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彥,張會玲,李小霞,高文輝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醫(yī)院,甘肅 武威 733000;2.天??h婦幼保健院,甘肅 武威 733299)
208例天祝藏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臨床特點
高海彥1,張會玲1,李小霞2,高文輝1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醫(yī)院,甘肅 武威 733000;2.天??h婦幼保健院,甘肅 武威 733299)
目的 探討天祝藏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臨床特點。方法 采用熒光定量PCR(FQ-PCR)法,檢測50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并將208例病毒復制大于103copies/ul者,分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ASC)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7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42例和原發(fā)性肝癌(HCC)36例,應用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法檢測HBV基因型。結果 208份血清中共檢出C型102例(49.04%),主要分布于LC、HCC組中;B型87例(41.83%),主要分布于ASC組中;B+C混合型3例(1.44%);D型16例(7.69%)。結論 天祝藏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C型(49.04%)和B型(41.83%)為主,D型相對多見(7.69%),C、D型與較嚴重的肝臟損傷有關。
天祝;藏族;乙型肝炎基因型;臨床特點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個全球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全球大約有4億HBV感染者,幾乎1/3的人曾感染過HBV,在發(fā)展中國家尤為突出,僅中國就有1.5億人感染HBV,其中2 000萬人為慢性乙肝患者,每年因此導致大約50萬人死亡。肝細胞癌(HC)在癌癥死亡率中已躍升為第4位,而HBV感染為其主要病因,根據(jù)HBV全基因組序列異質(zhì)性≥8%或S基因序列異質(zhì)性≥4%,將HBV分為A-H 8種基因型[1]。不同民族HBV基因型分布不同,不同HBV基因型感染者的臨床表現(xiàn)也有差別。本研究旨在了解天祝藏族HBV感染者基因型及與肝臟疾病的關系。
1.1 標本來源
選取我院2010—2013年武威籍天祝藏族門診或住院患者(患者間無門診和住院重合計數(shù)現(xiàn)象),共500例,應用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法(PCR)進行血清HBV-DNA定量檢測。選取HBV-DNA大于103copies/ul者,共208例,應用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法進行血清基因分型檢測。208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ASC)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7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42例和原發(fā)性肝癌(HCC)36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6例,年齡15~70歲,平均(41.00±3.70)歲,排除其他肝炎病毒導致肝臟病變疾病。診斷均符合2000年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1.2 儀器和試劑
HBV-DNA測定使用ABI公司的DE-7500熒光定量PCR儀;HBV基因測定使用美國PE公司生產(chǎn)的基因擴增儀PE9600型。試劑、引物及探針均由上??迫A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按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統(tǒng)計處理
使用SPSS14.0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在208例藏族陽性HBV中,檢出C型102例(49.04%),B 型87例(41.83%),B、C兩型所占比例無顯著性差異(P>0.05),B+C混合型3例(1.44%),主要分布于ASC、CHB組中;D型16例(7.69%),主要分布于LC、HCC組中(見表1)。
表1 208例藏族不同臨床表型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
(1)不同地區(qū)人群感染HBV的基因型構成存在差異[2]?;蛐虯、D主要分布在美國和歐洲,基因型B、C主要分布在東亞及東南亞,E型多分布在非洲,F(xiàn)型多分布在南美洲,G型僅在法國和美國有單個病例報道,這種地域分布反映了HBV感染史中發(fā)生變異的特點。國內(nèi)學者研究顯示[3,4]:我國HBV基因型南方以B型為主,北方以C型為主。本研究顯示:天祝藏族HBV基因型以B、C型為主,D型相對多見,表明天祝藏族人群HBV基因型分布及其優(yōu)勢基因型與國內(nèi)其他地方人群比較,有一定的特殊性,可能與地域和民族有關。
(2)本研究還顯示,隨著HBV攜帶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和肝癌(HCC)疾病程度的加重,C、D基因型的分布逐漸增加,B基因型的分布逐漸下降。表明C、D基因型具有較強的致病能力,易引起較嚴重的肝損傷,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更大,預后較差。
(3)Zumbika[5]研究發(fā)現(xiàn),B+C混合型基因感染在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認為混合型基因感染可能和嚴重的肝臟疾病相關。本研究檢測到的B+C混合型基因感染都在無癥狀攜帶者、慢性肝炎患者中,表明同型基因型在不同地域致病能力不同。
綜上所述,天祝藏族乙型肝炎病毒優(yōu)勢基因型為C型和B型,D型相對多見,C、D型與較嚴重的肝臟損傷有關。B+C混合型感染與嚴重的肝臟損傷是否相關,有待進一步隨訪研究。
[1]殷繼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和亞型分布調(diào)查[J].實用肝病雜志,2010,13(1):19-22.
[2]Kidd Liunggren K,Miyakawa Y,Kidd A H.Genetic variability in hepatitis [J].J Gen Virol,2002(83):1267-1280.
[3]蘇冬娜,吳詩品.HBV基因分型的檢測及其意義[J].臨床薈萃,2002,17 (22):1303-1304.
[4]朱冰,仇瑞珍.廣州地區(qū)小兒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基因型研究[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雜志,2002,27(1):29-31.
[5]Zumbika E.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characterizationg and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ith HBV related liver diseases in Zhejiang province,P.R.China:possible association of coinfection with diseas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5,34(4):535-543.
R512.6+2
B
1671-1246(2015)09-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