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分析2013年度廣東省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年檢情況中,顯示廣東省校外學習中心(點)的辦學成績顯著,規(guī)模不斷擴大,信息溝通渠道不斷擴展、助學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并逐步建立自身的特色。同時辦學不規(guī)范、教學設施不完善、分布不均衡等問題依然存在。應從加快辦學標準的修訂、加強學習資源和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管理以及進一步合理布局校外學習中心(點)等方面來規(guī)范現代遠程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 廣東;現代遠程教育;學習中心;發(fā)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5)04—0063—05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教育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遠程教育已逐漸成為高等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區(qū)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自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以來,各校外學習中心(點)在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以及試點高校的規(guī)范管理下,經過自身不斷探索,逐步增強了對現代遠程教育的理解,并在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旨在通過對2013年度廣東省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年報年檢情況,對當前現代遠程教育學習中心(點)的現狀進行分析,剖析廣東現代遠程教育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廣東省校外學習中心(點)
發(fā)展現狀
(一)校外學習中心(點)數量
廣東省作為經濟強省,是全國各地人口的集中聚集地,具有非常廣闊的成人教育市場。近年來,廣東省教育廳在開展年報年檢工作的過程中,不斷規(guī)范辦學,使遠程教育的質量不斷改善,社會聲譽逐漸提升。截止2013年11月,在廣東省教育廳審批、備案的試點高校共有56所,校外學習中心270個。從2007年到2013年,受經濟以及政策等諸多因素影響,廣東省校外學習中心(點)的數量基本呈現U型曲線發(fā)展趨勢,其數量從2011年開始穩(wěn)步增加,如圖1所示。
圖1 2007-2013年廣東省審批備案的校外學習中心(點)情況
(二)校外學習中心(點)的地域分布
在地域分布上,從表1可以看出,廣東省校外學習中心(點)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占校外學習中心(點)總數的73.33%,粵東粵西地區(qū)的校外學習中心(點)相對持平,分別占總數的12.22%和10%,而粵北地區(qū)的校外學習中心(點)的數量僅占學習中心(點)總數的4.81%。在珠三角城市中,經濟發(fā)達的廣州、深圳兩市遠遠多于其他城市,如表1所示。
分別將各城市的人均 GDP、常住人口與校外學習中心的數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可以得出,人均GDP 與校外學習中心數量的相關系數為 0.969507374,常住人口數量與校外學習中心數量的相關系數為0.938060308,結果表明,兩者都與校外學習中心的數量分布呈現明顯的正相關,見表2。
表2 廣東省校外學習中心的地域分布及所在城市的人均GDP及常住人口的相關性分析
[\&校外學習中心數量\&2013年
GDP(億元)\&2012年常住人口(萬)\&人均GDP(元)\&校外學習中心數量\&1\&\&\&\&2013年
GDP(億元)\&0.99287508\&1\&\&\&2012年常住人口(萬)\&0.938060308\&0.926868256\&1\&\&人均GDP(元)\&0.969507371\&0.972310652\&0.948669012\&1\&]
(三)在讀學生數穩(wěn)步增長
廣東省作為經濟強省,經濟的發(fā)展是牽動遠程教育快速發(fā)展的原動力。特別是在由勞動密集型到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過程中,勞動者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其科學文化素質也亟待提高,現代遠程教育則為成人學習者的繼續(xù)教育提供了契機。
伴隨廣東省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審批及規(guī)范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化,各試點高校在粵招生數量保持在了一定水平,在讀學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2005~2013年,招生數,從47,376人增長到87,091人,年增長率達到9.05%;在校生數,從70,791人增加到239,200人,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6.8%,平均每個校外學習中心約有在讀學生886人;畢業(yè)生數,從42,234人增加到311,423人,年增長率為30.6%。具體增幅情況見圖2所示。
(四)教師隊伍日益壯大,學歷和職稱結構合理
廣東省各校外學習中心(點)憑借依托建設單位的人力資源優(yōu)勢,基本配備了較為完備的專業(yè)教師、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輔導教師。當前,廣東省校外學習中心(點)教師總人數 5,353人,平均每個學習中心約有教師19人。校外學習中心(點)專職教師2,207人,兼職教師3,081人;已接受培訓的教師有5,017人,占總人數的94%;擁有博士137人,碩士1,044人,本科3,033人,???92人;正高級職稱教師235人,副高級職稱教師753人,中級職稱教師1,792人,其他和初級工2,573人??傮w來說,校外學習中心(點)的教師學歷層次和職稱結構相對合理。
(五)教學實施不斷完善,資源平臺更加豐富
各校外學習中心(點)普遍重視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支持服務的硬件設施建設,基礎建設投入到位,教學設施不斷完善。能夠提供相對獨立的場所和必備的教學服務設施、多媒體網絡教室以及中心門戶網站等條件,網絡運行較順暢,符合教學要求。各校外學習中心(點)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逐步形成課程評價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部分校外學習中心(點)還開通了微信公眾服務平臺,提供靈活、開放、便捷的網絡教育服務。截至2013年11月,在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已統(tǒng)計的270所在粵校外學習中心(點)共有實驗基地482個,實習基地813個,實訓基地1,610個,多媒體教室4,009個,可同時容納347,303名學生上課,計算機課室1,649個,如圖3所示。多媒體教室一直是校外學習中心點教學場地的主力。
圖3 2013年廣東省審批備案的校外學習中心(點)教學場地情況
從調查和統(tǒng)計的資料來看,廣東省所有校外學習中心(點)都具備聯網條件,網絡帶寬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網絡學習的需求。在互聯網接入方式上,采用ADSL的校外學習中心(點)共有122個,采用DDN的有78個,采用ISDN的14個,采用光纖接入的 10,844個,接入CHINANET(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的校外學習中心(點)有209個,接入CERNET(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的有72個,接入CHINAGBN(中國金橋信息網)的4個,接入CSTNET(中國科技網)的3個。
二、校外學習中心(點)
辦學的成績與不足
自教育部頒發(fā)《關于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建設和管理的原則意見(試行)》(教高廳函〔2002〕1號)和《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暫行管理辦法》(教高廳函〔2003〕2號)以來,廣東省教育廳按要求逐年開展校外學習中心(點)的年報年檢工作。經過幾年的實踐,廣東省現代遠程教育總體規(guī)模穩(wěn)步發(fā)展,各學習中心(點)通過不斷探索,逐漸加強了對網絡教育的理解,正日趨形成一套完整的辦學管理體系。學生對網絡教育的認可程度逐步提高,試點工作呈健康發(fā)展態(tài)勢,為廣東省加快經濟、文化一體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和加快廣東省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作出了較大貢獻。
(一)主要成績與經驗
1. 辦學活動不斷規(guī)范
校外學習中心(點)在教育部及廣東省教育廳有關現代遠程教育方針、政策和各試點高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管理下,依法規(guī)范助學,其辦學行為受到約束和監(jiān)控,亂收費、打虛假廣告招生等不良行為得到有效遏制,能夠嚴格執(zhí)行并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相應規(guī)章制度,依章辦學。在每年的年報年檢過程中,校外學習中心(點)以此為契機,從指導思想、網絡設施、學習支持服務、教學管理和網絡資源應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對本學習中心工作進行梳理、總結、回顧,從而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政府監(jiān)管部門聚集各位專家對校外學習中心(點)進行評估,專家能從理論指導的視角出發(fā),發(fā)現問題,提出可供借鑒的方法,從而為學習中心(點)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可能。
2. 辦學特色突出
各校外學習中心(點)注重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資源、主辦高校以及本地區(qū)的特色資源,逐漸顯示出了自己的特色。例如,部分學習中心(點)注重服務細節(jié),針對山區(qū)學員特點,提供“保姆式”服務,如刻錄光盤供學員學習、組織較難課程的面授輔導等,取得較好效果。有的校外學習中心(點)非常重視管理人員隊伍建設,通過系統(tǒng)培訓、集體學習、編撰內部刊物等形式,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培養(yǎng)一批管理業(yè)務骨干。大多數校外學習中心(點)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盡可能多營造“回家團聚”的機會,舉辦“我愛我家”、送“智”到家活動,成立義工隊、籃球隊、足球隊等興趣小組,組織學生參加粵港澳校友會,提升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
3. 服務和品牌意識加強
各校外學習中心(點)在發(fā)展過程中,對自身的職責、功能的認識不斷提升,辦學理念日益清晰,逐漸形成品牌意識。大多數校外學習中心(點)注重管理質量,工作人員專業(yè)化程度較高,訓練有素,服務標準規(guī)范,能較好地滿足遠程教育的學習支持和服務需要。部分校外學習中心(點)能夠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學習型社區(qū)和行業(yè)建設,根據當地經濟發(fā)展狀況,開展行業(yè)和企業(yè)招生,將行業(yè)優(yōu)勢與學校師資力量、優(yōu)質資源、現代辦學理念相結合,為滿足本地區(qū)求學者接受多樣化高等教育和構建學習型社區(qū)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各校外學習中心(點)利用如QQ、電子郵件、電話、微信以及微博等方式為學生和工作人員提供信息服務和咨詢服務。
(二)存在不足
1. 辦學規(guī)范問題
在教育部和廣東省教育廳對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加大力度進行規(guī)范管理的情況下,廣東省校外學習中心(點)的辦學規(guī)范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校外學習中心(點)存在著違規(guī)合作辦學,違規(guī)支付招生費,收費繳費方式過于單一,且缺乏相關的收費依據等現象;部分校外學習中心(點)在合作辦學決策程序上存在漏洞,合作辦學分成不合市場行情;在建設和管理方面,部分主辦高校將辦學權轉移給校外學習中心(點),把招生和教務管理等工作交由教學點負責,嚴重違反了教育部相關規(guī)定。此外,還有部分校外學習中心(點)為吸引生源,提高畢業(yè)率,出現了在考試過程中找學生替考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試點高校和整個現代遠程教育在社會上的信譽度和認可度。[1]
2. 教學設施問題
部分校外學習中心(點)的招生數和其軟硬件設施不相匹配,存在著資源過?;蚓o張現象,網絡平臺資源及課件更新緩慢甚至不能正常運行。部分校外學習中心(點)缺少實踐基地、場所,學生的實踐、實習機會不足,實操能力無法提高;部分校外學習中心(點)在未加大投入的前提下,擴大規(guī)模,承辦多所高校的學習支持服務工作,造成資源設備短缺、師生比例失調、學習支持服務無法保證的局面。
3. 非學歷教育問題
2013年度的年檢報告顯示,廣東當前只有4個校外學習中心(點)開展了非學歷教育,分布在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三個經濟發(fā)達城市,涉及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4所,分別是:東北財經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以上4所高校在2013年度共招收非學歷教育學生138人,僅占2013年招生總數的0.16%。這反映了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和校外學習中心(點)仍還是重視學歷教育,忽視專業(yè)技能的培訓及非學歷教育的開展。
4. 分布不均衡問題
廣東省的校外學習中心(點)布局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東莞等經濟發(fā)達的珠三角地區(qū),粵東西北等邊緣地區(qū)數量則相對欠缺。這種分布格局容易導致教育的不均衡發(fā)展。當前校外學習中心(點)分布不合理的狀況很大程度上與經濟利益相關,由于校外學習中心(點)實行的是自負盈虧的辦學模式,因此試點高校往往將追求成本的平衡和經濟效益作為首要目標??紤]到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人口多,消費能力強,邊緣地區(qū)學生的消費能力弱,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自然會首選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辦學。[2]
三、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的幾點建議
(一)盡快修訂校外學習中心(點)設置標準和管理辦法,規(guī)范辦學行為
廣東省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當前執(zhí)行的是教育部頒布的《關于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建設和管理的原則意見(試行)》、《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暫行管理辦法》及廣東省教育廳頒布的《廣東省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這3個文件頒布至今已有10余年。隨著現代遠程教育在實際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管理機構和學生在當前文件中無法尋求到解決的方式,大多時候只能按經驗辦事,從而缺乏說服力和公信力,導致現代遠程教育市場混 亂。[3]因此,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應加緊制定并出臺現代遠程教育的辦學標準、管理標準、人員配置和業(yè)務操作標準等方面的規(guī)范,并根據現代遠程教育的發(fā)展,定期更新標準條例,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各校外學習中心(點)還應該在紙質檔案的基礎上,依托主辦高校網絡學院的管理平臺,建立招生、學籍、教務、考務、教材、收費的電子檔案資料庫,從招生、入學、學習過程、畢業(yè)到申辦學位等全程覆蓋,統(tǒng)一管理,完善服務,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務。
(二)加強學習資源和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校外學習中心(點)應充分發(fā)揮主辦高校的主導作用,在保持規(guī)模的前提下,注重質量建設,把提高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首先,在硬件設施方面,不斷增加投入,加大網絡資源改造升級的力度和進度,及時加快課件的更新,增加實踐基地、場所,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實操能力,尤其是增加理工科專業(yè)學生的實踐、實習機會,保證教學的質量。其次,重視管理隊伍的建設,為廣大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加強業(yè)務培訓,打造一支管理與學習支持服務的專業(yè)隊伍。第三,主辦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對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實現其教育服務向社區(qū)以及更大范圍擴展,以加大區(qū)域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利用以及對教育成本的有效控制,為滿足地區(qū)人民的學習需求作出貢獻。此外,還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生活動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多組織有益于學生身心發(fā)展、專業(yè)學習、技能鍛煉的課外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三)大力發(fā)展非學歷教育,實現遠程教育多元化發(fā)展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國家不斷推進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繼續(xù)教育人群結構呈現多元化及需求多樣化的局面,現代遠程教育將呈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舉的發(fā)展趨勢,以滿足社會各類人群的學習需求。目前,國內非學歷項目開展的主要對象是證書培訓、行業(yè)培訓和政府推動的一些培訓項目。非學歷教育市場雖然巨大,但目前主要是民辦教育機構占有市場。由于高校缺乏為市場服務的意識,加上社會教育機構對市場的沖擊,造成普通高等院校市場占有的份額相對較小,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面對廣東非學歷教育開展情況不理想,招生人數低下的情況,政府應當協同試點高校,不斷拓展教育的服務范圍,完善非學歷教育的立法制度、經費保障等問題,使高校成為終身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四)促進公平,合理布局規(guī)劃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
在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的設置上,應該把握統(tǒng)籌規(guī)劃、兼顧公平的原則,充分考慮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教育需求、人才需求,將現代遠程教育從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逐步向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輻射,建立校外學習中心(點),在積極辦好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崗位培訓和其他繼續(xù)教育,為當地人員更新知識,增強技能,滿足當地人民對教育文化的需求,促進其經濟、教育、社會的持續(xù)平衡發(fā)展。
2014年“國務院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再取消下放70項審批事項”中提到,“取消和下放利用網絡實施遠程高等學歷教育的網校審批”。[4]新政策的出臺將促進我國遠程教育的大發(fā)展,并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向深層次邁進,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質量問題以及辦學秩序將會進一步受到政府和社會關注。
[參考文獻]
[1] 丁新,武麗志等. 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發(fā)展現狀分析[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8-9.
[2] 趙過渡,曾祥躍,文術發(fā). 廣東省現代遠程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2009,(9):43-48.
[3] 金一強. 廣東省現代遠程教育學習中心發(fā)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2010年網上年報年檢數據的分析[J].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6):9-11.
[4] 網絡學院招生網. 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利用網絡實施遠程高等學歷教育的網校審批”通知[EB/OL]. [2014-04-14].
收稿日期:2014-09-30
作者簡介:莫玉音,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評估室(510035)。
責任編輯 三 川
責任校對 三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