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翠蘭
翻開卷帙浩繁的古代詩歌,皎皎明月,柔曼可人。其形,有時“長河若帶,新月如鉤”;有時“三五明月圓,四五蟾兔缺”。其態(tài),有時“冰輪初涌,玉宇無塵”;有時“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其色,有時“花陰寂寂,月色溶溶”;有時“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這無疑撩動著無數(shù)騷人墨客不盡的聯(lián)想和想象,也愈加豐富了月亮的意蘊。
一、月亮是天地之精華、自然之大美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保◤埲籼摗洞航ㄔ乱埂罚┐航睗q,海水舔吻著堤岸,擁著一輪明月洶涌而來;月兒似一道閃電,掙脫潮水的擁抱,噴薄向上。一時間,江面“皓月千里”,“浮光躍金”,整個春江像剛剛出浴的少女撩去含羞的面紗,裸露出亮麗的肌膚。詩人以極為細膩的筆觸,以碧海青天的明月為主體,營造出恬靜幽美,清新悠遠的意境,讓我們領(lǐng)略到春江月夜的華美。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保ㄍ蹙S《鳥鳴澗》)。詩人不由信步,抬眼四望,云破月出,驚醒山鳥。剎那間,月光皎皎,青松隱隱,澗水潺潺,桂樹亭亭,鳥鳴幽幽。桂花飄落,清香悠悠;山鳥時鳴,聲聲入耳。整個春山因明月而變得安詳靜謐、美如水墨畫卷。詩人用靈動細膩的筆觸,巧妙地捕捉住自然之趣,描繪出山川大地的美輪美奐,給人一種詩中有畫,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境界。
二、月亮承載著心志,彰顯著自我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保ㄍ蹙S《山居秋暝》)薄暮垂野,秋雨初霽。天上明月高懸,清輝四瀉;地上青松如蓋,疏影斑駁;山澗泉水清洌,吻著巖石,叮叮淙淙,一路遠去。好一幅明凈靈動的山水畫,創(chuàng)造出月下青松、石上清泉、月色荷塘的清幽境界,表達了詩人“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的純凈高潔的情操。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保ɡ畎住对孪陋氉谩罚┟髟?、花叢、美酒,詩人把酒邀月,借酒消愁。此時雖有明月為伴,可她高懸在天宇;影子雖近在咫尺,無奈不知我心中之所思所想。詩人執(zhí)酒曼舞,月影相隨。今宵我要與月亮共同歡度,永結(jié)忘情之交。一壺酒,一輪月,一謫仙,足見詩人的孤獨和無奈,但詩人的孤獨中奔放著自由、豁達,這是不世俗、不媚俗、不“摧眉折腰”的精神境界的自由。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青海長云暗雪山,不教胡馬度陰山?!薄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薄铝?,在失意詩人的玉壺里發(fā)酵成一路豪飲,仰天長嘯,乘風(fēng)破浪;在戍邊將士舉起的月光杯中醞釀成金戈鐵馬,雪恥除兇,燕然勒石,一尊尊成敗英雄不滅的縷縷驚魂;是王者登山觀海時勾兌在杜康酒中的氣吞山河,老當益壯,氣韻沉雄,一統(tǒng)江山的曠達襟懷 。
三、月亮氤氳著浪漫,浸溶著相思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保ā对娊?jīng) ?陳風(fēng) ?月出》)皓月當空,月色似銀,詩人心儀的姑娘舉止安詳,體態(tài)綽約,引得詩人愛意蕩漾,心馳神往。詩人用簡練的筆墨譜寫了一曲浪漫溫馨、大膽追愛的愛情樂章,“勞心悄兮”一句極寫出詩人對姑娘的愛之深、戀之切。
“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保ǘ鸥Α对乱埂罚┰娙伺e頭望月,悄焉動容,神馳千里:今夜皓月朗照,妻在鄜州,閨中獨看,雖有一雙兒女,只是年幼“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妻子倚門對月,心憂出門在外的丈夫,思慮良久,直至“云鬢濕”、“玉臂寒”。而“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兩句,詩人幻想待到他日相逢,我們兩人相依于窗前,共賞明月,共訴相思,讓明月照干我們臉上的淚花,邀明月來見證我們不老的愛情。詩人句句寫擬想,卻字字說相思。悠悠愛情,如百年陳釀,醇厚馨香;似涓涓細流,綿長深遠,讀來令人柔腸百結(jié),久久不忘。
四、月亮濡染著酒香,發(fā)酵著鄉(xiāng)愁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邊地戍鼓聲聲,天上孤雁啾啾,秋夜涼如水,戰(zhàn)事頻頻,烽火未熄,路上行人寥落無幾。白露節(jié)里,秋意更濃,只有一輪明月高高的懸在天空。家鄉(xiāng)正遭逢戰(zhàn)火,兄弟們生離死別,音信全無,多想寄書問候,傳達思念,可這“鄉(xiāng)書”該寄往何處呢。詩人眼見之景,耳聞之聲,處處寫景,卻句句憶弟,字字含情。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薄笆屯吷?,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李白《關(guān)山月》)詩人用如椽之筆,以長風(fēng)、明月、天山、玉門關(guān)等特有的邊地物象為載體,構(gòu)成一幅萬里邊塞圖。詩人是借征人之所見所思,澆自己胸中之塊壘。駐足邊關(guān),回首東望。入目:玉門關(guān)外,大漠無垠;天山之上,云蒸霧罩;月掛西天,云海蒼茫。入耳:長風(fēng)卷地,裹攜塵沙,扯起蒿草,呼嘯而去。入情:“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笨墒恰坝蓙碚鲬?zhàn)地,不見有人還?!苯褚乖旅髦姓魅藷o法入眠,遙想家中倚門凝望的妻子、滿頭白發(fā)的娘親和瘦骨伶仃的兒郎,也一定思親盼歸,頓足哀嘆。詩人將關(guān)山邊塞風(fēng)光和戍邊將士思鄉(xiāng)情懷融入月夜高樓,創(chuàng)造出廣闊蒼茫、深沉磅礴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關(guān)注民生、向往和平的思想情操。
五、月亮濃縮著時空,昭示著哲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保ɡ畎住栋丫茊栐隆罚┮粔鼐?,一把劍,一輪殘月,一路狂舞豪飲的詩壇謫仙,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醉意中探索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的生命哲理,進而發(fā)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告訴人們:人生有限,宇宙無窮。昔日的群雄逐鹿,已經(jīng)折戟沉沙;而今日的富貴名祿也終成過眼云煙。亦如自然界四季更替和月亮的陰滿缺損是自然之變;而自然四季周而復(fù)始和月亮升落更迭有序又是不變,成為永恒。
徜徉于古代詩林,月之清輝讓我靜心明目,月之意蘊使人浮想聯(lián)翩。月亮作為自然物象流光溢彩在詩人們的力作中,成為游子精神的故鄉(xiāng)、思婦心中的牽掛、孤獨人眼里的酒友,意蘊極其深厚。而準確把握月亮意蘊,對我們學(xué)習(xí)理解古代詩詞,將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民勤縣第五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