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鋒,邱賀媛
(韓山師范學院生物系,廣東 潮州 521041)
梁野山產(chǎn)3種福建省新記錄草本植物
曾憲鋒,邱賀媛
(韓山師范學院生物系,廣東 潮州 521041)
報道了產(chǎn)自福建省武平縣梁野山的3種福建省新記錄草本植物,分別是臺灣白前(PeucedanumformosanumHayata)、細葉蓼(PolygonumtaquetiiH.Léveillé)、衡山金絲桃(HypericumhengshanenseW.T.Wang)。標本存放于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院植物標本室 (CANT) 。
草本植物;新記錄;福建??;梁野山
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福建省武平縣境內(nèi),地處武夷山脈最南端,南嶺山脈東頭,屬中亞熱帶、南亞熱帶過渡區(qū)域,地理坐標為:116°07′—116°19′E、25°04′—25°20′N,總面積14365 hm2,是集物種與生態(tài)保護、水源涵養(yǎng)、科普宣傳教育、科學研究、對外交流與合作、永續(xù)利用自然資源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野生植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于1991年被武平縣人民政府劃為禁伐區(qū),1999年2月經(jīng)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2003年6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2013年夏,筆者在閩粵贛原蘇區(qū)植物考察,在梁野山發(fā)現(xiàn)一些福建省新記錄植物,參考有關(guān)文獻資料[1-7],本文記述3種草本植物。
PeucedanumformosanumHayata,Icon.Pl.Formos.10:22.1921;Reip.Pop.Sin.55(3):140.圖版60:6-8.1992;Fl.of China 6:6.2001。
福建:武平縣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13年8月19日,曾憲鋒、邱賀媛14153(CANT),生于海拔1340 m的山地低矮灌叢。
分布:廣東、廣西、江西南部、臺灣(南投)[1-2]。本種沒有被收入1989年出版的《福建植物志》第4卷[3],199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志》55(3)記載福建有分布[2],2005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 》Vol.14認為福建沒有分布[1]。本次的詳實記錄,確證本種在福建有分布,并且在梁野山高海拔山地數(shù)量較大。
形態(tài)特征(圖1):根頸上存留有多數(shù)枯鞘纖維。莖圓柱形,有縱長細條紋輕微突起,下部無毛,上部分枝處以及頂端枝條有短絨毛?;~具長柄,葉柄長5~15 cm,基部具卵形葉鞘;葉片輪廓廣三角形,長6~10 cm,寬9~15 cm,三出分裂或三出式二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卵形至長卵形,兩面無毛,葉脈顯著突起;莖生葉具短柄,向上近無柄,具寬闊葉鞘,葉片輪廓為廣三角形,三出分裂或三出羽狀深裂,末回裂片狹窄,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粗鋸齒或淺裂,鋸齒或裂片的先端均極尖銳;莖頂端葉退化,裂片狹小。復(fù)傘形花序側(cè)生或頂生;傘形花序直徑3~8 cm;總苞片少數(shù)或無,線形至披針形,長1~1.5 cm,寬1~2 mm;傘輻10~18,長2~4 cm,不等長,密生短絨毛;小總苞片10~12,長0.7~1.2 cm,寬約1 mm,卵狀披針形,上半部呈尾尖狀,有時先端3裂,比花柄長得多,外部有短絨毛,邊緣有白色硬毛;小傘形花序有花15~25,花瓣卵形,白色;萼齒極細小,不顯著;花柱反曲,比花柱基短,花柱基圓錐形。果實長圓狀卵形或近圓形,背部扁壓,長3~4 mm,寬2~2.5 mm,密生短硬毛;棱槽內(nèi)有油管3~5,合生面有油管7~8。花期7—8月,果期9—10月[1-2]。
本種以分布海拔較高,葉片革質(zhì),小總苞片先端尾尖,比花柄、果柄長得多,明顯區(qū)分于白花白前(P.praeruptorum);后者多分布在低海拔地帶,葉片紙質(zhì),小總苞片非尾尖,較花柄稍長,與果柄等長[1-2]。
圖1 臺灣白前(Polycarpon prostratum)
PolygonumtaquetiiH.Léveillé,Repert.Spec.Nov.Regni Veg.8:258.1910;Reip.Pop.Sin.25(1):31.1998;Fl.of China 5:292.2003。
福建:武平縣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云礤村,2013年7月20日,曾憲鋒13703(CANT);2013年8月19日,曾憲鋒,邱賀媛14127(CANT)。生于海拔640 m水稻田邊。
分布:安徽、福建、廣東、湖北、湖南、江蘇、江西、浙江[4-6]。日本、朝鮮[4-6]。1982年出版的《福建植物志》第1卷記載“產(chǎn)福建(具體地點不明)”,此次詳實記錄本種在福建分布的具體地點。另外,本種分布的海拔高度記載為400 m以下[4],本次的標本采自海拔640 m的水田邊。
形態(tài)特征(圖2):多年生草本,莖多開展分枝,平臥或斜升,通常無毛。托葉鞘膜質(zhì)狀,微透明,時常無毛;葉狹線形至長圓狀線形,長3~6 cm,寬0.5~3 mm,時常邊緣反折,稀扁平,通常無毛,稀具疏長毛,在營養(yǎng)枝上部的葉子常密生。圓錐花序,無葉或于下部具葉,疏散,由多數(shù)腋生和頂生的花穗組成;苞膜質(zhì),無毛,具1~3花;小花梗無毛,末端具關(guān)節(jié),長1~2 mm;花被白色或乳白色,長2~2.5 mm,果長3 mm左右。小堅果褐色,長約2.5 mm,經(jīng)常不超出花被?;ü谙那锛?。
本種以瘦果長約1.5 mm,穗狀花序具較多分枝,花稀疏而間斷,葉小,披針形至闊線形,莖平臥或斜升,明顯區(qū)別于愉悅蓼(P.jucundum);后者莖直立,較高大,果長約2 mm,穗狀花序單生,花較密集,花梗細長,葉橢圓狀披針形[4-6]。
圖2 細葉蓼(PolygonumtaquetiiHLéveillé)圖3 衡山金絲桃(HypericumhengshanenseWTWang)
HypericumhengshanenseW.T.Wang,Bull.Bot.Lab.N.E.Forest.Inst.,Harbin.5:27.1979;Reip.Pop.Sin.50(2):59.1990;Fl.of China 13:22.2007。
福建:武平縣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13年7月20日,曾憲鋒13620(CANT)。生于海拔1430 m山頂、山坡灌叢、草地。
分布:廣東、廣西、湖南、江西[7-8]。福建為首次記錄。
形態(tài)特征(圖3):多年生草本,葉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4~6 cm,寬1.2~1.6 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稍斜,具有腺的長睫毛,紙質(zhì),上面深綠色,干時變褐色,下面淡綠色,沿邊緣有黑色腺點,全面散布透明腺點,側(cè)脈約2對。聚傘花序頂生,直徑約7 cm,有3~5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5~10 mm,寬1~1.5 mm,先端銳尖,基部及邊緣有具腺的長睫毛,毛長0.8~3.2 mm,邊緣疏生黑色腺點,有3脈;花梗長0.5~2 mm。萼片5,長圓狀披針形,長約7 mm,寬2 mm,先端急尖,邊緣有具腺的睫毛,毛長0.5~1 mm,上部邊緣內(nèi)有少數(shù)黑色腺點?;ò?,黃色,狹長圓形,長約1.5 cm,寬約2.5 mm,邊緣有黑色腺點。雄蕊多數(shù),3束,長9~15 mm,花藥寬橢圓形,長約0.4 mm,有黑色腺點。花果夏秋季[7-8]。
本種與挺莖遍地金(H.elodeoides)很相似,但本種以花柱伸出花外明顯區(qū)別于后者;后者的花柱內(nèi)藏或略伸出花外[7-8]。
閩粵贛交界處的植物區(qū)系是統(tǒng)一的,應(yīng)該劃分到華南植物區(qū)系[9]。本次在福建梁野山采集到這3種植物,使得閩粵贛同時都有這3種植物分布,證明其植物區(qū)系的一致性。
[1]Wu,Z.Y.,P.H.Raven , D.Y.Hong,et al.Flora of China:Vol.14[M].Beijing:Science Press,2005:186.
[2]佘孟蘭.前胡屬[M]//單人驊,佘孟蘭.中國植物志:第55卷(3).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140-142.
[3]林來官.福建植物志:第4卷[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9:196-198.
[4]Wu,Z.Y.,P.H.Raven,D.Y.Hong,et al.Flora of China:Vol.5[M].Beijing:Science Press,2003:292.
[5]李安仁.蓼屬[M].//李安仁.中國植物志:第25卷(1).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1-33.
[6]林來官.福建植物志:第1卷[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2:514-545.
[7]Wu,Z.Y.,P.H.Raven & D.Y.Hong,et al.Flora of China:Vol.13[M].Beijing:Science Press,2007:6-24.
[8]李錫文.金絲桃亞科[M]//李錫文.中國植物志:第25卷(1).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59-60.
[9]劉昉勛,劉守爐,楊志斌,等.華東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5(增刊Ⅶ):93-110.
Three Newly Recorded Herbs of Fujian Province,China,Collected from LiangyeshanNational Nature Reserve
ZENG Xian-feng,QIU He-yuan
(DepartmentofBiology,HanshanNormalUniversity,Chaozhou521041,Guangdong,China)
Three herbs are reported as new records to Fujian Province,China,collected from Liang Y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i.e.PeucedanumformosanumHayata,PolygonumtaquetiiH.Léveillé andHypericumhengshanenseW.T.Wang.All the voucher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Dendrological Herbarium of Forestry Colleg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ANT).
herb;new record;Fujian province;Liangyeshan
2014-04-03;
2014-05-04
韓山師范學院教授、博士啟動項目(QD20090220)
曾憲鋒(1962—),男,河北昌黎人,韓山師范學院生物系教授,博士,從事植物區(qū)系學研究 。E-mail:zengxianfeng0325@163.com。
10.13428/j.cnki.fjlk.2015.01.030
Q949.7
A
1002-7351(2015)01-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