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賈葭
你確定需要一個孩子嗎?
文 / 賈葭
生活只有一種,那就是自己的生活,而非“他人的生活”。你的生命注定要結(jié)束,無須害怕,無須懦弱,無須彌漫。
2015年1月13日,山東菏澤,嬰兒住在恒溫箱里。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紀伯倫《論孩子》
春節(jié)臨近,心急火燎搶火車票,收拾行李,期待的就是其樂融融的團圓場面。這種時候,自然人越多越熱鬧,也就更開心一些。對年輕人來講,逼婚,逼生子,是回家見父母繞不開的話題。如果生孩子有一萬個理由,這里并非要擺出不生孩子的一萬零一個理由,而只是提供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它可能不那么常規(guī),卻是面對自身的一次說服與省視。
我知道,討論生孩子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又是必須嚴肅對待與理性討論的事情。我目睹過生命的脆弱,也體會過生命的脆弱。2008年的10月5日晚,朋友寄養(yǎng)在我家的小母貓生了四個孩子。那晚我在一個朋友家喝酒,等我到家時它已經(jīng)生了。其中一只純白色的小貓因為胎衣沒有被舔開窒息而死。我托著它冰冷的尸體,想象它如果活著該是有多招人疼。剩下的三只小貓則因為初秋的寒冷奄奄一息。當然后來它們都很愉快地在房間自由而快樂地成長,只是它們太過弱小,我把家里所有的縫隙都堵起來,甚至睡覺都不敢翻身,擔心壓到它們。我用最貴的針管趴在地上給它們喂奶,用最好的紙巾給它們擦拭嘔吐物,它們是我捧在掌心的寶貝,但隨時可能會化掉。
由此我想到了孩子。這個世界有太多不確定的危險在等著他們。一場從天而降的車禍,一個闖進幼兒園的持刀的瘋子等等。雖然生命就是不斷走向死亡的過程,可是我們誰也不希望這個過程太快,不是嗎?
我常常在想一個場景,假如我的孩子在某個時刻突然抬頭問我:你為什么要生我?這個場景讓我極其恐懼,因為我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讓TA信服的理由。比如:因為別人都生了;因為你爺爺要我生;因為我想帶你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因為我愛你的爸爸(媽媽);因為避孕失效……
有沒有一個父母會告訴孩子,因為我恐懼生活與生命的虛無與孤獨,所以我生了你?因為我和你媽媽的婚姻發(fā)生了巨大的危機,所以我生了你?換句話說,生孩子是因為我們需要TA,需要TA為我們做很多事。
大部分為人父母的人依然認為生孩子是幸福的事,媒體人彭遠文在《我的朋友們,生個孩子吧》一文中寫道:實際上這個世界既沒有那么好,也沒有那么壞,至少沒有壞到不值得來世間走一遭——畢竟還有春花秋月,唐詩宋詞,還有回鍋肉和酸菜魚。不必因為對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懷有鄉(xiāng)愁,而覺得現(xiàn)在的生活有如地獄。我更愿意把丁克看作自私的選擇,正如生孩子也是自私的選擇。
人類的孤獨是永恒的,它以時間的刻度與時間同在,而我們在時間面前就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甚至不朽也是荒誕和不必要的。除了時間,沒有什么能夠永垂不朽。那么漫長而繁冗的一生,包括其間的虛無、恐懼、焦慮要怎樣才能抵擋?人的有限與軟弱自身能否超越?又是為了什么超越?這些問題都不好回答,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孤獨是永恒的,需要你自身去化解,而不是依賴外界的人或事。戀人以及孩子,最多只是你緩解這種孤獨的麻醉藥。
另外一個問題是,你決定要一個孩子的時候,你能否承受TA的不美好?比如,TA有先天性的不可完全治愈的疾?。籘A沒有按照你的期待成為你喜歡的那種孩子;又或者TA是你不喜歡的同性戀者;或者TA是一個放蕩而墮落的人?你喜歡的,只是你期待的那一面。如果TA自己不喜歡自己,討厭自己的生命呢?你要孩子只是因為你的需要。這種需要沒有什么道德或者價值上的不妥,只是你把你生命的意義交付給了另一個人,你喜歡這樣當然無可厚非,只是你不要勸別人生孩子。
幾年前,我們幾個上海朋友成立了一個丁克黨,后來他們都可恥地叛黨了。還會給我不厭其煩講述其間的幸福,可是,任何孤立的個例都不能得出生孩子比不生孩子好。更好的生活是每個人自己定義的,與他人無關(guān)。
假如人生的豐富性與可能性足夠緩解一個人對生命的焦慮,對不確定性的不安,那么他可以不用做任何那些在普通人看來“必須”要做的事情。人生沒有什么“必須”要做的事情。也許你覺得這些話不過是理性的僭妄與小布爾喬亞無病呻吟的矯情,那也隨便。
生活只有一種,那就是自己的生活,而非“他人的生活”。你自己的生命注定要結(jié)束,無須害怕,無須懦弱,無須彌漫?!?/p>
來源 / 騰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