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章
舟山國家級開發(fā)新區(qū)的建設日新月異,這不由地讓人憶起50余年前郭沫若考察舟山時曾說的:“大陸文明是舟山的基石,海洋文明是舟山的未來……如果好好建設,舟山的前途不可限量?!?/p>
舟山群島以獨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她的風采。1962年10月下旬,受人尊敬的文化巨匠、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考察舟山。在這里,他為壯偉的風光所驚嘆,為厚重的文明所震撼,更為美好的前程所振奮。
“海防官兵是最可愛的人”
“大海平鋪一路黃,英雄生活在汪洋,光榮赫赫歸于黨,沫雨披風固國防?!?0月20日,郭老乘坐海軍某艦至定海。泊定碼頭時,艦上官兵希望郭老留下墨寶,郭老欣然應允,潑墨題寫了到舟山后的第一首詩。詩中對人民解放軍保衛(wèi)海疆、鞏固國防的精神充滿敬佩之情。
一上島,郭老就去部隊。郭老冒著細雨趕到一處工程現(xiàn)場,他遠遠看見“洛陽營”的戰(zhàn)士們敲鑼打鼓地列隊歡迎,便在幾百米之外早早下車,順著盤曲山路步行向前,以表達自己的尊敬。當目睹了官兵揮汗如雨開掘坑道的情景后,郭老感慨地說:“辛苦呵,辛苦!你們筑的是鋼鐵長城,也是和平的長城。海防官兵是最可愛的人?!?/p>
接著,郭老來到“人民英雄連”。在連史室里,郭老久久凝視,不勝感佩,當即揮毫:“洛陽營,人民英雄連……而今東海鎮(zhèn)前線,光輝更燦瑩。”在某守備營,部隊首長向郭老介紹戰(zhàn)斗英雄、營長張學安的事跡。郭老聽后,緊緊握住張學安的手說“偉大呀,偉大!”
在普陀佛頂山,陪同人員請郭老參觀慧濟寺。郭老卻說:“這里不是住著我們的戰(zhàn)士嗎?我覺得看望我們的戰(zhàn)士比拜菩薩更重要!”他走進哨所,親切地詢問大家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參觀了哨所的豬圈、菜地,贊嘆不絕。在戰(zhàn)士的宿舍里,郭老揮筆寫下了《七律·訪普陀山》:“破浪乘風赴普陀,舟山群島半千荷。沈家門外漁舟舞,螞蟻島上公社歌。海上長城超萬里,地中番薯十斤多。桂花香里芙蓉好,不拜觀音拜荷戈……”
郭老的詩帶有濃厚的時代烙印,字里行間折射出他對舟山群島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
“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郭老舟山之行,少不了“海天佛國”普陀山這一站,留下了許多佳話美談。
在普陀山文物館,郭老看到孫中山先生的《游普陀山志奇》一文,便仔細研讀。郭老說,從筆跡看,此文并非孫先生手跡,但文末加蓋的“月白風清”印是真品,由此推斷,最大的可能是旁人代書,孫先生認可。這為《游普陀山志奇》作出了權威的鑒定。郭老還考證了康熙所留“海國月輝”手書,慈禧所贈《牡丹圖》及王安石、康有為所題寫的詩文。
應文物館負責人之請,郭老書寫了館名。這牌匾懸掛至今。
行至不肯去觀音院,郭老問:“這名為紫竹林的景點為何不見紫竹林?”一時眾說紛紜:荷蘭人挖走了,倭寇掠去了……郭老等大家把各自的見地表達完,才說:“看,不是在這里嗎?”郭老手上托著一塊極普通的石頭,石頭的斷面上居然清晰地顯現(xiàn)著一叢叢褐紅色的紫竹,枝繁葉茂!郭老說:“植根于泥土中的東西,是誰也挖它不去、掠它不走的,不是有不肯去觀音院嗎,這就是不肯去紫竹了?!贝蠹也挥傻負嵴品Q贊。在陪同人員的要求下,郭老再題一聯(lián):“蘭若既清,竹林亦靜;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行走在通往“西天”的山道上,郭老一景一物地考證著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里上百處描寫過的普陀山的奇異幻境。仰望著宛如懸吊的磐陀石,郭老手指著刻于巨石之上的“通靈”兩字,考證起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任江寧織造時曾奉旨送經(jīng)來普陀,并將之與后來曹雪芹構思不朽巨著《紅樓夢》、開筆于神奇的頑石是怎樣一種聯(lián)系,以至流連忘返。
“如此壯美景色,實在難得”
郭老胸襟一直如大海一般。在普陀山,他處處感覺到“普陀凈土居然還有如此壯美景色,實在難得”,不斷贊嘆:“世外桃源!”“世外桃源!”
從靈龜聽法處登上金剛寶石,郭老遙望遼闊???,忽見一群飛鷹盤旋其間。不由地嘆說:“慚愧,慚愧!我本以為只有大雁結隊而飛,不到此地,焉知群鷹盤空之壯景!”原來,他在電影文學劇本《鄭成功》初稿中,有一場景描寫:“戰(zhàn)艦在大海中破浪前進,鄭成功屹立于船首,一只雄鷹盤旋于高空?!庇谑牵麤Q定把“一只雄鷹”改為“一群雄鷹”。這一改,氣勢陡增,意境益壯。
午飯后,郭老登佛頂山。他謝絕坐轎,一路笑談。走到半山腰,郭老坐在一塊巖石上休息,他為眼前秀美的山海風光所陶醉,便高聲吟誦杜詩名句:“萬牛回首丘山重,鯨魚破浪滄溟開。”郭老以詩助興,忘卻疲勞,踏著石級,一級一級奮力攀登。在明代名將侯繼高書寫的“海天佛國”崖刻下,他興致勃勃地告訴大家,侯繼高能文善武,同時書法有獨到之處,很值得學習。接著他又有聲有色地講起侯繼高抗倭的故事來。
在佛頂山上,郭老登高眺望,只見全島被碧海金沙圍繞,古木參天、廟宇相間,遠處藍天白云下帆影點點、海鳥飛翔……郭老興致盎然,大聲贊美:“好一方普陀凈土!”他觸景生情,笑呵呵地指著路邊那塊刻著“佛頂山”三個大字的石碑,隨口賦出“佛頂山頂佛”上聯(lián),請大家對下聯(lián)。
這語聯(lián)順讀、倒讀都一樣。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想不出下聯(lián)。
這時,普陀山糧管所一位干部試對“云扶石扶云”下聯(lián)。郭沫若大喜過望,不禁贊嘆:舟山果然人杰地靈!他對夫人于立群說:“祖國之大,人才輩出,處處有師,學無止境?。 惫弦粫r興起,當即要來文房四寶,再撰書一聯(lián):“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滿為心。”
“舟山的前途不可限量”
來舟山考察的航途中,郭老飽覽了群島風光,他說:“舟山,是由‘舟和‘山組成的,‘千舟漂大海,百帆擁青山。這里背靠大陸,通海達江,得天獨厚啊。舟山秀美的山海風光,有豐富的漁業(yè)資源,的確是個好地方?!彼钢归_的地圖說:“從華夏文明史的角度看,舟山地處長江口,大陸文明是舟山的基石,海洋文明是舟山的未來,人家是靠山吃山,你們是靠海吃海,如果好好建設,舟山的前途不可限量?!?/p>
晚餐時,郭老說:“舟山海鮮,天下一絕。這里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xiāng)啊……即使找遍整個中國,這樣的風水寶地也是鳳毛麟角,不可多得?!?/p>
郭老接著滔滔不絕地發(fā)揮:“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人起初要的并不是香港而是舟山,清政府為什么不同意舟山而是同意給香港?就是因為舟山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好了,連清政府都舍不得呀。大家不僅要為國家站好崗放好哨,還要把舟山建設好。舟山現(xiàn)在是東海前哨,將來還會是海洋文明的前哨。大陸文明要走向海洋文明,舟山將來可能就是座橋梁、是座驛站。”
晚飯后,郭老即興作了一首《如夢令》:“大榭、大貓、摘箬,大島如舟在澳。天氣何晴朗,黃海汪洋歡笑。歡笑,歡笑,破浪乘風飛躍?!?/p>
郭老在考察期間,特地去即將竣工開放的舟山烈士陵園拜謁。他從附近盛開的山花叢中,親手采摘下大把散發(fā)著芬芳氣息的芙蓉花,分作一束束,敬獻在烈士墓前。獻過最后一束,郭老肅立于墓園正中,恭敬地向烈士墓群行了個九十度的鞠躬?;氐阶√?,郭老于緬懷之中又作了一首《如夢令》:“陸海英雄無恙,豐碑光芒萬丈。獻上芙蓉花,紀念舟山解放。解放,解放,鼓舞人人向上。”他并為舟山烈士陵園題寫了“海山增輝”四個大字。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