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憐云
聰明并痛苦著
□ 示憐云
如果無知是福,那么高智商就等于痛苦?
這種觀點已經存在很長的時間了。人們傾向于認為,天才常常飽受痛苦的折磨。例如,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的繪畫杰作《吶喊》,是由于恐慌癥的發(fā)作,使他看見了血紅色天空的幻境。“我站在那里,帶著焦慮顫抖著——我感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無盡的尖叫?!泵煽巳缡钦f。
還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則是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亞伯拉罕·林肯。他具有十分威嚴高大的形象,但他把自己描述為“天然地具有緊張的氣質”。他還寫過一首詩,叫做《自殺的獨白》,來描述他這種過度緊張的心態(tài):
緩解我這個思考之力吧
那些來自我胸懷內的咆哮
我從地獄的邊緣猛然地躍下
并沉湎于其波濤之中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計算機科學先驅阿蘭·圖靈,或者是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他們聰明絕頂,卻都在孤獨痛苦中度過一生。正如海明威寫道:“幸福對于聰明的人來說是最稀有的事?!?/p>
而這種高智商就等于痛苦的流行觀點,開始得到了一些科學上的證據。曾經有心理學家對加拿大湖首大學的100多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統(tǒng)計他們的焦慮水平。結果顯示,那些心里更有焦慮感、總是憂心忡忡的學生,在語言智力測驗中往往會得到很高的分數(shù)。
另一個研究調查顯得更有意思。2012年,以色列的實驗心理學家請來80名學生在計算機上賞析并評估所提供的藝術作品。不過,在做這個任務的途中,計算機會“意外”中毒。接下來,他們不得不去尋求幫助來解決計算機中毒問題。但是呢,他們在尋求幫助的過程中,還會有其他的事情給他們添亂,例如有人請求他們做個其他的調查,而另一些人會故意在他們身邊掉落一些書本,并讓他們幫忙撿起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那些受到干擾后焦慮感更強烈的學生,會更加專注于計算機中毒問題,而且不愿意為此而耽擱。這就是說,緊張和焦慮會使他們解決問題更加謹慎和有效。
隨著調查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得到了結論,一個焦慮的人,會更加詳細地考慮過去和未來的事件,導致更加強烈的思索和擔憂。例如,學校中的容易焦慮的學生,常常會更加細心和勤奮,并使得自己變得更加明智。還有研究表明,害怕坐飛機的人,可能會聯(lián)想到各種瘋狂甚至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例如,他們可能會擔心飛機可能十分老化,并未能得到嚴格的檢查,或者會擔心一只鳥會飛進飛機引擎等等。不過,這些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是處在很理性的范圍內的話,例如你穿行馬路時會仔細分析路面情況,當糟糕情況突然發(fā)生,這可能會幫助別人想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樣說來,焦慮和聰明之間確實存在著很大的關聯(lián),所以下次有人告訴你要放松,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緊張有時也有它的優(yōu)勢,而且這是聰明人所具備的。
(摘自《科學之謎》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