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避免不了犯錯,可是犯錯之后該怎么辦呢?
同學們,認真閱讀本期“國學微鏡頭”欄目,你就能找到答案!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及解析:
“古時候的君子,犯了錯誤就改正;現(xiàn)在的君子,犯了錯誤卻將錯就錯。古時候的君子,他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別人都看得見;等他改正了錯誤,別人依然敬仰他?,F(xiàn)在的君子,不只是將錯就錯,還要為自己的錯誤尋找各種借口?!?/p>
這段話指導人們,若是犯了錯,應該主動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不要為自己犯的錯尋找借口。
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
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覯(ɡòu)《易論第九》
譯文:
有了錯誤而不知道有錯,是不明智的表現(xiàn);知道了自己的錯誤而不改正,是缺乏勇氣的表現(xiàn)。
解析:
一般情況下,人犯了錯誤自己都會知道,但往往因為怕丟面子,喪失威信,而缺乏改正錯誤的勇氣。更有甚者,一意孤行,將錯就錯,這是一種怯懦的表現(xiàn)。實際上,勇于改正錯誤不僅不會被嘲笑,而且會贏得別人的尊敬。
周處是三國時期東吳人,他幼年喪父,年少時輕狂放蕩,成為鄉(xiāng)里惡名昭彰、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物。
有一天,周處問鄉(xiāng)里的長輩:“當今時局和平,又是豐年,大家為什么都苦悶不樂呢?”長輩嘆道:“三害未除,何樂之有!”周處追問是哪三害,得到的答案是:“南山白額虎,長橋下蛟龍,還有欺負百姓的惡人?!庇谑侵芴幾愿鎶^勇,先入山殺了猛虎,又下水與蛟龍纏斗,浮沉數(shù)十里,一連三天三夜沒有消息。
鄉(xiāng)里人以為周處死了,都互相慶賀。后來,周處活著回來了,他見此情景,才知道自己在鄉(xiāng)民眼中是何等禍患,頓時心生悔意。
于是,他便去拜訪名士陸機、陸云兄弟,以實情相告,表示自己想改過自新,但他又擔心自己的歲月已經(jīng)荒廢了,怕最終沒有什么成就。
陸云勉勵周處樹立遠大的志向,這樣尚有前途。于是周處勵志好學,從此文章有思想,志向存義烈,言談講忠信而守分寸,終于成為一代名臣。
小閱告訴你
一個人犯了錯誤并不可怕,只要及時改正,就能夠得到別人的原諒,也能使自己在人格上得到提升。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我們應該提倡。
知錯不改,頑固不化,甚至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開脫,那就是錯上加錯,其結果必然是既害人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