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壽健 程三寶
[原題回放]
廣袤森林中,你絕不可能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茫茫人海里,你也不可能從中找出兩個個性完全相同的人……
同一片樹葉,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也會有所不同。
……
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總能發(fā)現(xiàn)原來看似“相同”的背后一定會有“不一樣”。
請以“不一樣的________”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將文題補充完整;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命題透視]
從2012年的“那條河流”到2013年的“一枚書簽”再到2014年的“不一樣的________”,淮安市的中考作文題體現(xiàn)了命題思路的變化,即從具體的物象載體的命題轉到極具發(fā)散性的半命題。細心揣摩導言材料,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段提示語都在引導啟發(fā)考生發(fā)散思維、打開思路。
第一段“廣袤森林中,你絕不可能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茫茫人海里,你也不可能從中找出兩個個性完全相同的人……”,旨在引導考生多角度地觀察自然、人生和社會,發(fā)現(xiàn)同一類事物內(nèi)部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從而抓住事物的特征,表達個性化的感受與認識。省略號的使用,更增添了想象的空間,暗示了更大的選材余地。第二段“同一片樹葉,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也會有所不同?!?,提供了另外一種眼光,引導考生用辯證發(fā)展的思維看待自然、人生和社會,并能比較細微的差異,發(fā)掘其中的奧秘。第三段的省略號意味著還有更多的視角可以切入和選擇。最后一段“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總能發(fā)現(xiàn)原來看似‘相同’的背后一定會有‘不一樣’?!?,則鼓勵考生用心體察生活,關注生活的細節(jié),從而寫出符合題旨的佳作來。
這道作文題具有以下幾點特色:
一是寫作對象的廣泛性。自然界的景物,如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無一不可以入題;人物風貌,如父母兄弟、老師同學,熟悉的陌生的皆可選擇;自我的心理感受,如人的喜怒哀樂,也是可以選擇的題材。此外,考生還可以寫鄉(xiāng)村城市、白天黑夜等。總之,考生可選擇的內(nèi)容很多,審題上幾乎沒有障礙。
二是寫作視角的多樣性??梢允峭活愋偷膶懽鲗ο蟛煌沸缘谋容^,如花與花、草與草等;可以是同一對象不同時間內(nèi)不同特色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寫作對象外在特征與內(nèi)在特點的不一樣;還可以是不同寫作對象的同一行為給自己的不同感受的比較;等等。
三是立意角度的多元化。從一樣中品味出不一樣,體現(xiàn)考生深刻的獨特的體驗;從不一樣中體察出一樣的內(nèi)容,彰顯考生善于透視事物本質的細膩。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同樣不拘一格,如親情、朋友情、師生情、環(huán)保、讀書感受、人情冷暖……但從謀篇布局看,要寫出景、物、人、情、事、理的不一樣,考生必須寫出什么與什么的不一樣,巧妙恰當?shù)剡\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從而突出“不一樣”這個題旨內(nèi)核。
文體方面,考生也有很大的自由選擇的空間。除詩歌、戲劇外,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散文甚至寓言、小說等,考生都可以寫,關鍵是要選擇適合表情達意的文體,從而做到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
寫作時,首先要補充好文題?!邦}好一半文”,文題要講究格調(diào)和境界,避免過于直白和庸俗。其次,對比與襯托手法的運用要自然貼切,主體文字應突出要表現(xiàn)的對象,而作為對比的對象則一筆帶過即可。同時,考生還要避免簡單的比較。
總之,這道作文題為考生提供了施展個性才華的廣闊空間??梢哉f,這是一道“不一樣”的好題,看似容易,實則區(qū)分度極高。
[評卷掃描]
考生在本次寫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文題理解的“淺表化”。
雖然本道作文題的審題難度很小,但部分考生缺乏審題意識,導致寫作時出現(xiàn)偏差。
例如,有的考生寫老師,從課堂、課后、平時生活等多角度表現(xiàn)老師的個性特點,人物形象鮮明;也有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字里行間寫出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最后點題,說這真是一個“不一樣”的老師。其實,這在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把題目替換成了“我的老師”。
二是題材選用的“臉譜化”。
許多考生的選材集中在父母、朋友、同學、梔子花上,視野狹窄,事例單一。寫父母,大多寫雨中送傘、上學接送,而且母愛總是溫柔的,對比父愛的深沉。寫同學,大多是將勤奮的、成績好的與不勤奮的、成績差的進行對比。選擇以植物為素材的考生則大多是寫梔子花,究其緣由,應該是中考復習指導用書上有類似的文章,考生簡單套用,導致了撞車。
三是表情達意的“平庸化”。
很多考生不注意語言的生動傳神,用大白話般的文字敘事寫人,有的考生甚至較多地使用了生活中的口頭語。比如“兩點外一點”“每個老師都高端大氣上檔次,每一件衣服都是名牌,而他則是那樣的樸素自然。他給人一臉有文化的感覺,是低調(diào)奢華有內(nèi)涵”,毫無文化內(nèi)涵,語言低幼。此外,個別考生賣弄文字,大量堆砌貌似優(yōu)美實則空洞的文字,缺乏細節(jié)描寫和情感的流露,導致文章虛幻縹緲,不知所云。
四是開頭結尾的“標簽化”。
這部分文章的主體部分不能很好地敘事、寫人、抒情,沒有進行對比,只是簡單地寫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表現(xiàn)了人物特點,最后“標簽式”地點題,牽強附會,文章內(nèi)容和議論、抒情之間缺乏必然的聯(lián)系。
[迷津指點]
這道作文題幾乎沒有審題障礙,選材的空間也非常廣闊,但要寫出優(yōu)美生動、感情真摯、文意契合的佳作,也非易事。同學們應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苦心著力。
一是從“題眼”處入手,讓重點突出來。
“不一樣”應該是這道作文題的核心詞語,是“題眼”,是表達的中心。文章寫作的對象應該是所填寫的內(nèi)容,寫作的重點應該是突出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不同之處。
比如《不一樣的夜晚》,寫作的對象是夜晚,而寫作的重點則要放在今晚與別的夜晚的不同上??蓪Ρ鹊姆矫婧芏啵悍諊?、夜色、月色、心情、感受等,都可以作為寫作的一個方面。同學們要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中,寫出今夜與別的夜晚的不一樣之處,寫出內(nèi)心獨特的感受。如果僅僅寫夜晚的美好和自己不尋常的感受,就沒有把握好文題。
二是到生活中找“米”,讓材料活起來。
寫考場作文,同學們切忌不做深入思考,不仔細甄別,草率動筆,想到什么寫什么,這樣極易撞車。同學們應放棄第一立意,放棄首先想到的材料,冷靜地回憶曾經(jīng)的體驗和素材,選擇符合題意而又鮮活生動的材料。
材料的選擇往往決定著立意的高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應當選擇那些貼近生活的素材,因為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選材,不僅最新穎,而且最不可能撞車。
比如同樣寫母愛,有一位考生擬題為“不一樣的母愛”,寫中考前母親無微不至地呵護自己,晚上送牛奶,早晨做早餐,與之對比的父親則顯得不夠細膩,做同樣的事情缺乏那種特有的溫柔;而另一位考生則擬題為“不一樣的觸摸”,通過寫母親觸摸自己時的感受與父親觸摸自己時的感受的不同,突出母親的觸摸的美好和細膩。兩篇文章的選材高下立馬可見。
三是于細微處錘煉,讓語言亮起來。
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币馑际钦f,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久遠。僅有健康充實的內(nèi)容卻缺乏優(yōu)美語言的文章總讓人覺得有些缺憾;文質兼美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考生在行文時,要注意多描寫。例如,寫人時要注重對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外貌、心理的刻畫;寫物時要注重對物體的形狀、顏色、氣味、狀態(tài)的描寫,做到形神兼?zhèn)?;寫景則要簡練生動,讓人讀后仿佛歷歷在目;抒情則要符合情境、自然真摯。
此外,考生還要注意運用一些寫作手法,體現(xiàn)自己的積累與修煉。例如,除對比襯托外,還可以以景襯情、采用插敘手法、卒章顯志等。
[例文點評]
一類文:
不一樣的小橋流水人家
那日的微雨,讓我見到了不一樣的小橋,流水,人家。(小作者能巧引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中的句子擬題,富有詩意,自然地把讀者帶進一種恬靜明麗的江南意境中。開筆用逗號將“小橋”“流水”“人家”三個意象頓開,更加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想去了解它們的“不一樣”之處)
我不在江南長大,卻有一種江南水鄉(xiāng)情結,時常會幻想著撐一把油紙傘,漫步在布滿青苔的青石板小路上。透過迷蒙的煙雨,在不遠的地方隱約可見一座石橋,靜靜地臥在湖水之上,在歲月的變遷中靜靜地訴說著小城的歷史。深邃的湖水有著祖母綠的顏色,宛若美人的秋波,瀲滟多情。粉墻黛瓦的小屋坐落在湖水兩畔,青苔在不為人知的時間里,潛滋暗長,染綠了一方磚瓦。駐足,微風拂過,似被一雙溫柔的大手撫摸。耳畔,還殘留著風聲,又似“汩汩”的劃槳聲,抬眸的片刻,卻不見船家……(油紙傘、青石板、粉墻黛瓦、汩汩的槳聲,小作者把幻想中的江南勾勒得如煙如夢,令人神往)
這是我曾經(jīng)的夢想。可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蘇北孩子,在蘇北,是沒有那么多情的湖水和人家的。后來,我也漸漸忘卻了這個小橋水鄉(xiāng)的夢幻。(這是一個過渡段,自然而巧妙地引出下文的“斷橋淺溪小屋”)
那日微雨的午后。在家中百無聊賴,我索性拿著爸爸從江南給我?guī)Щ氐挠图垈悖洁l(xiāng)下走走。(結構上照應開頭?!鞍贌o聊賴”點出心情,也和下文“我”心情的轉變形成鮮明的對比)
少有閑暇,今日,便權當放松。走在鄉(xiāng)間的小道上,細密的雨絲夾著泥土的芳香,迎面打在臉上。踩著松軟的泥土,偶見飛鳥從梧桐上飛過,僅留下一道掠影。一樹梧桐一飛鴻,一路行人一路景。我漫無目的地撐傘而行,不覺間走到了一個從未經(jīng)過的地方。茂密的梧桐交叉婆娑,風吹樹搖,“颯颯”聲不絕于耳。(文言詞語巧妙點染,凝練典雅。本段語言還有一大亮點:整齊的短句產(chǎn)生了對稱美和音韻美。小作者運筆自然流暢,閑閑幾筆,動物植物、視覺嗅覺、動態(tài)靜態(tài),熔于一爐)
雨蒙蒙中夾雜著霧氣朦朧,我的眼神恍惚,總覺得在哪兒見過。遠眺,有一道淺淺的溪流。我有些訝然,莫不是我也同唐人柳宗元一樣,覓得一處小石潭?我不覺走近。溪水,澄澈得沒有一絲雜塵,像空靈的水晶散發(fā)出幽幽的光暈,如線般的雨絲讓原本平靜的溪流泛起了陣陣漣漪。只可惜兩岸沒有青翠的垂柳,沒有鸝鳥的啼鳴,只有一座木橋。木橋已有些腐舊,橋身的漆幾乎掉光了,橋的兩側幾乎沒入水面,中間的一層木板也已赫然斷裂。這是一座斷橋。(文章寫到這兒起了波瀾,“莫不是”尺水興波,聯(lián)想到柳宗元的小石潭;“只可惜”陡然轉筆,引出“斷橋”。小作者情緒的變化也同樣牽引著讀者的思緒,文章自然過渡到下文的敘寫)
“姑娘,有事嗎?”一個蒼老的聲音突然傳入我的耳朵。我這才驚覺在我的身旁有一位老奶奶。歲月的痕跡已經(jīng)深深地刻在了她古銅色的臉龐上,她枯槁的手上到處是凍裂的傷痕。我訝然,不禁問道:“奶奶,你住哪兒?”她指了指不遠處的一間小屋對我說:“在那呢?!蹦鞘且婚g怎樣的小屋??!屋頂?shù)拇u瓦已有部分脫落下來,透過門,隱約可見一些碗碟摞在掉了漆的桌面上。小屋外是一小片田地,里面已經(jīng)種上了作物,青青的,才發(fā)芽。(這里的人物——老奶奶古銅色的臉、枯槁的手,這里的環(huán)境——破舊的小屋,與上一段的斷橋格調(diào)一致。這些描寫都在為下文小作者的感悟蓄勢、鋪墊)
“斷橋淺溪小屋”,這不是我想象中的“小橋流水人家”般的水鄉(xiāng)?!昂⒆樱M來坐坐吧?!薄安涣??!崩夏棠棠樕芷届o,她抬起頭看向我,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然后淡淡地說:“你用心看,這里的風景好著哩!”(老奶奶淡淡的一句話,意味深長。這句話引發(fā)了“我”的興致和思考,看似閑筆,但閑筆不閑)
真的呢,這里雖然沒有江南水鄉(xiāng)的旖旎,但是有一種蘇北特有的質樸與平凡。它沒有溫婉美麗的風景,卻依舊有人為它而駐足。它不像烏鎮(zhèn)、周莊這些江南古鎮(zhèn)有著市井的氣息,它淡漠,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不受世俗的污濁,保持著自己的風韻與獨特。它有著最原始的田園風光,是喧囂的世界中獨存的一隅寧靜?;蛟S我一直追求的小橋水鄉(xiāng),其實遠不及此處的“斷橋淺溪小屋”,它給了我原本追求浮華的心靈一個平靜的理由。我也似乎明白了為什么老奶奶愿意在此生活,或許,她是為了守望這份寧靜。(這一段可以說是文章的“文眼”,小作者將風景人格化,賦予其人的某種精神內(nèi)涵,并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其“不一樣”之處,從而點明題旨)
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正好對上老奶奶似笑非笑的眼神?!笆前?,奶奶,用心看,風景真的很美!”
撐著傘,我告別了老奶奶,緩緩前行。雨依舊在下,淺淺的清溪緩緩地流,流進了我的心田,流進了我的夢。
這就是我心中不一樣的小橋,流水,人家。(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總評:“小橋流水人家”這一詩意的表達成為了本文的立意點,構思巧妙,蘊藉古韻。小作者從夢幻中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寫到生在蘇北的現(xiàn)實,自然地引出“斷橋淺溪小屋”的意境。老奶奶是“我”精神的引路人,讓“我”從寧靜平常的風景中悟出“不一樣”的人生內(nèi)涵。小作者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種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
本文的另一個亮點是散文詩般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似春風像雨露,靈動且富有靈氣。
二類文:
不一樣的味道
寒冬。清晨。(可改為“寒冷的清晨”)天空飄著零星的雪花,我撐著傘、背著書包獨自走在悠長的小巷。夜色還未褪盡,小巷仍被黑暗籠罩著。小巷盡頭有一戶人家燈火通明,我順著石板路走去,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個餛飩鋪。
“孩子,這么早一定沒吃早飯吧。要不要嘗嘗我做的餛飩?”老爺爺招呼道,“街坊鄰里都說我家的鮮肉餛飩做得比酒店里的還好吃哩!”
餛飩鋪略顯陳舊,里面卻被布置得極為溫馨干凈。“孩子,快進來,外面下雪了,里面暖和?!币晃淮认榈睦夏棠陶泻粑疫M去。我放下傘,走進了那間餛飩鋪。(這一段點出店鋪布置的“不一樣”,但和上一段應該顛倒一下。先觀察店鋪,再走進店鋪,最后被招呼吃餛飩,這樣才更符合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
比酒店里的還好吃?酒店的招牌餛飩可是用印花的陶瓷碗盛著的,皮薄,肉餡全都是精瘦肉,很筋道。我不信在這個陳舊的餛飩鋪里可以吃到勝于酒店的美味?!澳蔷蛠硪煌膈r肉餛飩吧。”(小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用“比酒店里的還好吃”為下文“不一樣的味道”埋下伏筆,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老爺爺專注地剁著肉餡,他的動作有著老年人特有的“慢”。老奶奶則用心地包著餛飩。她的頭發(fā)是窗外飄零的雪花的顏色,她的身板顯得佝僂,不知道是不是被生活的重擔所壓。(可以看出,小作者仔細觀察了兩位老人,但描寫得還不夠細致。小作者應該詳細描寫老爺爺、老奶奶的外貌,以及他們包餛飩的過程,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不一樣”)
“孩子,等久了吧!你的餛飩?!崩夏棠虒⒁煌霟釟怛v騰的餛飩端到我的面前??諝庵须硽柚F氣,餛飩的鮮香彌漫開來?!翱靽L嘗,餛飩涼了我可不敢保證一定好吃呢?!?/p>
那餛飩玲瓏小巧,每個里面都裝滿了肉餡。綠色的香菜、白色的蝦皮、紅色的花生一起漂浮在油湯上,雖比酒店里的餛飩少了幾分精致,卻多了幾許質樸。我撈起一個餛飩放入嘴里——肉餡味道鮮美,且十分筋道。真想不到,在這遠離城市的一隅,居然也有如此的美味?!澳棠?,這餛飩還真和酒店里的味道一樣呢,真好吃!”“這孩子,嘴巴可真甜!”老奶奶笑靨如花。(這里和上文形成照應,也解開了“我”心頭的謎團,點出了餛飩“不一樣”的內(nèi)涵:玲瓏小巧,味道鮮美,十分筋道,融入了幾許質樸)
天漸漸亮了,食客們熙來攘往。兩位老人仍不緊不慢,有條不紊。
在這遠離城市喧囂的一隅,竟有與酒店里一樣的味道??蛇@味道一樣嗎?是高樓林立的鬧市里的餛飩多了幾分浮華,還是小巷中的餛飩多了幾分質樸與熱情?(小作者由餛飩的味道產(chǎn)生聯(lián)想,聯(lián)想到高樓林立的鬧市和平常樸實的小巷,進而生發(fā)獨到的感悟:“不一樣的味道”即那種“質樸與熱情”的品性)
小巷里不一樣的味道,流淌在時光中,象征著永恒。
總評:小作者能將視線投向底層小人物,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這樣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圍繞“不一樣的味道”這一核心,文章層層推進,由表及里,最后亮出獨到的生活感悟。如果不是開頭的“硬傷”和主體部分人物描寫的欠缺,這篇文章還是可以定位為一類文的。
[新題預測]
題一:請以“________到深處”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將文題補充完整;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書寫工整規(guī)范。
題二:請以“順流和逆流”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書寫工整規(guī)范。
吳壽健,淮安市淮安區(qū)語文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基礎學科指導組成員。曾獲江蘇省優(yōu)質課競賽二等獎,淮安市命題競賽一等獎。現(xiàn)任教于淮安外國語學校。
程三寶,中學高級教師,淮安市中語會會員。曾獲淮安市優(yōu)質課競賽、命題競賽一等獎?,F(xiàn)任教于淮安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