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1900
海峽大橋二線通道工程是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qū)面向內(nèi)地的陸路門戶節(jié)點和橋頭堡。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57 000 m2,由出入?yún)^(qū)服務樓、連廊及卡口、監(jiān)管倉庫和司機休息室、室外工程組成。工程重點部分為出入?yún)^(qū)服務樓和連廊,建筑面積約16 000 m2,出區(qū)服務樓與入?yún)^(qū)服務樓分別坐落在金井灣大道兩側,通過橫跨金井灣大道的1#連廊連接,象征著臺灣與大陸“手牽手、心連心”,其建設進展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其出入?yún)^(qū)服務樓為4層建筑,建筑高度均為20.85 m;1#連廊為2層建筑,長度92 m,1層為進出通道,2層為人行通道(圖1)。
圖1 海峽大橋二線通道工程鳥瞰
已建入?yún)^(qū)服務樓主體為地上4層,地下1層,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高度為20.85 m,總占地面積約2 733 m2,是多層辦公建筑。其±0.00 m相當于絕對高程+10.70 m,室外地坪絕對高程為+10.25 m。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礎,筏板頂高程為+6.20 m,筏板厚1 000 mm,筏板底絕對高程為+5.20 m,筏板下設置厚200 mm的C20(內(nèi)加防腐劑)混凝土墊層,筏板上部為厚300 mm的C20細石混凝土。
入?yún)^(qū)服務樓于2014年9月20日基礎驗收合格,2013年11月1日主體驗收合格,隨后進入裝飾裝修作業(yè),至2014年3月31日入?yún)^(qū)服務樓施工完畢并交付使用。
入?yún)^(qū)服務樓自2015年4月1日開始進行基礎加固的施工,至2015年6月15日鋼管混凝土樁壓樁完畢,從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經(jīng)基礎加固后的建筑物沉降已得到明顯控制。
擬加固處理建筑物為平潭綜合實驗區(qū)海峽大橋二線通道工程的入?yún)^(qū)服務樓,位于平潭縣北厝鎮(zhèn)娘宮村。場地北側為山坡地,南側鄰海(部分為灘涂地),西側接平潭海峽大橋。原始地貌為海灘沖淤積,現(xiàn)場地土層的表層為新近吹填砂,厚度為6.46~7.45 m,堆填時間小于1 a,故土質(zhì)較松散,尚未固結完成。吹填砂下臥淤泥質(zhì)土,厚度為11.10~15.70 m。原建筑物軟基處理采用CFG樁,樁距1.60 m、樁徑50 mm,呈正三角形布置。場地先排水后鋪填厚500 mm碎石墊層作褥墊層,墊層上下各鋪設1層雙向玻纖格柵。建筑周邊場地同樣采用CFG樁作軟基處理,樁距1.80 m、樁徑500 mm,呈正三角形布置[1-2]。
入?yún)^(qū)服務樓為筏板基礎,梁底凈高為3.40 m,同時地下室梁底分布著消防管道、通風管道以及電纜橋架,地下室有效的工作空間僅為3 m。目前該工程已交付使用,為消除不必要的社會影響及不影響國建及海關單位的正常運行使用,必須選擇適用于淤泥質(zhì)土及狹小空間且施工時無振動、噪聲小、無污染的加固方式。
錨桿靜壓樁適用于淤泥、淤泥質(zhì)土、黏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的基礎加固工程。錨桿靜壓樁利用建筑物自重作為壓樁反力,無需使用大型壓樁機械,壓樁反力架及樁段長度均可以隨工作面高度而定。其施工機具輕巧,操作簡便,施工時無振動、無污染、噪聲小。另外相對其他基礎加固方法,如:旋噴樁法、灌注樁法、樹根樁法、注漿法等在加固引孔過程中都會將地基的土體進行破壞,減弱地基承載力,且經(jīng)較長固化時間才能形成強度,引起施工拖帶沉降。而錨桿靜壓樁法屬于擠壓樁,在壓樁過程中,對周圍土體產(chǎn)生擠密作用,能增加地基承載力,同時錨桿靜壓鋼管樁封樁鋼筋施工完成后即形成作用,迅速制止建筑物沉降。
雖然鋼管混凝土樁的鋼管直徑和壁厚比鋼管樁有所減小,但鋼管混凝土樁樁芯混凝土增強了鋼管的穩(wěn)定性,同時鋼管壁對樁芯混凝土產(chǎn)生約束作用,使樁芯混凝土處于三向受壓狀態(tài),提高了樁芯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因此提高了樁的承載力,減少了施工成本。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配筋是根據(jù)搬運、吊裝和壓樁時的應力設計的,遠超過正常工作荷載的要求,用鋼量大。鋼筋混凝土預制樁質(zhì)量約為鋼管的2倍,在地下室運輸、接樁極不方便。綜上所述,錨桿靜壓鋼管混凝土樁是入?yún)^(qū)服務樓加固的最佳選擇。
主要施工工序為:測量、放線→鉆機鉆穿筏板成孔→引孔至淤泥層→錨桿植筋施工→利用錨桿靜壓法壓入鋼管樁→鋼管樁內(nèi)側澆筑C40混凝土→錨桿孔清理,焊接封樁鋼筋→封樁→養(yǎng)護。
2.2.1 鉆機成孔
采用φ325 mm鉆頭取芯成孔,孔垂直度偏差≤0.20%,孔徑不得小于400 mm。取芯引孔至褥墊層下500 mm處,可探明樁孔是否與CFG樁相碰,若有相碰應進行移孔、重鉆;若與CFG樁不相碰,則采用φ273 mm泥漿護壁引孔至進入淤泥質(zhì)土層2 m。
2.2.2 引孔施工
為防止穿越褥墊層和回填中砂層時坍孔,在引孔前先進行注漿,注漿24 h后開始引孔。采用φ273 mm鉆頭引孔至進入淤泥質(zhì)土層2 m。
2.2.3 錨桿植筋施工
1) 彈線定位。根據(jù)變更設計圖紙的鋼筋數(shù)量及位置,標注出植筋位置。經(jīng)質(zhì)檢部門驗收,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后才可以鉆孔。
2) 鉆孔。用沖擊鉆鉆孔,鋼筋φ28 mm,鉆頭選用φ40 mm的合金鉆頭。鉆孔深度取800 mm,鉆頭始終與筏板保持垂直。
3) 洗孔。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孔鉆完后內(nèi)部會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響植筋的質(zhì)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內(nèi)雜物清理干凈。方法是:用不掉毛的毛刷,套上加長棒,伸至孔底,來回反復抽動,把灰塵和碎渣帶出,再用空壓機吹出浮塵。吹完后再用脫脂棉蘸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壁,但不能用水擦洗,因為用酒精或丙酮容易揮發(fā),水不易揮發(fā),再者用水后孔內(nèi)不會很快干燥。洗孔完成后需要經(jīng)質(zhì)檢部門驗收,再進行自檢,合格后報監(jiān)理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注膠。
4)鋼筋處理。鋼筋錨固部分要清除表面銹跡及其他污物,采用角向磨光機配鋼絲刷除銹,打磨至露出金屬光澤為止,若鋼筋銹蝕嚴重,則要用稀鹽酸浸泡除銹10~15 min后,用石灰水中和,再用清水沖洗擦干后方可使用。
5)注膠。注膠要從孔底開始,這樣可以排出孔內(nèi)的空氣,為了使鋼筋植入后孔內(nèi)膠液飽滿,又不能使膠液外流,孔內(nèi)注膠應達到孔深的1/3。
6)植筋。先將配制好的結構膠注入孔內(nèi),并將結構膠涂于鋼筋錨固端(宜2~3 mm),然后緩慢將鋼筋插入孔內(nèi),同時要求鋼筋旋轉,使結構膠從孔口溢出,排出孔內(nèi)空氣,鋼筋外露300 mm。
7)養(yǎng)護。植筋施工完畢后注意保護,24 h之內(nèi)嚴禁有任何擾動,以保證結構膠的正常固化。
8)檢測試驗。在植筋前,要對所用鋼筋及植筋膠進行現(xiàn)場拉拔試驗,以確定鋼筋及植筋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2.4 樁段制作、連接
樁段采用焊接連接。焊接前應再次檢查接頭部位處理情況及上下節(jié)樁是否在同一軸線上、是否垂直,符合要求方可施焊;焊接時2名焊工在樁兩側同時施焊,以保證對稱受力,減小變形;焊接后應檢查焊接質(zhì)量,若有漏焊或焊縫高度不夠,應及時補焊[3-5]。
2.2.5 鋼管混凝土樁樁尖制作
為了避免樁頭在壓樁過程中發(fā)生變形或開裂,導致管內(nèi)進水進泥,樁頭處需進行加強處理(圖2)。
圖2 鋼管混凝土樁樁尖構造
2.2.6 壓樁施工
2014年11月,習近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要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學化水平”[8],也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壓樁反力架安裝要保持垂直,應均衡擰緊錨固螺栓、螺帽,在壓樁過程中應隨時擰緊松動的螺帽;在錨桿受力較大時應使用多個螺帽疊加使用。樁段在壓入時的垂直度極為重要,因此除了在初始就位時校核垂直度以外,還應在壓樁時進行全程連續(xù)控制,每節(jié)樁的垂直度應控制在1/1 000以內(nèi);同時應保持千斤頂與樁段軸線在同一垂直線上,千斤頂施加的壓力中心與截面形心重合,千斤頂安放偏差不大于2 mm。
室內(nèi)鋼管混凝土樁不應同時集中在一處施工,多臺設備同時施工時,同一軸線上不應超過2根樁。
壓樁應連續(xù)進行,盡量減少接樁時間,中途不得長時間停頓,以免土體固結、超靜水壓力消散,引起摩阻力劇增。如必須中途停頓時,樁尖應停留在軟土層中,且停留時間不宜超過24 h。如遇到壓力急劇地增加,則可能遇碎石障礙物或壓入較硬土層,這時液壓系統(tǒng)可采用“稍壓入→持荷→再壓入→再持荷”的方式,直至達到設計深度或承載力。
壓樁過程應做好記錄,以終壓力控制為主,樁長進入持力層深度作為參考。
2.2.7 樁芯混凝土施工
樁芯混凝土的水膠比應控制在0.45及以下。鋼管內(nèi)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宜連續(xù)進行,若間歇時,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終凝時間。
2.2.8 封樁工藝
封樁施工是壓樁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樁和混凝土底板能否連接牢固,承載力是否達到要求,連接節(jié)點形式是否合理,都是封樁后樁能否發(fā)揮作用的關鍵。
封樁前,樁頂應按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截斷至設計標高:鋼管樁段采用氧割進行切斷;鋼管樁內(nèi)用C40混凝土填充;為加強樁和混凝土底板的連接,應將地下室筏板鋼筋相互連接,以便形成封樁樁帽;清理樁孔內(nèi)的渣滓及水。
封樁采用C40微膨脹混凝土,注意振搗密實,加強養(yǎng)護。待全部樁壓完,樁頭密封結束,做最后驗收。
2.3.1 筏板取孔施工困難
筏板引孔要求φ325 mm,筏板厚度1 000 mm,下設厚200 mm的C20墊層,上設厚300 mm的C20細石混凝土,筏板總厚度達到1 500 mm,φ325 mm鉆頭鉆機取芯困難,鉆頭磨損嚴重。而采用風鎬破除,需要較大工作面,取孔直徑達到500 mm,且進度緩慢。
改進方式:采用φ180 mm鉆頭,沿鉆孔周長方向分6次取芯成孔。
2.3.2 地下室凈空不足
地下室梁下凈空僅3.40 m,梁下分布著消防管道、通風管道以及電纜橋架,實際利用空間僅3 m,施工操作困難。
改進方式:根據(jù)地下室實際工作面加工高度3 m的壓樁反力架,每段鋼管樁均加工為2 m。
2.3.3 回填區(qū)域鋼管樁壓入困難
壓樁過程中所有鋼管樁需穿透褥墊層及回填中砂層,局部區(qū)域含回填塊石,鋼管樁遇阻力無法壓入。
改進方式:在壓樁前采用φ89 mm鉆頭引孔至淤泥層2 m,并注入水泥漿,注漿24 h后用φ273 mm鉆頭引孔至淤泥層面。
2.3.4 樁長過大,難以保證成樁質(zhì)量
鋼管樁長度約為35 m,上部9 m處需放設鋼筋籠,混凝土一次性連續(xù)澆筑,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太高會造成混凝土離析,無法保證成樁質(zhì)量。
改進方式:每壓入1~2段(2~4 m)鋼管樁即開始澆筑樁芯混凝土,并振搗密實,下段鋼管樁澆筑時,振動棒需插入上段澆筑的鋼管樁500 mm,相鄰2段鋼管樁樁芯混凝土澆筑的間隔時間不得大于混凝土初凝時間。待上部9 m處的鋼管樁全部壓入后,再放入鋼筋籠,沿鋼管樁內(nèi)壁側澆筑混凝土,振動棒隨著混凝土的澆筑慢慢提升,保證樁芯混凝土振搗密實[6-7]。
目前入?yún)^(qū)服務樓的沉降已得到有效控制。從開始加固施工至鋼管混凝土樁形成作用僅僅花了75 d。錨桿靜壓鋼管混凝土樁能適用入?yún)^(qū)服務樓狹小的施工空間及特殊地質(zhì)條件的建筑物沉降的基礎加固工程。另鋼管混凝土樁與承載力相當?shù)匿摴軜断啾?,鋼管用量明顯減少。因此使用錨桿靜壓鋼管混凝土樁,不但能迅速制止建筑物沉降,不產(chǎn)生拖帶沉降,施工工期短,而且加固費用低廉,施工操作簡單,加固安全可靠,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