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近
許多人都想成為善良的人,許多人都想成為積德行善的好人,這是一種很好的想法。我想,人生在世,應該做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有奮斗目標的好人。如果我們的社會里,善良的人逐漸多了起來,愿意自覺做奉獻的人多了起來,經(jīng)常助人為樂的人多了起來,那么,社會將會變得更加溫馨、和諧、融洽,大家就會和睦相處,社會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但是,必須懂得,善良、積德行善、助人為樂、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等等,這些人的思想境界之中最美的品質、人格,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自己頭腦里天生固有的,而是從小經(jīng)過培養(yǎng)、熏陶、潛移默化,逐漸在自己的頭腦和行動中形成的一種美德、善舉。
因此,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自覺培養(yǎng)善良的美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小做起,從每天的日常生活做起。只要遇到可以奉獻的時刻,就千萬不要喪失做好事、辦實事、行善事的大好機會。機會可遇不可求,當有人需要得到你的幫助,當有人確實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需要他人伸出援手的那個時候,就必須抓住機會,給人無私幫助,哪怕自己受到一些暫時的損失,也應該毫不猶豫地助人一臂之力。這樣的人,即使在旁人看來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善事,也是高尚之舉,也是值得贊揚的美德。
在當下的社會里,善良的人,有同情心的人,愿意奉獻愛心的人,確實很多很多。然而,確實也有相當多的人,面對需要得到幫助的人,往往非常冷漠,根本沒有正常人的那種善心,這種情況值得引起重視。我們應該通過必要的宣傳,點贊那些善良人的高尚之舉,點贊那些時時刻刻以助人為樂為榮的熱情人;鞭笞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譴責那些在需要幫助他人渡過難關的時刻逃之夭夭的冷漠之人。
媒體的宣傳,輿論的引導,社會正能量的推動,都可以進一步鼓勵好人把好事、善事做到底。如今不斷開展的“好人榜”“感動人物”“見義勇為先進人物”等活動的評選表彰,就是一種很好的輿論導向。這樣的宣傳多起來了,善良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做好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就會成為當今社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多次收看央視關于感動人物的現(xiàn)場直播,也經(jīng)常在報刊雜志上讀到善良人物的宣傳報道,他們的事跡非常感人,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坎上,讓人激動,讓人無法忘懷,甚至感動得淚流滿面,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感動人物當中,有的是只有十幾歲的孩子,他們面對艱難困苦,竟然能夠克服重重困難,走向光明的明天。為什么?因為這些孩子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學會了把自己最大的能量發(fā)揮出來,幫助自己的父母,幫助自己的家人,幫助左鄰右舍擺脫困境。這樣從小就懂得關愛他人的孩子,長大肯定是好樣的,也肯定能夠成才。在許多善良人當中,有兒媳婦長期照顧年邁婆婆的好人;有為了讓病人早日康復一次又一次反復獻血的好人;也有為了讓自己的愛人早日恢復健康,多年不辭辛苦守候在身患植物人的愛人身旁的好人……感動人物很多很多,既有老人,也有青少年學生;既有各行各業(yè)的工作人員,也有社會各界人士。他們是好樣的,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時代的楷模!
善心需要培養(yǎng),善舉需要經(jīng)常去做。我們雖然不可能做太多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只要不拒絕做小小善事,積小善為大善,日積月累,就能夠成為感動他人的好人。偉大人物曾經(jīng)說過一句名言:“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惫湃艘苍?jīng)說過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因此,我們無論男女老少,都應該經(jīng)常堅持做好事,行善事,積小善為大善,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內心善良的人,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比如,外出乘坐公交車,見到老弱病殘主動讓座;行人迷路給人指點正確方向;老人意外摔倒及時扶起等等,事情也許不大,但善良之心就在其中。須知,當行善之舉已成習慣,那你的情操就非常高尚了。
積小善為大善,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益的人。這樣的人,生活快樂,生命燦爛,人生將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