷面m2,
n---粗糙系數;取0.013
R---水力半徑(m)
i---水力坡度;
X—濕周(m)
由圖代入數據得:
A=4.5*2.701+(3.14*2.598^2*120/360-1/2*4.5*sin30*2.598
=16.30(m2)
X=4.5+2*2.701+2*3.14*2.598*120/360
=15.34(m)
R=A/X=16.3/15.34=1.0625
V=Q/A=35.847/16.30=2.20(m/s)
V=1/n*R2/3*i1/2
2.20=1/0.013*1.0625^2/3*i^1/2
i=0.00075,取i=0.08%
通過上述水力計算,蓮花干渠下游的原隧道(上圖形式)排出本設計Q溢流量,需要水力坡度是0.08%,截流井至柳江排出口處長度約為1160米,需要的水位差h=1160x0.08%=0.928m,取1.0m,方可將設計Q溢流量排出,即截流堰的下游水位為78.80m。堰上標高則以旱季截污時能夠阻擋外江水控制,外江水位標高為77.80m,因此堰上標高取78.00m。堰上水頭按1.0m控制,則堰上水位標高為79.00m,堰的上下游水位差為0.2m,即比不做堰時,上游水位升高0.2m,水位變化不大,基本上保持了原有蓮花干渠的水流狀態(tài)。
5)、截流井堰長計算:
現狀排水渠較大,為了少占地,本次設計的截污井是在原有蓮花干渠位置改造成三側堰上出流,溢流水量通過正面及兩側面溢流排出。
根據上述標高的確定,有
H=1.0m,(堰上水頭)
h=0.8m,(堰下水頭)
Z=0.2m,(堰上下游的水位差)
P=3.30m(堰壁高度)
,,
① Z 根據淹沒式矩形堰的計算公式:Q溢流=mbH3/2 =1.05(1+0.2*h/p)3 =0.5412 m=(0.405+0.0027/H)[1+0.55*H2/(H+P)2] =0.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