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架架橋梁溝通南北,人們將注意力放在這些建設者身上的同時,也開始關心他們留在家的孩子們,我們叫他們“留守兒童”。
那些留守兒童們,他們有著明亮的眼睛,有著質樸的內心,他們在小小年紀就學會懂事,有責任感,在課堂里,他們認真讀書的樣子那樣可愛;在操場上,他們嬉戲打鬧的樣子那樣具有活力。如果一切都這樣完整,那么他們的童年是那般完美。然而,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卻缺少了最重要的一部分——父母的陪伴。因為這樣的現在,一些消極的可能會在他們身上衍生,甚至是產生自卑、叛逆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因此,“希望家園”項目應運而生。那么,什么是“希望家園”?僅僅是帶著一些學習、生活用品去看望孩子們嗎?不,“希望家園”應該是被愛滿滿包圍的地方,不僅僅是給予孩子們物質上的滿足,更是精神上的關愛與支持。
社會給予留守兒童的關注的時候,應該更多地集中在他們在思想引導、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以及精神、文化層面的“營養(yǎng)輸送”,引導他們去傾訴、去表達、學會溝通,積極地對待生活、綻放燦爛的笑容,讓他們有著健康快樂的童年。
關愛留守兒童,要更有耐心、愛心,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注重對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教導是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但是,從最根本的層面來講,愛和陪伴是最大的守候,多一些陪伴,和他們一起學習、玩鬧,回歸最簡單的樣子,陽光會更加溫暖,花朵也會更加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