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一
此時:已是傍晚六點多了,太陽斜斜地照著,而我正要去探訪那棵年邁的槐樹。
沿著御河踱步,河風輕輕拂過面頰,岸邊的楊柳生機勃勃,綠色在它們的枝葉間跳躍。我踏上一座白石橋,走向對岸。
對岸是元寶島,一個歷史悠久、風光亮麗的好去處,到現(xiàn)在還沒有被開發(fā)成旅游景點,真是令人欣慰。我要找的老槐樹就在前方幾百米處。前幾年,槐樹的旁邊還有一座吊橋與它相伴,但近來:由于看起來像“危橋”而被拆除了,只剩下槐樹孤零零地佇立在河邊。
我繼續(xù)向前走,這里人很少,是蟲子們的天地。看!眼前這一大團小飛蟲,南方稱為“虻虱”,它們正在嬉戲打鬧。為了不影響它們盛大的聚會,我只得繞道而行。就這樣,一路上我躲躲閃閃,離老槐樹越來越近。終于,地上的野徑微微轉向,老槐樹高大的身影映入眼簾。
我緊走幾步,來到它的腳下,仰頭望去,它大概有五層樓那么高。登上旁邊的土臺,撫摸它那蒼老的樹皮。這是多么粗壯的一棵樹啊!想起老子所說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就不難想象眼前這棵樹的年齡——它大概有幾百歲了吧。
這是一棵頑強的樹。在它的樹干上,有個能容下一個人的大洞,這顯然是一代代蟲子不斷努力的結果。而老槐樹并沒有因此而枯萎,它仍堅強地挺立著,不斷生長出碧綠的葉子,把種子播向更遠的地方。夕陽穿過樹葉,灑下光芒。如果說樹也有強烈的知覺,那這棵槐樹便可算是樹中的“關云長”了。
這還是一棵智慧之樹。為什么呢?因為我總覺得時間能讓一切事物煥發(fā)智慧之光。如果你不信,那就去看看它的年輪吧,它記錄了我們不曾看見的事情。它在一旁觀察四季更迭,審視世事變遷,感受人情冷暖……一切都裝在它的年輪里,它對這個世界有著比我們更深刻的見解。
這也是一棵擔負著巨大責任的樹。你看它的枝干上,系滿了紅色的飄帶,有的光潔如新,有的顏色褪盡。這就是說,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曾有無數(shù)的人向它祈福。于是,它漸漸成了許多人的情感寄托,成了游子夢中的故鄉(xiāng)。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棵槐樹,已成為歷史洪流中一個相對永恒的坐標,扎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我敬佩這棵樹,我低聲祝福它,然后也像其他人一樣,緩緩地走下土臺。
這次尋槐之路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找到這棵樹,也不僅僅在于尋槐的過程:而在于我在這趟行走中完成了一次對時間、對空間、對文化的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