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若干次路過北京,無數(shù)次在圓明園前徘徊,我都不敢走進這個舉世聞名的廢墟。因為歷史的悲慘,我一直怕著那份徹骨的痛楚。終于,我有勇氣走進了圓明園。
園門照例是皇家園林的那種富麗堂皇的氣派,只是游人很少,如我般慢慢隨意前行的更是沒有。照例是百看不厭的花、樹、草,甚至月季在這里長成了我從沒有見過的爬蔓狀,搭成了小徑,成了天然的門廊,碩大的花朵就在人的臉旁散發(fā)著芳香。我仔細尋找著被燒被毀的痕跡,但是沒有,并沒有我所怕見到的那種狼藉一片的遭難樣子。所有的花草樹木,都那么悠然自得那么生機勃勃地搖曳著,空氣是那么的清新,有鳥兒不時婉轉地叫著掠過花影樹頭,這一切都安寧得叫人幾乎忘記了曾經(jīng)的血淚。細想想不禁暗自好笑,一百多年的風雨,是足夠沖刷掉一切的物理痕跡的,何況“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本來就是大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所有的公園的主要景色一律都是樹、草、花,大約這個地方也不會例外吧。
順著一條小徑,我走到了一個園子。照例是并不高大的小山,上面長滿了各種樹木花草。我對植物并無多少研究,只認識很少幾種,但是顯然有很多生長非常慢的松樹柏樹和杉樹并非近年所培的,干那么的粗,冠那么的大,叫人想象著這些樹木一定是見證過那場災難的,是那場大火的幸存者。再往前走,我漸漸發(fā)現(xiàn)了這里和其他公園不相同的地方:隨處都可以看到一個說明牌立在路邊,寫著這里曾經(jīng)是個什么堂什么榭什么樓,里面曾經(jīng)有過什么東西,毀于什么時間。牌子旁邊是該處的圖樣。起先我看到這些東西,會仔細駐足閱讀,照著圖片想象當時的景象。但是越走,見到的這樣的牌子越多,我讀不過來了,也沒心情讀了。只是心情很暗淡地,繼續(xù)緩緩前行。
走過一大片一大片的湖面,和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我終于走進了那片舉世聞名的遺址了!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到處都是觸目驚心!大水法、蓄水樓、海晏堂石貝殼、方外觀……所有的景物的名稱,后面無一例外都綴著“遺址”這兩個叫人心堵到說不出話來的字眼。所有的景物,都能夠想象得到當時的繁華。我小心翼翼地在這些廢墟中攀上跳下,我在那些東倒西歪的石頭面前幾乎不知所措。我一塊一塊地,逐一撫摩那些石頭,那些有著非常精美的花紋的石頭。正是酷暑季節(jié),那些石頭卻不因太陽的熱情而改變溫度,無一例外地冰冷著。那些石頭上的花紋,仍然是那么的流暢飽滿精致,只是它們不再是建筑的一個部分,有的已經(jīng)半截埋到了土里。
隨后,我看到了被封在玻璃柜里的燒焦的屋柱,上面的花紋炭化定格成了永遠的黑色;破碎的琉璃瓦,從宮殿的頂端跌落到塵土里所沾染的灰塵還在上面。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模型展示著這個園林曾經(jīng)的輝煌。我看到了很多文字圖片聲像,這比我從書里了解到的東西更加具體。我又看到了重新修圓明園的倡議,這令我很憤怒,山水花樹的祥和與廢墟殘骸的悲慘,這兩種非常極端的景物強烈對照所能夠帶給人的強烈震撼,本是這個園子的靈魂,也是圓明園存在的意義。果真新房子新廟一大堆,那和現(xiàn)代居民小區(qū)有什么區(qū)別呢?這是萬園之園啊,曾經(jīng)可以與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和羅馬競技場相媲美的。
歷史,無論怎么修飾,都是曾經(jīng)存在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