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這首兒歌見證了幾代人的記憶。至今,仍在啟迪著無數(shù)孩子的童年。
兒歌里面的小燕子,屬于雀形目燕科屬。目前,全世界有18屬80多種。其中我國有4屬7種。主要種類包括:家燕、藍燕、穴崖燕、美洲燕、紅額燕、灰腰燕、紅海燕、褐胸燕、白尾燕、線尾燕、崖沙燕、巴哈馬樹燕、金色樹燕、紅樹燕、雙色樹燕、白腿燕、河燕類、崖燕類、毛翅燕類等。除北極、南極和某些偏遠的島嶼外,在全球均有分布。
家燕屬小型鳥類,體長10~24厘米,體重10~60克;喙短而寬扁,基部寬大,呈倒三角形。翅狹長而尖,尾呈叉狀,形成“燕尾”。腳短而細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點是上體藍黑色而富有光澤。頦、喉和上胸栗色,下胸和腹白色。飛行迅速如箭,有時像鷹一樣在空中翱翔;有時又緊貼水面一閃而過。它們主要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是眾所周知的益鳥,古往今來人們有保護燕子的好習慣。
燕子一般在5~7月繁殖,多在農家房梁上和墻角巢穴屋檐下筑巢。巢是把銜來的泥和草莖用唾液粘結而成,內鋪以細軟雜草、羽毛、破布等,還有一些青蒿葉,巢為皿狀。
家燕每年繁殖2窩。第一窩大多在5月至6月初產卵4~6枚;第二窩在6月中旬至7月,產卵比第一窩少些,為2~5枚。卵呈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鳥出殼,約20天出飛,再喂5~6天,雛燕就可自己覓食。
在雛燕出生后,雌燕一般不會立即出去覓食,而是留在窩中抱雛。于是,覓食的重責就落在雄燕的身上,它們平均每天往返巢中200次左右,捕捉數(shù)以千計的昆蟲來喂養(yǎng)幼燕,等到雛燕羽毛漸豐、食量大增時,雌燕才會幫著雄燕一起外出覓食。不論是雌
燕還是雄燕都是捕蟲能手。據(jù)統(tǒng)計,一只燕子在一個夏天,可以吃掉蚊、蠅等昆蟲高達25萬只,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傷害它。
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飛遷規(guī)律。對燕子的飛遷習性,古代的詩人曾這樣描述:“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碑斍镲L蕭瑟、樹葉飄零時,燕子會成群結隊遷徙至南方。到了第二年春暖花開、柳枝發(fā)芽的時候,它們再由南方返回本鄉(xiāng)本土生兒育女、安居樂業(yè)。氣候變化和食物匱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來一次秋去春來的南北大遷徙,以得到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
有人對于家燕回巢表示震驚與懷疑,但是研究證明,家燕擁有驚人的記憶力。無論遷飛多遠,哪怕隔著千山萬水,它們也能夠靠著自己驚人的記憶力返回故鄉(xiāng),找到原來的那個家。它們之所以能夠找到舊巢,這與它們的記憶力和超強的導航本領是分不開的。
自古以來,人們樂于讓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筑巢,生兒育女,并視其為吉祥、有福的事。盡管燕子窩下面的地上常被弄臟,人們也不在意,因為它是“翩然歸來的報春燕”。只要見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古人曾有“鶯啼燕語報新年”之佳句。人們總是把益鳥燕子,跟美麗的春天聯(lián)系起來。
“幾處早鶯爭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边@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對爛漫春光和勤勞燕子的詩意描繪。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早春的旖旎風光;燕是候鳥,是春的使者,已開始銜泥筑巢。詩人把兩者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酣暢淋漓。正是這些活潑可愛的小燕子,也讓人聯(lián)想到在春天里辛勤耕耘的農民,讓人對那些像燕子壘巢一樣辛勤勞作的樸實農民,頓生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