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月湖
造物空間人人都有匠心
文圖+月湖
順著黃桷坪老街的梯坎往江邊走,便會看到一些指示牌上面寫著“造物空間前方300m”、“造物空間前方50m”……跟著指示牌來到重慶鐵路服裝老廠門口,才看到造物空間真正的招牌——鏤空的兩個大字“造物”鐫刻在橘紅色的長方體鐵框上,旁邊幾個字“追求美,更忠于心”,同樣是鏤空的,好像提醒著一眾“手藝人”,這里是一個不僅愛美,更需要用心的木工坊——專門教喜歡做手工的人做木質(zhì)小東西的地方。
雖然已到落葉之秋,但服裝老廠內(nèi)仍舊郁郁蔥蔥。木工坊門口鋪著木地板,一張小木桌上擺放著由鵝卵石支撐的花瓶,兩把木椅旁邊,大當家蔡亞銳親手制作的鵝卵石燈特別矚目,而倒掛在墻上的山地自行車則看起來動感十足。
門外安靜素雅,走進大門是另一番天地。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與木頭有關(guān),整個造物空間總共分為“試”“趣”“勤”“簡”四個房間。
“試”是學(xué)員們進出最頻繁的房間,雖小但器物俱全。進門的左墻是一面九宮格的儲物柜,專供學(xué)員們存放自己的隨身物品。正對門的木質(zhì)茶座上擺滿了各種小東西,有學(xué)員自己打磨的手串,也有茶盤和茶壺。泡上一杯清茶,聽著窗外的鳥語,看著學(xué)員們來來回回忙碌的身影,即使什么也不做,也是一種別樣的修心養(yǎng)性。然而閑暇喝茶并不是這里的主題,房間里木桌、臺燈和固定木料的機器才是造物空間的真正主角。用原始的木頭創(chuàng)造出飽含情感的實物,這才是手工的意義所在。
看著忙碌的學(xué)員們,我當然不想只作為旁觀者。首先選好心儀的木料,第二步就是畫圖樣,這個過程需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盡情發(fā)揮,即使挖空心思都想不出好點子,師傅們也不會前來幫忙。終于確定了圖形,我穿上特制的造物圍裙,帶上手套,將木料固定在機器上,“學(xué)著感受木頭的紋理,順著紋理去刨?!贝螽敿胰绱烁嬖V我。他的圍裙小口袋里裝著一把鑿刀,不時拿出來耐心指導(dǎo)學(xué)員們?nèi)绾握_打磨手中的木料。
作為初學(xué)者的我,通過費勁心思地修形打磨,兩個多小時后,一把看上去還不錯世界上僅此一把的木勺從我手中誕生。整個下午,我完全沉浸在一種從圖樣到物品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中,當圖紙上的二維圖形漸漸變成實物,的確令人有非常強烈的成就感。以前無法體會什么叫工匠精神,一把簡單粗糙的木勺子卻讓我陡然感觸良多,匠人容易做,但匠心卻不易。
造物空間的另外三個房間——“趣”“勤”“簡”,雜而不亂,分別是師父的工作后臺、存放工具和后期加工的房間。蔡亞銳本是一名機械工程師,從小就喜歡給身邊的小朋友做玩具,泥巴、石頭、木頭都可以做;中學(xué)時,家里的電器都被他全部拆了一遍,再重新組裝。2013年父親因病去世,蔡亞銳接手這個木工坊。他改了店名,又重新裝修,變更了整體風格,今年5月1日試運營。他說∶“希望所有人都能通過親歷親為,感受木頭里的情感和溫度?!睒涞纳从诖笞匀唬?,大概要從匠人手里得到永生。
左右頁圖:造物空間的每一處都存留著木頭的影子,它們或是一塊簡單的木料,一把精心打磨的勺子,一把精心雕琢的木梳,抑或是一張粗糙的桌子,熱愛木頭的人都會在這里找到歸屬感。
推薦人語
人人都有匠心。從選料,畫圖,加工,到打磨,所有的工序都親歷親為,體驗一個真正匠人的日常工作。
地址:九龍坡黃桷坪4村
最難忘的特點:裝修風格樸素,卻透露出一種智慧。如果你熱愛手工,造物空間一定會給你一種別樣的體驗。
Making Handicrafts in a Carpentry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