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史思
正確理解數(shù)學概念是掌握數(shù)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石,是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的必要條件。因此數(shù)學概念的教學是數(shù)學教學的核心,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數(shù)學概念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存在著矛盾,使概念教學成了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那么,教師如何尋找“撬”起概念的支點,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概念,靈活運用概念呢?筆者有幸聽了北京劉延革老師執(zhí)教的“認識周長”一課,深深地感悟到了“突出概念本質(zhì),落實有效教學”的濃墨重彩,并選取其中一些片段進行賞析,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尋找“撬”起概念的支點。
一、借用表象,感受概念
師:劉老師對門也住了一個三年級學生,他叫小明。他因為不喜歡參加室外活動,體質(zhì)很差。小明的爸爸給他訂了一個鍛煉計劃:每天繞著操場跑一圈。
師:請大家看看小明是怎樣跑的(見下圖),你有什么想法?
生:小明跑得不對,要沿著邊線跑。
師:小明第二天是這樣跑的(見下圖)。
生:還沒跑完呢,得沿著邊線跑回到起點才算一圈。
師:小明第三天跑對了沒有?
生:跑對了。
師:他是怎么跑的?
生:沿著操場的邊線跑回到起點。
師:你們抓住了一圈的兩個關鍵:“邊線”“起點”,生活上說的一 圈,在數(shù)學上叫“一周”。
師:同學們能再互相說一說操場的一圈是怎么樣的?
【賞析】表象是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在頭腦中再現(xiàn)的過程。在學習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時,學生的思維活動往往離不開具體事物的形象,處在“具體運算階段”的第一學段學生更是如此,表象成為認識活動中由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中介環(huán)節(jié),在具體向抽象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在新課引入中,借用小明在操場跑步的情境,激發(fā)和調(diào)用學生“跑一圈”的生活經(jīng)驗,初步感知“邊線”“封閉”(起點出發(fā)回到起點);接著抽象到平面圖形,再次組織學生辨析,所謂層層遞進,及時鞏固學生“一周”的表象,為后續(xù)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辨析比較,形成概念
師:從生活中的操場到我們學過的三角形,誰能指一指三角形的一周?
生1指,生2指(指邊線,回到起點)。
師:他們指的時候有什么不同?(起點變了)
師:誰來指一指圓的一周?
生3指,師幫助其畫起點。
師:誰能換一個起點再指一指圓的一周?
師:那這兩個圖形,誰的一周更長呢?怎么比?
生:可以用尺子量。
生:尺子只能量直的邊,三角形可以用尺量出它三條邊各是多少,再把三條邊的長度加起來。但圓是曲線圍成的,不能用尺子量。
生:可以用軟尺。
生:可以用2根線分別繞三角形、圓形各一周,再把線拉直,比較2根線的長短就可以了。
師:用一根線可以把曲的邊線長度變成直的線段長度,真是個好辦法。(板書:化曲為直)
操作演示,用線繞圖形邊線一周,拉直成一條線段,并量出長度。
師:同學們,這個三角形一周的長度是?
生:47厘米。
師:那62厘米是什么?
生:圓一周的長度。
師:我們可以說47厘米是三角形的周長,圓的周長是62厘米。
師:下面請同學們指一指自己手上這個圖形的周長,再用尺或線量一下它的周長。(生動手操作)
抽生匯報:先指圖形的一周,再說量出來的周長。
師:第二個圖形比第三個圖形要大,但周長怎么還是五角星長?
生:圖形的大小不能決定周長的長短,五角星的邊比較多,所以比五邊形的周長長。
師:經(jīng)過對三角形、圓形還有這些圖形周長的研究,你們能說說什么是周長?
生:圖形邊上的線。
生:圖形最外邊一圈線的長度。
生:一個封閉圖形邊線的長度。
師:在“周長”這個名字中找一找,“周”說的是(封閉圖形的一周),“長”指的是長度。
師板書并追問:“封閉”兩個字必須要加嗎?(師出示: )
生:角沒有周長,因為不封閉,從一個起點出發(fā)不能回到這個起點。
師:所以什么樣的圖形才有周長?(封閉圖形)
板書完整概念,生齊讀: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賞析】從操場遷移到圖形,引導學生第一次比較學生所指出的三角形和圓形一周的異同,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人指的一周從不同起點出發(fā),但都從起點指一圈后又回到起點,在無聲無息中強化了“一周”的概念;接著組織學生第二次比較“三角形和圓形誰的一周更長”,促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圖形一周長度的活動,尤其是繞線法讓學生感悟到了三角形一周是三邊合拼成一條線段、三邊長度累加,圓形這樣的曲線圖形可以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出周長;然后讓每個學生又經(jīng)歷了測量自己手上圖形的周長,把先前的感悟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更深化了概念,重點辨析了“”,它看似比“”小,但周長更長,從中深化了周長概念的本質(zhì)是長度,不是面積;趁熱打鐵,劉老師及時引導學生回顧了三角形、圓形及手上圖形一周長度的研究過程,在學生已經(jīng)相當成熟地概括了“周長”的概念后,完善了“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拿“∠”辨析“封閉”兩字的含義;周長的概念早已經(jīng)隨著層層遞進的辨析比較潛入學生心內(nèi)了,真可謂水到渠成,落物無聲。
三、通過練習,內(nèi)化、應用概念
練習1:
師:請同學們運用我們學到的知識測量下面三個圖形并計算周長。(測量數(shù)據(jù)取整厘米數(shù))
師:你們覺得測量哪個較困難?
生:愛心的邊線是彎的,得用線量了。
生:反正是取整厘米,我覺得也可以用大拇指去估計彎的部分大概多長。
師:你真的好聰明,如果不需要非常準確,我們可以借用身體上的尺子估出圖形周長大概是多少。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答案。(11厘米、8厘米、9厘米)
師:那在量邊和計算周長時,這些圖形有什么不一樣?
生:圖1要量四條邊,但圖2長方形我只測量了兩條邊。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個梯形四條邊都不相等,長方形對邊相等。
師:那計算時按幾條邊算?(都按四條邊算)
師:圖3呢?
生:測量圖3時也量一半就可以了,計算時再乘2,因為心形左右對稱。
師:你們很有智慧,能根據(jù)圖形特征靈活解決問題。
練習2:
課件出示下圖,把正方形沿曲線分成兩部分。
師:1號、2號圖形的周長誰長?還是一樣長?
生:1號長。
生:一樣長。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一條長加一條寬,再加上公共的不規(guī)則的邊。
師:在比較圖形周長的時候我們要看仔細了,不是圖形大周長就長。
課件出示下圖:將等邊三角形沿曲線分成兩部分。
【賞析】內(nèi)化鞏固環(huán)節(jié)分兩個層次推進周長概念的進一步理解。第一層次,通過較簡單的測量計算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計算各類圖形的周長的方法,也體會了分析圖形的特征對計算周長的幫助。第二層次,利用有關聯(lián)的圖形增加了面積的干擾,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反思,加深了對周長含義的理解,同時滲透了圖形轉化的方法。
總之,數(shù)學概念教學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上概念課時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概念的具體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來開展教學工作,以保證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質(zhì)量。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qū)桃花鎮(zhèn)中心學校 3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