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邦
年過完了,可對年的記憶還縈繞在腦海中。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我那時還在上小學(xué)。母親每逢除夕,除了包餃子以外都會做一頓特殊的佳肴,那就是大燴菜。這種大燴菜很獨特,首先把花椒和大料鋪在鍋底。再就是新鮮的大蒜,一瓣一瓣白嫩嫩的像是蓮花在鍋底盛開。再就是海帶,海帶要切得很細,在溫水里泡一下,可以令海帶既細又脆。母親切的海帶絲像頭發(fā),這就需要刀法很高明??上У剿龤q數(shù)大的時候,因為眼花了就不再這么切了。剩下的就是豆腐,那時候的豆腐在沸水里煮也不碎,很完整。豆腐需要切開,放進去一點兒肉末兒,然后再用面糊把豆腐彌合上。接下來就是放大白菜的心,心越嫩越好。在選擇粉條上,母親愛用寬粉條,純綠豆的那種。母親在水沸的時候才放寬粉條,用筷子把粉條壓在鍋最底,上面放大白菜。那個年代豬肉很貴,所以母親放得很少,肉都切成指頭那般大,肥的多。母親把肉放得很早,有時候肉到最后都爛在鍋里拾不起個來。后來我理解,母親想讓肉香浸在鍋里當(dāng)成調(diào)料。那時雞蛋是憑本供應(yīng)的,至今我還保留著副食本。母親把雞蛋攤成薄餅切成一條一條的,放到鍋里讓湯熏著。在我記憶里還有胡蘿卜,其次是黃豆。母親先把黃豆用水泡上,一般泡的時間很長。在燴菜時,鍋里的水就是泡黃豆的水。我曾詢問過母親,母親回答,泡黃豆的水好喝滋補人。每次大燴菜,在快揭鍋時,母親總愛放進去一兩條小魚,倒少許的醋,再放幾滴白酒,塞進一塊醬豆腐。當(dāng)鍋蓋掀開的時候,香味撲鼻而來,我們哥幾個聞到會醉倒的,歡欣雀躍地端著飯碗等待母親的分配。母親去世二十多年了,每到除夕,我就懷念那大燴菜,試圖仿照做過,就是一鍋爛燉。
我有四個哥哥,沒有姐姐妹妹,哥五個每到除夕都要穿新衣。我就等著這天,因為我每次穿新衣后就再也沒有新的了。我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們剩下的,包括襪子、內(nèi)褲、鞋什么的。我跟母親抱怨過,沒有用,母親說我長得太快,買的衣服跟不上我長的速度。有時候,母親就給我接褲腿,同學(xué)都笑話我穿的是冰棍,兩色兩味。除夕那天,母親把新衣服給我看,但不遞給我,必須到除夕夜十二點才給我。我穿上后,就能聞到新衣服的味道,那么清香,滲透全身。我一般都要把新衣服壓在枕頭底下,好像怕跑掉一樣。大年初一早晨,我會興奮地穿新衣,慢慢地穿。穿好以后,跟在四個哥哥的屁股后面,挨家挨戶地去拜年,每次磕頭時都看著哥哥們跪下,我就站著,我怕臟了我的新衣服?;貋砗?,母親會數(shù)落我:一看你就沒磕頭,那褲子還是新的呢。
現(xiàn)在沒了母親的大燴菜,也沒有了穿新衣,就覺得年都不怎么像年了。
(摘自《每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