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云集了一批民族工商業(yè)者、實業(yè)家和愛國民主人士。在面臨民族危亡之際,他們高舉愛國旗幟,在動蕩的社會和嚴峻的政治環(huán)境中為祖國尋求新的出路。在這些人當中,軍人出身的實業(yè)家、愛國民主人士鮮英,將自己的府邸“特園”作為中共開展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場所,用自己的實業(yè)所得資金支持愛國民主活動,推動民主運動在重慶蓬勃發(fā)展。
從官場到實業(yè)的轉變
鮮英,字特生,四川西充人。他的公館“特園”被譽為“民主之家”,是中國民主同盟的誕生地,也是民盟活動的大本營,更是抗戰(zhàn)時期和抗戰(zhàn)勝利前后中共和各民主黨派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東北停戰(zhàn)協定亦在鮮宅簽字”。國共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3次光臨特園,作為中共代表的周恩來更是特園的???。
軍人出身的鮮英,最終走向民主陣營,這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幾乎是獨樹一幟的。鮮英履歷豐富,“橫跨軍、政、商界。他做過封建軍閥的幕僚,做過主持鄉(xiāng)村改造的地方官員,但他還是一名經營實業(yè)支持民主的愛國民主人士”。鮮英為人寬容,脾氣溫和。就讀于四川速成學堂的時候,年僅23歲的鮮英常被同學們叫做“好好先生”,由于鮮英信奉道教又老成持重,同學們戲稱其“鮮老道”。就是這樣一位好好先生,加入過同盟會,當過袁世凱的總統(tǒng)府侍衛(wèi)官,參加過討袁護國運動,也為劉湘當過幕僚。雖然這一時期的鮮英為舊中國封建軍閥勢力做事,但他也利用現有資源辦了不少的好事。
“五四”時期,鮮英在恩師張瀾的鼓勵下在重慶籌資興辦《新蜀報》,宣傳新文化和新思想。在鮮英的邀請下,由惲代英、蕭楚女、張聞天、吳玉章等共產黨人主筆,在報紙上刊登介紹蘇聯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新蜀報》成為當時“不是黨報的黨報”。這一報紙在西南地區(qū)的思想領域起了很大的啟蒙作用,成為重慶傳播最早、牌子最老的地方性報紙。也是在這一時期,鮮英開始接觸共產黨人,開始了解新思潮和進步思想。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鮮英和恩師張瀾一同向劉湘介紹了國內抗日反蔣的形勢,對促成劉湘政治態(tài)度轉變和川軍出川抗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935年1月,鮮英更是在劉湘首肯下,與中共達成了合作反蔣抗日的秘密協議,即由劉湘資助中共20萬銀元,購買鹽、布匹、藥物等物資運送到陜北。
此外,鮮英還與張瀾在南充創(chuàng)辦了建華中學,張瀾任校長,鮮英任董事長,負責籌集經費。當時有很多進步青年要去延安,鮮英不僅為他們發(fā)放專屬通行證,還親自設宴為他們餞行,并贈予路費。鮮英還邀請晏陽初、梁漱溟、鄧初民等一大批專家、學者來學校演講,宣傳抗戰(zhàn)。
與此同時,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身懷救國之志的鮮英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實業(yè)也可以強國強民,只有國家強大了才可以抵御外辱,于是,他決心走實業(yè)救國之路。
經商天賦的嶄露
那么,作為一個沒有經商經驗的人,鮮英是如何走上創(chuàng)辦實業(yè)之路的呢?
1921年,劉湘以川軍總司令進占重慶,鮮英被委任為總司令部行營參謀長兼重慶銅元局局長,鮮英開始接觸實業(yè)。由于銅元局所產銅元利潤少,加之當時軍閥混戰(zhàn),為了解決川軍軍火的生產問題,鮮英將銅元局改為子彈兵工廠,并成為抗戰(zhàn)時期中國重要的子彈廠之一,這也為他后來棄政從商經營實業(yè)打下了堅實基礎。
鮮英極具經營天賦,又善于抓住機會,加上人脈資源豐富,他的實業(yè)辦得有聲有色。1934年,鮮英抓住軍糧剛需不斷增加的時機,毅然接手虧損嚴重、舉步維艱的復興面粉廠。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以及大刀闊斧的管理改革,使復興面粉廠產銷兩旺,日進斗金;1936年,鮮英聯絡當地商會首領在南充創(chuàng)辦四川蠶絲改良場,實施全省蠶業(yè)改良工作。在他的主持下,改良培育出新的雜交品種蠶絲,生絲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為了推廣蠶桑,他還支持私人興辦絲廠,發(fā)展栽桑、養(yǎng)蠶、繅絲一條龍作業(yè)。在蠶絲改良場的帶動下,南充栽桑、制種、養(yǎng)蠶、制絲及生絲貿易等迅速復興,并推動了南充農、工、商的發(fā)展。
自創(chuàng)辦實業(yè)以來,鮮英特別重視“重商守信”,他的各界朋友都愿意將富余的資金存放在鮮英處,或入股投資,或寄養(yǎng)生息。1943年,熊十力將《新唯識論》語體本的稿酬2萬元全部寄放在鮮英處,以便生息。而鮮英也非常仗義,保證熊先生隨時支取本息。
從行武到入幕,從辦報到經營工廠,鮮英在實業(yè)的道路上成績斐然,但在官場上卻陷于無法施展抱負,報國無門的境地。1935年,鮮英因在修建川陜公路時私放工人假期,延誤筑路進度,惹怒蔣介石而被罷官。從此鮮英決心離開官場,并定居重慶,專心實業(yè)。
修建“特園”
鮮英之所以選擇定居重慶,因為當時的重慶廣聚著全國各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而且,鮮英早在川軍總司令部行營參謀長任期時,就買下了重慶嘉陵江畔上清寺旁的一塊坡地,占地達70余畝,中央有座小山頭,歷史上曾經是江西會館,后來成為客死他鄉(xiāng)的贛商墓地。1929年,鮮英夫婦開始在小山頭上建房,后來陸續(xù)擴建成為一個大院落,取鮮英字“特生”為名,故又稱為“特園”。鮮英夫人金竹生還親手設計了特園的主體工程“達觀樓”,也稱“鮮宅”。
此樓是一座青磚3層樓房,前后各一個大花園,其他建筑如“平廬”是以其第8個女兒鮮繼平的名字命名。特園的另一部分房子又稱為“康莊”,以鮮英的第9個女兒鮮繼康的“康”字命名?!翱登f”共有4幢3層同樣的西式小樓??箲?zhàn)時期很多國家的使館、蘇聯和盟軍的軍事代表團都曾借用過“康莊”。
然而,如此耗時費銀的巨大工程并不是鮮英這個“地方公務員”能承擔得起的。鮮英有實力能夠在特園廣納結交各方人士,除了自己經營事業(yè)獲得的資金外,他的妻子金竹生功不可沒。
當年鮮英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在實業(yè)上,買完上清寺的這塊地后手里已無閑錢。眼光獨到的金竹生看到銅元局內有幾座小山一樣高的煤渣堆被人丟棄,便雇了一些工人,將煤渣做成炭團或炭磚賣錢,變廢為寶,積得資本后建房,然后出租回收建設投資。據鮮繼平回憶:“整年修房買地……之后房價高則賣、房價低則租?!?/p>
聰慧的金竹生在商場上膽大且細心。當時四川省發(fā)行公債,但由于戰(zhàn)亂不斷,政權更迭頻繁,對于發(fā)行公債最終能否兌現是市民極為擔心的一個問題。金竹生卻敢于投資,傾其所有買了一大筆公債。后來,公債真的兌現了,金竹生得到了發(fā)家致富的第一桶金。特園就是基于此基礎而逐漸修建起來的。
作為文化學識不高的家庭婦女,金竹生開明通達,長期以來默默地支持丈夫辟“特園”為“民主之家”。雖然是大戶,但鮮家的生活卻一點也不奢華。在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生性豪爽的鮮英、金竹生夫婦慷慨解囊,承擔著“民主之家”不菲的日常開銷。據金竹生回憶:“每天在‘特園’用餐的人很多,最多時上千人。全天開‘流水席’,隨到隨吃。米是從南充用船運下來的,每天都有挑夫往特園送菜。鮮英還聘請重慶‘姑姑筵’的傳人為廚師,提高鮮宅家宴的品味,獨創(chuàng)‘鮮味齋’?!泵刻旖哟@么多人,光是食宿的開銷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但金竹生總是毫無怨言地支持丈夫,凡事也都親力親為。常去特園的史良曾對鮮英說道:“特老,你每天招待這么多人,你太太的功勞有一半?!滨r英笑了笑說:“你莫說,竹生確是一個賢內助。”
勝友盈門的“民主之家”
作為張瀾的學生,鮮英與共產黨人、民主進步人士相交已久,并在民盟盟員、國學大師熊十力的引見下,結識了中共中央南方局負責人董必武。當時的重慶,在蔣介石的高壓政策下,不準任何人接觸和租借活動場所給共產黨,造成許多民主人士不敢跟共產黨打交道和提供場所,使中共開展統(tǒng)戰(zhàn)工作遇到了極大困難。1938年底,周恩來、董必武拜訪鮮英時說:“中共需要一個同社會各界人士一同商討團結抗戰(zhàn)的活動場所,特園是最理想、最適合的地方。但這也會給鮮家?guī)硇┰S麻煩?!睈蹏橐蟮孽r英當即表示:“特生久有報國之志,今天周先生、董先生推心置腹,披肝瀝膽,申明大義,我是義無反顧,一句話——為共赴國難,我一是愿意,二是不怕?!边@次的談話足足有3個多小時。
從此,“特園”成了真正的“民主之家”。鮮英夫婦古道熱腸,待人接物優(yōu)禮有加。據許多社會名流回憶,當年貴客盈門,車水馬龍,堪稱盛況空前。“特園”經常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中共、國民黨左派、地方軍政要員、社會賢達人士如周恩來、董必武、吳玉章、王若飛、鄧穎超、郭沫若、沈均儒、李公樸、陶行知、黃炎培、柳亞子、馮玉祥、李濟深、史良、章伯均、梁漱溟、鄧初民、朱蘊山等經常匯聚一堂,共商國是。張瀾在重慶期間都住在“特園”,馮玉祥、張申府、梁漱溟等人也在此常住。
為此,深懷感激的董必武以“民主之家”的尊號相贈特園,并請郭沫若揮毫代其書題。馮玉祥也書以“民主之家”的匾額贈給鮮英。
一時間,鮮英在重慶有了“孟嘗君”的美譽。郭沫若為此還專門賦詩一首稱贊道:
嘉陵江頭有一叟,銀髯長可一尺九。
其氏為鮮其名英,全力為民事奔走。
以國為家家為國,家集人民之戰(zhàn)友,
反對封建反法西,打倒獨裁打走狗。
有堂專為民主開,有酒專為民主壽。
如今民主見曙光,民主之家永不朽。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曾4顧特園,3次蒞臨鮮宅與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討論國共談判的進展情況。
1945年8月28日,剛下飛機的毛澤東即受到國民黨特務的暗中監(jiān)視,一時間不便公開與各黨派民主人士接觸。為此,張瀾等人以慶祝鮮英60大壽的名義在特園設宴邀請毛澤東,為雙方爭得會面的機會。8月30日,應邀而來的毛澤東一抬頭便看到匾額上“民主之家”4個大字。牌匾兩旁配以張瀾題寫的楹聯:
“誰似這川北老人風流,善工書,善將兵,善收藏圖籍,放眼達觀樓,更贏得江山如畫;管他法西斯蒂壓迫,有職教,有文協,有政治黨團,抵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p>
9月2日,再次來到特園的毛澤東高興地說:“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了?!迸阍谝慌缘孽r英謙虛地為他解釋“民主之家”的得名經過。毛澤東笑道:“董老起名,馮將軍題字,表老贈聯,堪稱三絕??!”“今天我們聚會在民主之家,今后我們要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國?!毕g,鮮英獻上其夫人親手釀制的具有西充傳統(tǒng)風味的棗兒酒,一時間其樂融融。“席宴中,鮮英大女兒鮮繼楨手捧紀念冊,請毛題字,毛書‘光明在望’4字相贈。這4個字鏗鏘有力,代表了共產黨人和民主黨派人士攜手反對獨裁、爭取和平民主建國的決心?!?月15日下午,毛澤東第3次蒞臨特園,與張瀾、鮮英作長時間密談,充分肯定了他們追求民主進步的行動。
國民黨當局的眼中釘
由于特園在民主運動中的特殊地位,國民黨當局視鮮英為眼中釘、肉中刺,采取了各種方法進行威逼利誘、恐嚇迫害。
一天,陳立夫的親信羊宗秀對鮮英說:“只要你答應關閉特園,不再讓中共和民盟使用,就可以要官給官,要錢給錢?!滨r英聞言大怒:“絕對辦不到!”說完拂袖而去。
說客失敗,特務們決定采取近距離嚴密監(jiān)視。這次由軍統(tǒng)頭子戴笠親自坐鎮(zhèn),指示特務使用威脅和恐嚇等手段強行逼走原有房客,將康莊4號樓強租了下來。戴笠住進來后,用涂上了黑色的竹籬笆將該樓和其它3棟樓隔開,并“另辟蹊徑”,開了一個側門直接通往鮮宅的要道上,以方便特務監(jiān)視特園里的一舉一動。
除此之外,鮮英及其家人時常收到恐嚇信。比如,鮮英女兒們曾收到這樣一封匿名信,上面寫著:“小姐們喜歡看電影看戲,以后不方便,不好買票,你們只要打個電話來,我們就把票送過來,一定保護你們?!焙⒆觽儽粐樀貌恍?。
面對特務們卑劣的舉動,鮮英坦蕩無畏,不為所動,處之泰然,特園安排的活動依然照舊。在白色恐怖的嚴峻環(huán)境中,特園能堅持斗爭實屬不易。鮮英也正如當初向周恩來許諾的那樣:“一愿意,二不怕”,一直堅守特園這個“民主之家”。
鮮英出身貧寒,卻胸懷大志。雖歷盡滄桑,卻顯英雄本色。2011年3月底,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在重慶上清寺大轉盤成立。在這座占地面積達8000余平方米的樓宇里,深情地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張瀾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聚集“民主之家”共商國是的生動場景,展現了各民主黨派,各方愛國民主人士歡聚“民主之家”的音容笑貌。鮮英舊居的復原陳列,每天迎來川流不息的參觀人士,他們前來懷念共產黨人的好朋友、民主人士的好朋友、人民的好朋友——特園的民主老人鮮英。佇立在特園門前,耳畔縈繞著嘉陵江邊的濤聲,無數的感慨都化為一種思緒:“民主之家永不朽!”
(作者單位: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fā)展管理中心。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鄧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