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6·20寶馬肇事案有了最新進展。南京警方委托南京腦科醫(yī)院司法鑒定所對肇事者王季進進行精神鑒定,結果顯示“王季進作案時患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有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6月20日,南京市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寶馬轎車高速闖紅燈通過路口,攔腰撞斷一輛馬自達牌轎車,后又撞上一輛正常行駛的公交車和一輛出租車。事故造成2死1傷。警方調查結果顯示,王季進駕駛的寶馬轎車通過事發(fā)路口時行駛速度為195.2公里/小時,事發(fā)后棄車逃逸,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對南京警方最新通報的結果,你怎么看?
王季進被抓后的異常表現(xiàn),究竟是平時就存在精神疾病,還是經歷交通事故后受到精神刺激?目擊者稱其開車前曾情緒異常、不斷講“煩死了”,這是否構成精神障礙疾病的充分必要證據(jù)?現(xiàn)代社會人的壓力都很大,“路怒癥”現(xiàn)象更是普遍,如何區(qū)分正常的心理壓力與精神障礙的界限?這些懸置在普通人心中的疑問,需要專業(yè)知識權威的開放式回應。 ——人民網
既要從制度層面理順對此類事件的處理,完善精神病司法鑒定的法律程序,增強此類司法鑒定的公信力,也要從法律層面,明確精神病家屬的監(jiān)護責任,兜住危險的駕駛,別讓類似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的醫(yī)學術語成了免責擋箭牌。
——鄭州晚報
公眾對鑒定意見的質疑,實際上是對司法公正的一種期待,要求法律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應該被嚴懲的犯罪分子。但法律的公正決定了其不能剝奪任何一個犯罪分子所應擁有的合法權益。公眾應理性對待鑒定意見,這還只是一種待認定的證據(jù)。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后,司法機關也應依法審查鑒定意見,不過度依賴鑒定意見,用公正的裁判回應社會關切、消除公眾疑慮。
——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