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認為,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蘇區(qū)歌謠展示了蘇區(qū)婦女的精神面貌。在全球化的國際大背景下,對蘇區(qū)紅色歌謠的婦女形象進行探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視角對洪湖蘇區(qū)歌謠中婦女形象,做以粗略的梳理。
【關鍵詞】蘇區(qū)歌謠;婦女形象;積極向上
中圖分類號:J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085-01
一、婦女問題是一個歷史的范疇
毛澤東認為,封建宗法是中國婦女受壓迫的原因。正如蘇區(qū)歌謠中所傾訴“天下事情太不平,我們婦女不是人,一切權利都無份,穿耳纏足守閨門,買賣婚姻害死人”。到大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摧殘婦女的陳規(guī)陋習才根本鏟除。
比如,在提倡婚姻自由方面,1930年10月湘鄂西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湘鄂西蘇維埃法令》中婚姻法規(guī)定:“婚姻須得雙方的同意,有雙方填寫志愿書,交政府登記,發(fā)給婚姻證書,即為有效。”這在制度上保障解開了幾千年來套在婦女身上的枷鎖。恩格斯在《家庭、國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中指出,“結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系,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附加的經濟因素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實現。到那時,除了相互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蘇區(qū)的新氣象可以將之視為婦女解放的標志和目標。獲得解放后的婦女唱出了對共產黨的無限恩情,“打倒帝國主義,努力革命”、“行船全靠舵掌穩(wěn),翻身要靠共產黨”。
二、婦女與男子同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馬克思認為,每一個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沒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社會變革。婦女應與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與尊嚴,應有同等的權利與地位。
毛澤東通過大量的調研和考察看到封建社會時代婦女的處境,得出“她們沒有政治地位,沒有人身自由,她們的痛苦比所有人大”。正因如此,精神思想解放后的婦女,她們同蘇區(qū)男人一樣,“我與我的郎,同走革命路”、“解下羅裙早出陣,振作好精神”,并肩積極參加當時的革命洪流。
三、參加社會生產勞動是婦女解放的先決條件
婦女的解放,只有在婦女可以大量地、社會規(guī)模地參加生產,而家務勞動只占她們極少的工夫的時候,才有可能。近代列強侵略中國以來,在客觀上為婦女由私人領域走向公共領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生存發(fā)展的空間。
在蘇區(qū)黨組織的號召下,動員“放足”,洪湖蘇區(qū)唱開了《婦女放腳歌》“姐姐妹妹,大步向前走,前一步后一步,腳大身子穩(wěn),左一步右一步,跳得端端正”,婦女從生理上得到了解放;在經濟上,1930年9月中共鄂西特委第一次緊急會議通過的《關于土地問題決議案大綱》規(guī)定:“凡在蘇維埃區(qū)域內無地及少地的農民,不論男女老幼,有分得土地的權利?!苯洕系钠降仁菋D女解放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有了話語權,婦女們更加積極地投身到革命斗爭的滾滾洪流中。
飽嘗艱辛的婦女反抗意愿尤其迫切。從放腳解脫出來的婦女,她們深情地唱到“流盡革命血,做個革命魂”,“提起右腳踢倒反動派,抬起左腳踢翻三座山”,力量尤其強大??v觀蘇區(qū)文學作品有許多是描繪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而其中就不乏婦女矯健的身姿,她們有堅強的意志,有火熱的心腸。和男人一樣,投入到各項建設中。
四、婦女解放的過程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千百年來,廣大婦女深受“裹腳”的摧殘,當年蘇區(qū)婦女唱出了飽含辛酸的《裹足歌》,“好好一雙腳,裹得跛又殘”、“腳背向上弓,十趾朝下彎”、“有力不能用,苦楚對誰講”,摧殘的更是她們的靈魂。
恩格斯的《致保爾·拉法格》(1894年1月3日),探討了民兵部隊的建設問題。女孩子也要訓練以“步兵、騎兵和炮兵的一切動作”等等。蘇區(qū)成立了各種婦女協(xié)會,組織和“號召婦女參加生產的競賽突擊,參加文化革命,參加蘇維埃的管理,參加紅軍的后勤服務,參加赤衛(wèi)隊”?!白R字識到五更頭,芯盡油干不用愁”、“點支長香作燈芯,滴串汗水當燈油”等都展現了他們對全新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的向往。
五、結語
婦女解放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通過對蘇區(qū)歌謠中的婦女形象的粗略梳理,展現出她們健康、樸素、自尊、自強、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希望為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建設的可行性方案提供有益的啟示。
作者簡介:
王光霞(1971-),女,漢族,湖北漢川人,碩士,現任職于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理論課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長江大學2012年校級社科研究項目,課題為“洪湖蘇區(qū)紅色文化的回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