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雪玲,謝春風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
《中國期刊年鑒》(2004/2005卷)指出:“社會科學類的《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被譽為社會科學文摘期刊的三個重鎮(zhèn)。”[1]188i作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期刊的主要代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以下簡稱《社科文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以下簡稱《學術文摘》)具有很強的學術影響力,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熱點問題的風向標。文章能否被上述三大文摘轉載,在相當程度上成為衡量其社會影響力和學術質量的重要標準?!皩W術轉載是一項學術活動,它位于學術研究、學術批評和學術傳播等活動的金字塔頂,這也就決定了學術轉載對于學術活動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盵2]162因此,研究2012—2014年度我國教育類文章在三大文摘中被轉載的情況,既可以發(fā)現(xiàn)三大文摘在轉載教育類文章方面的一些共性特征和個性特點,又可以對我國教育熱點問題進行學術透視。
2012—2014年,《新華文摘》《社科文摘》《學術文摘》三大文摘共轉載教育類文章(不包含單純心理學文章及《新華文摘》中的“視點”“文物與考古”“相關鏈接”“科技點滴”,《社科文摘》中的“論點摘要”和《學術文摘》中的“學術卡片”)413篇。其中,2012年度轉載教育類文章共143篇,2013年度轉載教育類文章共141篇,2014年度轉載教育類文章共129篇,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轉載教育類文章情況統(tǒng)計
由表1可以看出,《新華文摘》在文章轉載總量和轉載百分比方面均最高,這反映了該文摘對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而《社科文摘》在文章轉載總量和轉載百分比方面相對最低,且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育學科在社會科學中的學術位置。
2012—2014年度《新華文摘》共轉載教育類文章233篇,載文來自69種期刊。轉載量相對較高的報刊依次為《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光明日報》《教育發(fā)展研究》等(詳見表2,表2只列出了轉載3篇以上的25種期刊)。
2012—2014年度《社科文摘》共轉載教育類文章90篇,載文來自37種期刊。轉載量相對較高的期刊依次是《教育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詳見表3,表3只列出了轉載2篇以上的13種期刊)。
表2 2012—2014年度《新華文摘》教育類載文來源情況(前25位)
表3 2012—2014年度《社科文摘》教育類載文來源情況(前13位)
2012—2014年度《學術文摘》共轉載教育類文章91篇,載文來自36種期刊。轉載量相對較高的期刊依次是《教育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等(詳見表4,表4只列出了轉載2篇以上的17種期刊)。
表4 2012—2014年度《學術文摘》教育類載文來源情況(前17位)
分析表2~4可以看出,在三大文摘2012—2014年度所轉載的教育類文章來源中,《教育研究》均居首位。由此可見,《教育研究》雜志作為我國教育類期刊的領軍者,所刊發(fā)的文章具有更高的轉載率,這也折射出該期刊公認的專業(yè)地位?!陡叩冉逃芯俊吩凇缎氯A文摘》《社科文摘》中分居第二、三位,具有不錯的轉載量,但在《學術文摘》中卻沒有文章被轉載,原因值得分析?!督逃l(fā)展研究》在《新華文摘》中被轉載10篇,轉載率較高,但在其他兩大文摘中卻只有3篇被轉載,綜合實力還需提升。《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北京大學教育評論》轉載率也相對較高。
總之,2012—2014年度,在三大文摘中均有文章被轉載的期刊有《教育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華中師范大學學報》《河南大學學報》《教育發(fā)展研究》《教育學報》《探索與爭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蘇州大學學報》和《浙江大學學報》。
表5列出了三大文摘2012—2014年度轉載教育類文章總數(shù)排名前10位的期刊。這些期刊既包括專業(yè)教育類期刊,也包括高校學報,還包括報紙類出版物。顯然,上述期刊和報紙,成為我國教育類學術期刊的領軍方陣,儼然是教育學術“皇冠”上的明珠。
表5 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轉載總數(shù)前10位的報刊
從第一作者所屬單位性質看,高校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在400篇(10篇訪談文章、1篇演講稿和2篇未注明作者單位文章沒有計入統(tǒng)計范疇)文章中,其中347篇文章的作者來自高校,比例高達86.8%;僅有10.4%的文章作者來自科研院所,2.8%的文章作者來自其他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以50篇的總轉載數(shù)遙遙領先于其他單位,甚至超越了第二名華東師范大學(21篇)和第三名北京大學(20篇)的轉載量總和,這反映了北京師范大學在教育學科上的牢固領先地位。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緊隨其后,教育學術優(yōu)勢相對明顯。不難看出,師范類院校在教育學領域研究中依然處于領先地位,而綜合類大學追趕師范類院校之勢漸顯(見表6)。
表6 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教育類載文超過15篇以上的單位統(tǒng)計
本文依據(jù)《2011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簡稱ISCED)》(ISCED—2011),對教育學研究領域進行劃分,按照時間序列,將教育體系從低齡到高齡依次分為9個等級序列,即0級早期兒童教育、1級小學教育、2級初中教育、3級高中教育、4級中等后非高等教育、5級短期高等教育、6級本科教育(學士或等同)、7級碩士教育(碩士或等同)和8級博士教育(博士或等同),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教育序列[3]。結合我國教育實際,增加特需教育(取代“特殊教育”),即按照學前教育(0級)、基礎教育(1級、2級、3級)、職業(yè)教育(4級)、高等教育(6級、7級和8級)、繼續(xù)教育(5級)、特需教育幾個維度進行劃分。有些文章從教育級別看,均不屬于上述維度,故而劃分到“教育綜合”類別中。
在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所轉載的總共413篇教育類文章中,教育學各研究領域分布如表7所示。從表7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看,高等教育方面的文章所占份額最大,教育綜合次之,基礎教育位列第三。與其相比,學前教育、職業(yè)教育、特需教育及繼續(xù)教育方面的文章則不受重視,這與其研究領域規(guī)模相對較小或許有一定關系。
表7 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教育類載文各研究領域分布
從表1可以看出,由于《新華文摘》為半月刊,因此2012—2014年度轉載教育類文章數(shù)量比《社科文摘》(月刊)與《學術文摘》(雙月刊)之和還多。從教育類文章在載文中所占百分比來看,《新華文摘》所占比例最大,《學術文摘》居中,《社科文摘》所占比例相對最小。分析三大文摘所設欄目可以看出,《新華文摘》設有“教育”專欄,《學術文摘》設有“教育學研究”,而《社科文摘》則為“社會學·教育學”欄目,這就可以解釋教育類文章在《社科文摘》全年載文中比例偏低的原因。
從縱向對比來看,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轉載文章總數(shù)大體相當,但教育類載文數(shù)量則存在一定差距。具體來說,《新華文摘》2013年教育類載文數(shù)量最多,2014年次之,2012年最少;《社科文摘》教育類載文數(shù)量逐年遞減;《學術文摘》2012年教育類載文數(shù)量最多,2014年次之,2013年最少。由此可以推斷,3年來《社科文摘》對教育問題的關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詳見圖1、2)。
圖1 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轉載文章總量數(shù)量分布
圖2 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教育類載文分布情況
統(tǒng)計結果顯示: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教育類載文源刊物絕大多數(shù)在CSSCI來源期限刊中榜上有名,《社科文摘》中沒有任何來源于報紙類出版物的文章被轉載(見圖3)。由此可以看出,三大文摘在摘編過程中將主要關注點放在一些學術界公認的優(yōu)秀期刊上,這可能會錯失一些湮沒在普通期刊或報紙類出版物中的優(yōu)秀成果[4-5]。
從表5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在轉載總數(shù)排名前10位的期刊中,《教育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等8種期刊均有文章被三大文摘轉載。而《高等教育研究》和《中國高教研究》均沒有文章被《學術文摘》轉載,《光明日報》只在《新華文摘》中有文章被轉載。
由此可見,《新華文摘》視野更加開闊,也關注非核心期刊,并將《光明日報》等重要報紙作為摘編來源,同時轉載了《大學》中訪談性質文章,摘編內(nèi)容相對豐富。也就是說,《新華文摘》關注教育發(fā)展的時代性、前沿性問題,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與現(xiàn)代性,在強調思想性和學術性的同時,還注重社會意義及可讀性?!渡缈莆恼凡坏逃愝d文比例明顯偏低,且對于非核心期刊及報紙類出版物關注程度明顯不及其余二者。這有可能是因為教育學科在整個社會科學中的學術地位偏低,也可能是為了突出其學術綜合性,但這會造成載文來源有限,從而錯失優(yōu)秀教育成果?!秾W術文摘》在2012—2014年度沒有轉載任何來自《高等教育研究》《中國高教研究》等刊物上的文章,這可能與其關注興趣和習慣有關。筆者認為,與《新華文摘》和《社科文摘》相比,《學術文摘》轉載來源有待拓寬。
圖3 2012—2014年三大文摘教育類載文源刊物情況
通過分析三大文摘教育類載文第一作者單位情況,筆者發(fā)現(xiàn):在轉載文章過程中,三大文摘都看重作者所在單位的性質及學術地位,來自高校的作者均占80%以上,對高等院校的偏好明顯強于科研院所及其他單位?!缎氯A文摘》中來自其他單位的作者比例相對最高,而《社科文摘》中來自科研單位的作者比例最高,《學術文摘》中來自科研院所及其他單位的作者比例相對較低,相加不到10%(見圖4)。顯然,我國高校作為教育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學術優(yōu)勢十分明顯。
圖4 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教育類載文第一作者單位性質情況
在各種類型的高校中,最受三大文摘歡迎的莫過于985高校了(見圖5)。在這些來自高校作者的文章中,《新華文摘》中985高校與其他高校相比,優(yōu)勢明顯??梢姡谡庍^程中,三大文摘最關注作者單位的學術地位。《學術文摘》中其他高校、港澳及國外高校作者文章所占比例相對最大,可見其在編輯過程中不太注重作者單位的學術地位?!渡缈莆恼分懈郯募皣飧咝W髡呶恼卤壤鄬^多,可見其對于港澳及國外高校學者的研究關注度較高。
圖5 三大文摘高校作者分布情況
由表8可以看出,在《新華文摘》和《社科文摘》中有關高等教育方面的文章轉載量最大,其次為教育綜合類文章;在《學術文摘》中教育綜合方面的文章轉載量最大,高等教育類文章次之;基礎教育方面的文章在《新華文摘》和《社科文摘》上轉載數(shù)量明顯多于《學術文摘》[6-8]。此外,《新華文摘》和《社科文摘》均轉載了學前教育、職業(yè)教育類文章,《學術文摘》則沒有轉載;只有《學術文摘》轉載了1篇特需教育類文章,《社科文摘》轉載了2篇繼續(xù)教育類文章。
表8 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教育類載文分類統(tǒng)計
從表8可以看出:《新華文摘》最關注高等教育、教育綜合類文章,比較注意轉載教育政策解讀類文章?!渡缈莆恼穼Ω叩冉逃?、教育綜合文章給予了大致相當?shù)年P注,唯有其轉載了繼續(xù)教育類文章。《學術文摘》更關注高等教育和教育理論研究性文章,唯有其轉載了特需教育類文章,對基礎教育類文章的轉載數(shù)量較低,對學前教育、職業(yè)教育的關注度不如其他兩個文摘。
透過對2012—2014年度三大文摘教育類載文交叉引用情況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政策設計、高等教育發(fā)展、基礎教育戰(zhàn)略、綜合教育改革、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等成為三大文摘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
從表9可以看出,2012年度唯一被三大文摘共同轉載的文章為《“自主培育”還是“信賴引進”?——中國人才戰(zhàn)略的實踐悖論》,可見,三大文摘都十分關注中國人才戰(zhàn)略問題。
在被《新華文摘》和《社科文摘》共同轉載的5篇文章中,按領域分,基礎教育類占2篇,教育綜合類占2篇,高等教育類占1篇;按內(nèi)容分,3篇關于教育政策解讀,2篇關于教育理論研究。《新華文摘》和《學術文摘》共同轉載的3篇文章均屬于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其中2篇關于教育理論研究、1篇關于教育政策講解。《社科文摘》和《學術文摘》共同轉載的2篇文章也均屬于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和教育理論研究。可見,《學術文摘》更關注高等教育和教育理論研究性文章,《新華文摘》和《社科文摘》則對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和教育綜合類研究給予大致相當?shù)年P注。《新華文摘》與其他兩者相比,更喜歡國家層面的教育政策解讀類文章[9-10]。
從表10來看,2013年在被《新華文摘》和《社科文摘》共同轉載的3篇文章中,有關高等教育、基礎教育、教育綜合的各1篇,且均為教育政策解讀類文章。在被《新華文摘》和《學術文摘》共同轉載的4篇文章中,有關基礎教育研究的2篇,有關教育綜合和高等教育的各1篇;2篇關注教育實踐探索,1篇關注教育政策解讀,1篇關于教育理論研究。由此可見,2013年《新華文摘》與《社科文摘》和《學術文摘》轉載相同文章的數(shù)量差距不大,《社科文摘》和《學術文摘》則沒有轉載相同的文章?!缎氯A文摘》對高等教育、教育綜合和基礎教育給予了大致相當?shù)年P注,更加關注教育政策解讀類文章[11-13]。
從表11不難發(fā)現(xiàn),2014年《新華文摘》和《社科文摘》共同轉載了4篇文章,從所屬領域來看分別為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和教育綜合,從研究內(nèi)容來看,均為教育理論研究。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有關職業(yè)教育的文章第一次被《新華文摘》和《社科文摘》共同轉載,體現(xiàn)出對于職業(yè)教育研究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同時,《學術文摘》沒有與其他兩種文摘共同轉載的文章,可見其關注焦點相對單一。
表9 2012年度三大文摘轉載相同教育類文章統(tǒng)計
表10 2013年度三大文摘轉載相同教育類文章統(tǒng)計
表11 2014年度三大文摘轉載相同教育類文章統(tǒng)計
綜上所述,三大文摘2012—2014年度教育類載文情況,從一個獨特視角折射出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重點:
(1)政策問題。在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方向指引下,如何通過頂層政策設計和實踐創(chuàng)新,順利度過教育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qū)”,成為關注的重點。
(2)基礎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問題。怎樣實現(xiàn)基礎教育公正性和均衡發(fā)展,如何闡釋我國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內(nèi)涵、科學規(guī)劃未來發(fā)展路徑,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城鄉(xiāng)學校布局調整,日益被關注。
(3)人才培養(yǎng)問題。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市場競爭,如何更新人才觀念、改革人才培養(yǎng)體制,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培育出高素質、國際化創(chuàng)新人才,值得進一步探索。
(4)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在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如何推進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怎樣科學設計大學內(nèi)部學術治理結構,如何厘清大學章程制定中的原則與程序問題以實現(xiàn)中國大學“行政化”目標,將繼續(xù)成為熱點。
(5)教育綜合改革。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民辦教育、職業(yè)教育與學前教育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成長與師資培養(yǎng),德育深化與拓展等問題的系統(tǒng)解決,只能從教育綜合改革中尋找答案。
(1)三大文摘在繼續(xù)關注核心類期刊的同時,還應適當關注非核心期刊中的優(yōu)秀成果。在遴選文章的過程中,核心期刊的論文是關注的重點,這毋庸置疑。但三大文摘也應該盡量避免受到既有符號化因素及定勢的影響,加大對非核心期刊中優(yōu)秀成果的關注力度,提高轉載率,以確保在非核心期刊中發(fā)表的優(yōu)秀成果得以呈現(xiàn)。
(2)三大文摘應適當加大對于報紙、網(wǎng)站等時效性較強出版物與新媒體文章的轉載量,以增加載文的時效性與時代性。報紙類出版物與期刊相比具有更強的時效性與代表性,網(wǎng)絡載文的影響日益巨大,三大文摘在選擇載文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于報紙類出版物和網(wǎng)絡文章的關注程度,使三大文摘更具時效性和時代性,與信息時代同步發(fā)展。
(3)三大文摘應更加關注港澳臺地區(qū)及國外學者對教育相關問題的研究,順應學術發(fā)展的國際化趨勢,使自己所選文章具有更高的國際水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港澳臺地區(qū)及國外學者對于我國一些教育問題的論述,視野獨特,觀點新穎,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建議三大文摘應適當關注港澳臺地區(qū)及國外學者對于世界特別是我國教育問題的前沿思想和成果,增強三大文摘的國際化程度。
(4)三大文摘應該適當加大對學前教育、職業(yè)教育、繼續(xù)教育、特需教育領域成果的關注度。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每個組成部分都不可或缺。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受到的關注度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由于受到專業(yè)視野、社會關注傾向、個人興趣、認知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學前教育、特需教育、職業(yè)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受到的關注程度不夠,這既是教育學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支持和加強的方向,也是三大文摘在編輯教育類載文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新華文摘》應該適當加大對非985、211類高校作者的關注程度,強化自身的綜合性特征,力求使其轉載范圍更加廣博,發(fā)揮好我國教育發(fā)展成就主要采擷器和教育熱點問題重要風向標的獨特作用。
(2)《社科文摘》是我國高等院校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主要視窗,應該加大對教育學科的關注度,增設教育學專欄,逐漸提高教育類文章的轉載力度,及時吸收學前教育、民辦教育、特需教育等非優(yōu)勢領域的最新成果。
(3)《學術文摘》是我國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高地,應該在關注理論性研究成果的同時,適當關注政策性、實踐性研究成果,拓寬轉載范圍,加大對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和職業(yè)教育領域研究成果的關注。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術成果浩如煙海,良莠難辨,文摘類雜志的獨特作用將更加彰顯。文摘雜志創(chuàng)辦者需要具有更加敏銳眼光、鮮明個性和科學態(tài)度,在海量信息中,以大海撈針、優(yōu)中選優(yōu)的精神,為不同閱讀對象篩選出真正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和學術信息,這應成為我國三大學術文摘雜志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主要使命。當然,任何一種文摘期刊也不可能將所有優(yōu)秀成果收入囊中,非被轉載文章中的優(yōu)秀成果依然很多。也許對于教育者而言,盡早創(chuàng)立一個屬于教育領域的專業(yè)文摘期刊,更值得期待!
[1]孫景峰.學術類文摘期刊出版述評[J].中國期刊年鑒(2004—2005).
[2]譚長貴.論學術轉載[J].學術界,2002(5):162-168.
[3]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2011[EB/OL].[2012 - 01 - 15].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Pages/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educaiton.aspx.
[4]江波,劉忠玲,羅雯瑤.我國近三年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基于對2011—2013年四大文摘的文獻計量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55-63.
[5]王文軍.中國學術文摘:現(xiàn)狀與展望——以“三大文摘”為中心的實證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5 -12.
[6]王力力,郝若揚.文摘期刊對論文的評價功能分析[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2(4):62 -66.
[7]教育研究雜志社.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供智力支持——2012中國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問題年度報告[N].中國教育報,2013-02-26(8).
[8]張學文.教育綜合改革應由“教育工具論”向“教育民生論”轉型——“十八大”報告“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之學理解讀[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1):17-21.
[9]宣小紅,李德剛,姜天海,等.教育學研究的熱點與重點——對2012年度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轉載論文的分析與展望[J].教育研究,2013(2):21-32.
[10]滕瀚,曾天山.改革開放后我國教育學科的社會關注度分析——以《新華文摘》教育學論文轉載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9):36-45.
[11]張瑜.2011年度《新華文摘》對圖書館事業(yè)的關注點及啟示[J].新世紀圖書館,2012(5):84-87.
[12]武夏艷.2011年高等教育熱點問題綜述——以新華文摘所轉載的高等教育研究論文為例[J].知識經(jīng)濟,2012(22):177-178.
[13]許銳.改革開放以來《新華文摘》教育類文獻的統(tǒng)計與分析[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