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忠
近年來,河北省秦皇島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擺在重要位置,堅持落細落小落實,抓載體、搭平臺、濃氛圍,著力打造“善行港城”品牌,構筑了厚德尚美的道德高地。
以“認知”為先導,播種“崇德向善”的精神種子。秦皇島市切實抓好黨委中心組學習、“千名書記講黨課”等載體,加強對以“三個倡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闡釋,補足各級領導干部精神上的“鈣”。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相結合,指導各行各業(yè)結合實際,在“中國夢·趕考行”主題下,開展“中國夢·綠色行”、“中國夢·學子行”、“中國夢·勞動美”等特色活動。與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相結合,從黨員干部一時一事、一言一行入手,引導激勵各級干部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強化責任擔當。
以“引領”為重點,宣傳最美人物、弘揚最美精神。秦皇島市注重找準宣傳教育同人們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點,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走進老百姓生活。一是講秦皇島故事。利用多種形式,講展現秦皇島拼搏成就的故事,講黨員干部為基層、為企業(yè)、為群眾服務的具體工作,講群眾身邊涌現出的好人好事,講出生動情節(jié),講出群眾期盼,講出希望和未來。二是說群眾語言。找準與人們思想的共鳴點、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用心感受群眾的所思所想,用群眾喜歡的方式,用大白話講清大道理,讓群眾愛聽愛看。三是善于把話筒交給群眾、把舞臺讓給群眾、把鏡頭對準群眾。舍得派大記者去寫小故事,用大筆墨記錄小變化,扶持接地氣的“草根宣講團”,培育知民意的“百姓名嘴”,變“灌輸式”宣講為“互動式”教育。
以“實踐”為目標,引導人們常修善德、常懷善念、常做善舉。秦皇島市把增強全社會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作為宣傳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引導人們辨別真善美、分清假惡丑。打造善行港城品牌,利用中國好人、道德模范、平民偶像等評選推介平臺,集中推出一批各條戰(zhàn)線道德領域先進典型。開展“做良心食品、創(chuàng)誠信企業(yè)”、“文明餐桌行動”和市民巡查活動,在農村全面建立《功德錄》、在社區(qū)建立《好人檔案》,建設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城市大課堂”。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推動設立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和培訓基地,叫響學雷鋒“及時雨在行動”主題志愿服務品牌,開展好禮儀文明、交通文明、環(huán)境文明、秩序文明、窗口文明、社區(qū)文明六項志愿服務活動。打造“少年小虎子”品牌,通過舉辦文明禮儀大講堂、寒暑假社會調查、為孤寡老人讀書念報、“小手拉大手”綠化美化家園等豐富多彩的特色載體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力軍。
以“機制”為保障,推動形成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秦皇島市明確要求各個部門、各項工作、全體黨員干部支持和參與核心價值觀的宣教工作,人人有責任,個個有義務。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本職工作同核心價值觀的宣教工作聯系起來,在制定政策措施和開展工作中,充分考慮對社會思想的影響、價值導向、輿論民意和社會效果,實現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的良性互動。進一步完善網絡宣傳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和暑期網絡輿情戰(zhàn)時機制、輿情應急反應機制、新聞發(fā)布機制、講評激勵機制等五項機制建設,妥善處置網絡輿情,深入開展網絡環(huán)境凈化專項行動,做到可管可控。善于運用大眾媒體傳播核心價值觀,加強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鼓勵本地原創(chuàng),豐富內容提供,最大限度地唱響正氣歌,使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為人們心靈的羅盤,成為人們情感的寄托。同時,建立重點獎勵關懷機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列支專項經費扶助有困難的道德模范,著力在政策上激勵、物質上幫助、生活上關心,推動形成好人好報、善有善報的正向機制,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
(作者為河北省秦皇島市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專職副主席)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