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嵐
貴州人民出版社,貴州貴陽 550000
中國童書出版的發(fā)展趨勢淺析
劉曉嵐
貴州人民出版社,貴州貴陽 550000
兒童圖書主要是一種根據讀者的年齡來界定的特定圖書。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社總社長海飛先生在其所著的《童書海論》中就對兒童圖書做出了具體闡述,其指出“兒童圖書是供18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讀者閱讀或親子共讀的圖書”。本文回顧了中國童書的出版歷程,著重闡述了童書發(fā)展的趨勢,并對今后童書出版的發(fā)展方向做了簡要分析。
童書出版;趨勢;發(fā)展
近年來,我國的童書出版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不論是從出版總量還是出版品種上,都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增長,而我國年出版的童書品種數量已經僅次于發(fā)達國家,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中國已經逐漸發(fā)展成為童書出版大國,更在努力朝著童書出版強國的方向發(fā)展。但在發(fā)展的同時,各種童書市場的諸多問題也隨之而來,亟待解決。
兒童圖書最早是在18世紀中期的才開始發(fā)展,而我國童書出版的發(fā)展史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足足晚了一個多世紀[1]。在五四運動之前,我國并沒有特別為少年兒童出版的少兒讀物。在這一階段,兒童最常見的書籍大多如《三字經》、《百家姓》以及《幼學瓊林》等傳統(tǒng)啟蒙讀物。但這類讀物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屬于少兒圖書的范疇,其只是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教材。正是由于錯誤的“兒童觀”以及科舉制度教育思想的影響,使得兒童讀物相對匱乏,讓擁有悠久歷史文明的泱泱大國只出現了少量富有兒童特色的作品。
到上世紀初,隨著鴉片戰(zhàn)爭轟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使近代中國文化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讓開發(fā)民智的兒童教育逐漸受到了一些人的重視,從而讓兒童讀物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一期間的圖書出版具有一個明顯特征,即多數均為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多以詩歌、民謠;而翻譯的多為童話、小說、語言等散文作品。雖然近代中國的童書出版多是在西方兒童讀物的基礎上,加以翻譯和改寫,但是也開始了自身的探索,從而為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圖書出版提供了充足條件。
目前,我國的童書出版行業(yè)正順著市場化的發(fā)展方向有序前行,而我國的童書出版也有了質的飛躍,即從數量的繁榮上升到了質量的提高,這表明我國的童書出版將逐步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進發(fā)的趨勢。
2.1 出現眾多精彩作品
隨著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出版人開始注意到,兒童并不是沒有負面情緒的,他們也會焦慮、恐懼、憤怒、委屈、沮喪……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只給兒童如蛋糕糖果一樣甜美的童書,而不讓他們接觸生活的真實,是不能真正滿足兒童的心理發(fā)展需求的。因此童書已不應只有“真善美”[2]。如已經問世60余年卻任然暢銷不衰的《野獸國》,桑達克“將兒童繪本從那個對丑惡略而不表的無菌室里生生拽出,直擊人類靈魂深處縈繞不散的暗黑之美”,它是“美國第一本承認孩子具有強烈情感的圖畫書”,它開拓了現代童年的意義。
2.2 原創(chuàng)和引進同時并存
目前,我國的童書出版正由過去“引進多原創(chuàng)少”的單一局面逐漸變?yōu)椤耙M和原創(chuàng)并存”的局面。以前我國的圖書出版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在原創(chuàng)科普類圖書上,但是近年來這一環(huán)節(jié)得到明顯改善,我國科普類讀物的原創(chuàng)度極具上升。如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的重點產品《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以及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原創(chuàng)科學童話大系》第一輯(兒童卷10冊)等。
2.3 媒體聚合效應
當各類媒體匯聚到一起,必然會引發(fā)更強烈的聚合效應。比如圖書與電視節(jié)目的結合、與期刊雜志的結合、與動漫游戲的結合等。要知道圖書在一定程度上能帶動市場對其衍生產品的大量生產,相對的,衍生產品也能影響到圖書的營銷。比如:隨著《喜洋洋和灰太狼》動畫片、電視的熱播,以及其衍生產品的暢銷,讓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系列圖書也高居各大熱銷圖書榜首。
2.4 呈現出合作與競爭共贏的局面
我國的童書出版要想實現由大國到強國的發(fā)展跨越,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出版集團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3]。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由中國少年報社與中少社合并而成,這也是截至目前國內第一家擁有強大實力主營童書出版的傳媒集團,而其還在積極尋求跨地區(qū)的擴張兼并、跨媒體經營以及延伸至文化產業(yè)的三方面集團式規(guī)模經營之路。
2.5 線上線下聯動
當前我國的兒童圖書在營銷策略上已經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其營銷渠道不僅包含網絡與地面,同時也進行著線上與線下的互動。圖書出版渠道已經從新華書店、圖書經銷商等傳統(tǒng)形式,轉變?yōu)橥ㄟ^信息技術在超市、玩具店等場所進行營銷。比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少兒社就與多家出版社一起共同開辦了近百家圖書俱樂部,并把作家進校園、精品欣賞以及誦讀經典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植入到俱樂部中。
2.6 數字化出版趨勢明顯
數字化童書同傳統(tǒng)圖書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的功能性更強,并與兒童保持著充分互動,讓小讀者仿佛置身于真實情景中,把更加豐富的圖書內容加入到有限的空間里。而互動游戲書、互動動畫書則讓小讀者從不同角度,形象的感受到了優(yōu)質圖書內容。比如:接力出版社推出的綜合數字閱讀平臺,里面囊括了讀書活動、接力好書等眾多模塊,其依托于出版社所擁有的豐富資源,為兒童提供了內容更多,質量更高的精品圖書。
隨著很多出版社、社會民營資本都將童書出版作為值得投資的新的增長點,童書出版已經成為整個出版行業(yè)中競爭最激烈的圖書版塊。為了讓未來的童書出版發(fā)展得更好,需要對這些問題引起應有的關注和重視,對此我有以下思考。
3.1 建立圖書出版質量保障體系
對于圖書出版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首先應著手于童書出版管理的宏觀調控機制,在嚴格遵循《出版管理條例》及《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相關要求的基礎上,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以文化為核心的出版理念,對相關的出版機構、出版資源做進一步強化管理。并健全選題審批制度,對于低俗、低層次的內容選題嚴格過濾,仔細篩選;堅守出版的文化價值,避免同質化,不跟風,策劃出與眾不同的選題。其次完善編輯出版責任機制;進一步提升編輯的專業(yè)素質,使其具備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圖書質量第一的思想理念,形成更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因為童書不僅是商品,它有著傳承文明、傳遞正能量,關照孩子心靈需求的功能,編輯需要多學習兒童心理學,了解并懂得兒童心理,真心地關愛兒童,才能編輯出版真正適合兒童閱讀趣味和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童書。
3.2 營造健康的童書閱讀生態(tài)環(huán)境
為了促進民族以及國家文化的未來發(fā)展,首先,應對兒童群體的閱讀權益形成立法保護,通過立法的形式,進一步提升國民的閱讀能力以及文化積累。其次。開展讀書活動,促使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書香進校園”、“童書嘉年華”等同類型的主題活動和童書展覽,讓小讀者能有更多的機會與童書的作者和出版社進行交流互動,從而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甚至直接參與到童書創(chuàng)作中。
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童書出版行業(yè)肩負著保證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任,因此中國童書出版業(yè)一方面應從兒童的真實需求出發(fā),依兒童的天性來做好童書,一方面要面向市場,不斷優(yōu)化資源配置,創(chuàng)新出版理念,做好自身調整,以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從而適應當前日趨激烈、復雜的市場競爭。
[1]鄭欣怡.童書出版的發(fā)展趨勢、問題及建議[J].感悟思考,2014(9):28-29.
[2]牟海偉,李師龍.中國童書出版的新局[J].出版廣角,2014(6):25-26.
[3]許春輝.中國童書出版的大趨勢[J].探照燈,2012(3):7-10.
G2
A
1674-6708(2015)142-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