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M.2和mSATA的關系
我們可以將M.2(又稱NGFF,即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視為mSATA的改進版,它不僅占用空間更小,還可突破SATA3.0理論峰值速度(6Gbps,約600MB/s)的限制,也因此成為新一代筆記本、臺式機主板眼中的“香餑餑”。
對筆記本(包括超極本、超薄本、平板電腦)而言,M.2存在的意義是可幫設備進一步瘦身(圖1)。我們不妨回顧一下mSATA接口的SSD硬盤,它的標準規(guī)格為51mm(長度)×30mm(寬度)×4.85mm(單面芯片厚度)。M.2接口SSD硬盤標準規(guī)格則將寬度和厚度分別降到了22mm和2.75/3.85mm(單/雙面芯片厚度),可以輕松塞進更纖薄的設備體內。
對臺式機而言,M.2的意義則在于提速。英特爾最新的9系列芯片組加入了對M.2的原生支持(早期芯片組則需要第三方芯片的支持),可以繞過DMI總線而借道帶寬更為富裕的PCIe總線,從而讓M.2 SSD獲得700MB/s~1000MB/s的極致讀取速度。
體驗高速需要雙向支持
一款M.2接口SSD的讀寫速度如何,取決于其主控芯片,以及安裝設備的M.2接口是否支持PCIe總線。以浦科特M6e為例,這款M.2接口的SSD采用了Marvell 88SS9183 PCIe原生主控芯片(圖2),因此可以獲得約770MB/s的讀取速度。而浦科特旗下的另一款M6G的主控因不支持PCIe總線,因此其最高讀取速度僅有520MB/s左右。
另一方面,雖然英特爾9系列主板的M.2接口原生支持PCIe總線,但如果你將M6G SSD安裝在其上,則只能體驗到SATA3.0的速度;反之,雖然M6e SSD支持PCEe,但如果你將它安裝在筆記本身上(目前筆記本的M.2接口清一色都是SATA通道)可能就會出現無法使用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選購M.2 SSD硬盤時,一定要根據手頭設備的M.2接口規(guī)格選擇匹配的型號。
找到那些隱藏的M.2接口
在一些高端臺式機主板上,我們可以通過類似“SSD NGFF”的標識找到M.2接口的位置(圖3),同時根據固定螺絲孔判斷該主板支持的是2042、2060還是2080標準的M.2 SSD。從2015年開始,絕大多數中高端Windows平板電腦也都將以M.2作為存儲模塊的主要接口,只要能拆開背殼,就可以輕松升級更高容量的M.2 SSD(圖4)。
對筆記本而言,確定M.2接口的位置有些麻煩了:有些筆記本只要拆開底蓋就可以找到M.2接口(圖5),而少數產品如微星GS60卻將M.2接口設計在了主機板和鍵盤中間的位置,需要將整個主板拆下來后才能看到(圖6)。還好,采用類似設計的筆記本只是少數。
小提示
mSATA SSD還有半高的標準,長度約30mm左右。而M.2 SSD的長度標準有2242(42mm)、2260(60mm)和2280(80mm)三種主流標準,目前絕大多數筆記本、主板都以42mm或60mm標準為主。如果某款筆記本內置2242規(guī)格的M.2插槽,那其他2260/2280規(guī)格的SSD就肯定無法使用(塞不進入)。如果2280規(guī)格的插槽在42mm和60mm位置沒有螺絲固定孔,那么也無法使用2242和2260規(guī)格的SSD。
CFan超值產品推薦
浦科特PX-G128M6e
其最大的賣點就是支持超高速PCIe通道,能提供比常規(guī)SATA連接更高的帶寬,連續(xù)讀取速度可達770MB/s。此外,該SSD可選擇由Legacy或UEFI雙BIOS設定成啟動盤,玩家可自由選擇從不同的BIOS啟動M.2,適合高端臺式主板使用。
創(chuàng)見TS128GMTS600
長度為60mm的SSD,可兼容絕大多數超極本等纖薄類產品。該SSD支持新一代深度睡眠模式,當支持該模式的電腦進入待機模式時,可以有效關閉SATA接口的電源,從而實現節(jié)省電力、延長續(xù)航時間的功效。
金士頓M.2系列
金士頓M.2 SSD采用了80mm長度標準,其最大讀寫速度分別為550MB/s和520MB/s。該SSD還采用了基于固件的斷電保護措施,以保持數據的完整性。如果出現意外斷電可確保緩存中的數據不斷刷新并固化到NAND中,這可以讓固態(tài)硬盤在突然關機之后恢復。
威剛SP900
雖然SP900的長度只有42mm,但其容量依舊達到了128GB,該產品采用了LSI SF-2281主控芯片,讀寫速度最高達550MB/s和530MB/s。由于其體型迷你,只要PC提供了42mm規(guī)格的固定位,即可完美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