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易根華
(江西省宜春市蘆洲小學,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靈活使用教材,認真鉆研每一節(jié)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每一堂課的教學重點,組織學生課前自主探究,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引導教學,從而促使每一位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言,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靈活使用教材,認真鉆研每一節(jié)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每一堂課的教學重點,組織學生課前自主探究,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引導教學,從而促使每一位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言,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因此,教師要將微笑帶進課堂,讓學生在從教師的微笑中得到鼓勵。同時,教師要把競爭帶進課堂,讓學生在積極競爭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積極展示自我,表現自我,大量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讓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去發(fā)現、認識、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發(fā)展個性潛能。在課堂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用商量的口吻和學生進行交流,如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的時候就可以說“誰還有不同意見……”,“誰的想法跟他剛才的不一樣……”,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成為同學的小老師,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學生只有在情感上獲得了認可,才會積極進入數學學習的探究過程當中,發(fā)展自己的智力與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只有處在不停的思考當中,才會真正融入到課堂以與教師進行互動。因此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問題中自主探索。教師要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獨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修正自己思維的不足,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出示兩個長方形和兩個平行四邊形,并要求同學們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當學生完成自主探究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采用數方格,目測等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土地面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繼續(xù)層層設疑,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知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的過程當中,從而逐步接近知識的真諦。
小學四十分鐘的課堂不可能讓每一位同學都有起立回答問題的機會,缺乏互動交流的同學就有可能思維走神兒,這就談不上學生主體地位的實施。教師要想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可以將學習能力不同的孩子,根據每組4-6人的形式組成合作學習小組。教師要讓學生在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題目中進行互動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如在五年級下學期《長方體正方體認識》這個單元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安排數學復習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將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相關的數學知識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查詢教材中沒有的而自己又感興趣的信息。教師要努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尋找數學復習的規(guī)律,提升復習質量,提高數學能力。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師要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層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按照學生的學習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同一堂數學課上獲取成功的體驗。教師不管從備課、授課以及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上,都要關注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不但要掌握新知識,還要學會不斷的復習舊知識,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如在《長方形的面積》教學過程中,對于解題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且要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思維方式,進行數學應用問題的訓練;對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在讓學生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后,可以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稍微困難的題目進行完成;而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只要讓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就可以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相對應的題目之后,都會獲得成功的喜悅,也就更愿意進行數學的學習,而在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上,教師也要設計不同程度的課后作業(yè),以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強化訓練。
總之,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只有成為數學活動的主體,才能真正提升數學能力,因此,教師要思考讓學生成為數學主體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數學教學中,自主探究,積極思考。教師可以選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輔助教學,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引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自主完成數學知識的架構,形成數學技能。
參考文獻:
[1]張海霞,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三“給力”,優(yōu)化計算教學——淺談小學數學中的計算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1年11期
[2]李光來,學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魔力[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孫玉花,小學數學教學思維能力與數學能力關系的培養(yǎng)[J],小學科學(教師),2010年02期
[4]董芬,有效課堂 關注細節(jié)——教師“錯題集”的搜集、整理和收獲[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年12期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064-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