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圖+王正坤 無忌 黃榮莉
大溪溝風云錄街的深處與城的未來
策劃+本刊編輯部圖+王正坤無忌黃榮莉
恐怕大多數(shù)重慶人都沒有仔細地品讀過大溪溝。
對于朝九晚五的白領們而言,大溪溝只是軌道交通2號線上的一個站點。
對于熱愛美食的好吃狗而言,大溪溝只是曾經(jīng)吃過的一家可以點贊的館子或某家開了很多年的著名面館所在地。
對于外地的游客,大溪溝更不會成為旅游計劃中的停靠點。他們會去人民大禮堂,會去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卻不知身處之地叫什么名字。
……
相反,在歷史深處,大溪溝的光芒卻如此耀眼。革命志士在這里吶喊戰(zhàn)斗,建筑遺跡譜寫下重慶城的秘史,眾多的傳奇故事被珍藏于此,大溪溝曾經(jīng)的興盛與喧嘩,依然還在歷史深處回蕩。
而未來,大溪溝的光耀會得到傳承。一條全新的濱江創(chuàng)意走廊將為重慶的濱江帶提供一個范本之作,也將為大眾提供一個新興的休閑之所。
從歷史深處到城的未來,大溪溝的風云變遷,給予了我們?nèi)プ屑毱纷x它的理由。
左頁圖:如今的大溪溝,被現(xiàn)代樓宇充斥著,它就像一處隱藏在重慶版圖上的秘境之地,人們在這里來來往往,生活工作,卻很少再提及曾經(jīng)發(fā)生在這里的往事,有的人是遺忘了,有的人是從未聽說。
當我們開啟大溪溝的探訪之旅時,我們需要探訪什么?
或許是因為編輯部就身處大溪溝,每位成員在這里來來往往,似乎對這個街道有了或多或少地了解,甚至有人說已經(jīng)很熟悉大溪溝了。所以,當本刊編輯部的成員們接到這個專題報道任務時,都在心中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
不過,當?shù)谝粋€問題被成員們提出后,所有人都不再覺得自己熟悉大溪溝了。
那個問題是:大溪溝得名,是因為這里有條溝嗎?
我們很快在《巴縣志》里找到了答案。據(jù)《巴縣志》記載:明洪武(1368年),屬“附部二廂”之“內(nèi)江廂”地帶。民國十九年(1930年),由棗子嵐埡、學田灣、曾家?guī)r等處流水于此,匯集成一較大溪溝注入嘉陵江,故得名并沿用至今。
一輩子都住在大溪溝的劉大爺告訴我們,以前站在枇杷山上看大溪溝,最少可以看見三條大的水溝:一條是由今天的觀音巖到少年宮、兒科醫(yī)院;第二條是文化宮;第三條是兩路口。
不過,最讓世世代代居住在大溪溝的人們記憶深刻的不是水,而是路。上世紀20年代后期,重慶建市以后開始“新市區(qū)”建設,修建了一條從通遠門經(jīng)觀音巖、兩路口、上清寺到曾家?guī)r的馬(公)路。公路沿線開始修建街道,這些水溝沿線也了居民點,形成小街小巷。為了方便修路建房,這些水溝陸續(xù)由明溝改建成了暗溝,到了解放時已經(jīng)基本看不到明溝了?!八裕芏嗳藭X得奇怪,明明叫大溪溝,卻看不見水流,那是因為舊時的溝都被蓋住了?!眲⒋鬆敾貞浀健S辛寺?,自然就會帶來交通,大溪溝也成為了重慶最早通車的地方,1927年開始修建的成渝公路,就是以這兒為起點。后來新市區(qū)的中山一至四路建成,中山三路與中山四路與成渝公路相交,形成上清寺十字路口,成渝公路的起點也改在牛角沱。
溪溝被路遮蓋了,以前的天然雨水溝,變成了后來的雨水、污水混合的下水道。由于時間延續(xù)太久,一些水溝堵塞,造成沼氣聚集,就埋下了隱患。最近的一次大事故,就發(fā)生在1985年6月,羅家院下水道(就是暗溝)發(fā)生沼氣爆炸,羅家院數(shù)百米街巷下水道被炸開,大量房屋被炸垮、震壞。造成人員、物資的重大傷亡及損失——這便是被史料記載下的“大溪溝爆炸案”。
很多時候,當我們對某個事物的表面有一定了解之后,就總會認為已經(jīng)熟悉,事實上,那些都只是看得見的皮毛而已。比如大溪溝,它的名字由來才真正牽引著我們走進了它。
大溪溝在重慶的史料中,還不僅僅是一道溪溝、一條最先通車的馬路,一個發(fā)生過慘案的地帶,它的傳奇故事開始慢慢地被我們探訪到,大溪溝的往昔這才漸漸地變得更加清晰。
抗戰(zhàn)爆發(fā),國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發(fā)表宣言,正式宣布遷都重慶。國民政府之前選定,在今大溪溝學田灣附近的重慶高級工業(yè)學校為國府駐地,經(jīng)晝夜趕工修繕,于11月25日改建完工。12月1日,國民政府開始在重慶新址辦公,隨后,政府各機關陸續(xù)入駐新址。
國民政府遷址于此后,由大溪溝到上清寺一段街道就取名為國府路,解放以后以人民翻身當家作主之意改為人民路。
右頁下圖:(圖1)1932建成的大溪溝水廠蓄水池。(圖2)大溪溝舊貌,依山而建的樓房呈現(xiàn)出山城的地貌特色。(圖3)曾經(jīng)位于大溪溝人民村的國民政府大樓舊貌。
“戰(zhàn)時陪都”時期,大溪溝迎來了自己最輝煌的時刻,而身處此地的棗子嵐埡1號,絕對是全中國最受矚目的地方,很多人也許遺忘,很多人也許根本就不知道。
辛亥革命之后,軍閥割據(jù),鈔券發(fā)行一片混亂,鈔券印制“雜亂無章”。上世紀30年代初,國民政府進行幣制改革,授權(quán)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nóng)民銀行、中央銀行發(fā)行“法幣”。而當時,發(fā)行的“法幣”除小部分由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國內(nèi)一些私人印刷所承印,絕大多數(shù)鈔票由美國鈔票公司以及歐洲一些印鈔公司進行印制??梢哉f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鈔券印制掌握在外國人手中。 為改變外國人掌控中國鈔券印制的局面,上世紀30年代中期,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在上?;I組中央信托局,并準備建造一家大型國家印鈔廠??谷諔?zhàn)爭爆發(fā),沿海各大城市均被日軍占領,中國沿海線被全面封鎖,外國人印制的中國鈔券無法進入中國,迫使國民政府在“陪都”重慶加快建造印鈔廠的步伐。
1940年,國民政府財政部中央信托局籌建重慶印刷廠,地址便是棗子嵐埡1號。當時的棗子嵐埡,遠離市區(qū),是山間一片坳地,樹林濃密,便于隱蔽。建廠之初,這里還是一片田園風光。除有幾間瓦室,像樣的路也沒有一條。由此,開山、筑路、建房,工地替代了田園,喧鬧淹沒了寧靜……
抗戰(zhàn)鈔票印制便在密林深處的棗子嵐埡拉開了序幕。重慶印刷廠從籌建之始,就定位于一流印鈔廠。工廠大部分印鈔設備從美國引進,部分印刷材料從國外購入,聘用部分國外技術(shù)人員進行管理。隨著生產(chǎn)規(guī)模的擴大,廠區(qū)逐步從山坳沿伸至山脊,形成一個規(guī)模龐大、設備精良、技術(shù)先進的大型印鈔企業(yè)。員工人數(shù)最多時,達2700多余人。
新版法幣是重慶印刷廠的主印產(chǎn)品??箲?zhàn)初期,國民政府發(fā)行新版法幣,俗稱“復興關”?!皬团d關”原名“浮圖關”,為山城一道關隘。為顯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意志,國民政府將充滿宗教色彩的名稱改為“復興關”,以示中國人民抵抗侵略,收復失地的決心。
上頁圖:沈鈞儒舊居如今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這位著名的救國會“七君子”領頭人曾經(jīng)就居住在大溪溝,他的居所也成了當時的中共黨人、愛國民主人士、大文人、社會名流紛最熱衷的一個聚會地。
左下頁圖:“戰(zhàn)時陪都”時期,大溪溝馬鞍山曾經(jīng)是眾多名流志士聚會的重要地點,時光荏苒,只剩下斑駁的磚墻和靜默的路牌,銘記著當年的風起云涌。
重慶印刷廠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印鈔由外國人所掌控的局面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1942年~1945年,除小部分產(chǎn)品由外國印鈔公司印制,國統(tǒng)區(qū)絕大部分流通鈔券均出自重慶印刷廠,為保障抗戰(zhàn)時期金融穩(wěn)定,做出積極的貢獻。
毫不夸張地說,此時的大溪溝,掌控著中國大部分區(qū)域的經(jīng)濟命脈。那幾年,重慶印刷廠的機器轟鳴聲在大溪溝上空響徹不停,就像一段悠揚的夜鳴曲。
除了棗子嵐埡1號被珍藏進了史料中,大溪溝還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馬鞍山。
馬鞍山并不是一座山,只是一座小山堡,甚至很多重慶人都無法道出它的詳細地址,但說到人民大禮堂,大家一定清楚,馬鞍山便是背靠大禮堂的那座小山堡。馬鞍山得名也很簡單直白,上世紀30年代,棗子嵐埡的下方北面,形成了一座兩頭高,中間低形似馬鞍的山堡,于是,此山堡有了沿用至今的名字。
馬鞍山在重慶歷史上曾經(jīng)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和一群文人志士有關。
上世紀30年代,重慶城迎來的第一波開發(fā)建設熱潮,有錢有權(quán)的人,紛紛在新市區(qū)圈地建房。相傳劉湘部下有一個姓何的將領,見到這形似馬鞍的山堡,就來了精神。說自已是軍人,軍人離不開戰(zhàn)馬,在馬鞍子上建一座院子來住,就穩(wěn)當了。后來,院子建起了,有了一個非常吉利的名字:良莊。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這位姓何的將領領命去了前線,于是良莊便空置了下來。而此時,國民政府遷都來到了重慶,隨之而來的還有眾多的機關、企業(yè)、學校和文化單位??罩玫牧记f很快就有了新的主人,他們便是在中國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沈鈞儒、沈雁冰(茅盾)。
右頁下圖:“戰(zhàn)時陪都”時期的電力廠舊貌與如今的大溪溝發(fā)電廠專家招待所舊址。這里,見證了重慶第一所火力發(fā)電廠誕生的傳奇。
“二沈”住到了良莊后,大溪溝自然也便熱鬧了起來。一是來訪的客人多,且都是當時的中共黨人、愛國民主人士、大文人,社會名流。如周恩來、葉挺、王若飛、王炳南、馮玉祥、于右任、田漢、郭沫若、沙千里、張申府等等。二是很多社會賢達為了交往方便,就在這周圍團找房子,租下來住。比如大律師史良、鄒韜奮、李公樸、黃炎培等,都租住在棗子嵐埡、馬鞍山一帶。良莊逐漸成為愛國民主人士聚會的重要地點。
“小時候,我父母經(jīng)常叮囑我,不要亂跑,外面很多特務?!眲⒋鬆敾貞浧鹦r候的經(jīng)歷??梢韵胂蟮玫?,那些年,走在大溪溝的路上,擦肩而過的路人說不定就是某位名流,街邊的小販中也許隱藏著戴笠的手下……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燃起了重新去認識大溪溝的興趣,是不是對大溪溝有了一種陌生感。的確,當本刊編輯部走進大溪溝開始探訪時,才發(fā)現(xiàn)這條街道對于我們是多么的陌生,那些久遠的故事帶著傳奇的色彩,被光陰安放進了歷史的深處。別急,我們的探訪這才剛剛開始,關于大溪溝的故事,請聽我們娓娓道來。
The Histoty and Future of Daxigou
左右頁圖:越往大溪溝的深處走去,越能感受如今的大溪溝是一條無比寂靜的街道,人們在這里安靜地生活和工作著,曾經(jīng)在這里上演的各種暗戰(zhàn)已經(jīng)隨風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