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
如此復雜的法律系統(tǒng),在香港、美國這樣的判例法地區(qū)或國家,建立起一個律師團來支持訴訟,現在是不是看起來十分必要了
2014年12月23日,香港高等法院對有“香港世紀貪案”之稱的香港政務司前司長許仕仁,新地聯席主席郭炳江、郭炳聯等5人涉嫌貪污案裁判:許仕仁8項控罪5項成立,被判入獄7年半;郭炳江3項控罪1項成立,被判監(jiān)禁5年及罰款50萬元;郭炳聯4項控罪均不成立。
值得玩味的是,如此震動港島的大案從案發(fā)至庭審、判決,郭氏兄弟的豪華律師團規(guī)格和收費卻經常超越案件本身,成為媒體報道的主角。據稱,該案5名被告人律師費高達10億港幣,其中僅郭氏兄弟為律師團付出8億高價,被媒體指名道姓的資深大律師就多達8人,背后無名的工作團隊更是多達三十余人。
世紀貪案的豪華律師團
許仕仁、郭氏兄弟的律師團到底有多豪華?
郭炳江的律師團隊,以英國御用大律師克萊爾·蒙哥馬利作主帥,另有擅長刑事案的本地資深大律師駱應淦及大律師蔡一鳴出庭,而幕后智囊團則有資深大狀夏偉志和余承章,加上其他人員,整個律師團多達30余人。郭炳聯則由英國御用大律師約翰·凱爾·西弗萊做主辯,另有香港資深大律師麥高義,以及大律師關文渭。
這些大律師均在法律界擁有赫赫聲名,戰(zhàn)績彪炳,而且旗下都有無數輔助工作的法律人員。諸如蒙哥馬利曾在維基解密創(chuàng)辦人阿桑奇引渡案中代表瑞典政府,又協助有“廉署克星”之稱的律師林炳昌打贏妨礙司法公正罪。凱爾·西弗萊曾為英超球星謝拉特打贏酒吧傷人案,幫英超著名領隊哈利列納打贏逃稅罪。而駱應淦名列香港刑事大律師“四大天王”,辭鋒銳利,擅長盤問,曾代理羅莽、顏福偉和湯盈盈等名人案件,更在亞洲女首富龔如心遺產案中代理華懋慈善基金一方。
相較之下,代表許仕仁這位原僅次于香港特首高官出戰(zhàn)的香港本地大狀蔡維邦以及律師黃國基均以350萬港幣的“友情價”出戰(zhàn),無論收費還是人數都略顯“寒酸”。
這個豪華律師團到底為本案做了些什么?具體細節(jié)雖難考證,但從案件過程看,庭審過程中不斷有政界、商界乃至宗教界人士、普通市民為被告人寫求情信,均非普通人所能擁有的影響力。
從該案判決結果看,許仕仁8項控罪5項成立。而郭炳江3項罪狀僅成立一項,法官稱“以6年為量刑起點,因他品格良好給予1年減刑”,郭炳聯干脆無罪,顯而易見豪華律師團的作用非凡。
有錢才有資格
一起案件需要如此之多的律師,是令內地普通民眾無法理解,而內地律師羨慕不已的。事實上,在香港以及美國、英國等地,豪華律師團屢見不鮮,收費高昂,人數眾多。
亞洲女首富龔如心遺產案中,陳振聰方陣聘用兩名英國御用大律師,為爭產案提供法律意見及出庭盤問證人。其中有“星級大狀”美譽的阿蘭·施泰因費爾德擅長處理商業(yè)訴訟,包括爭產、合約糾紛及財務案件,現在定期出任英國上議會及樞密院律師;馬克·赫伯特則是信托法及稅務法的專家,處理的案件范圍包括贈與契約、遺產稅、海外信托及遺產分配等。
另一起至今引起法律界仍舊討論無數的美國辛普森殺妻案中,辛普森也是聘請了多達9人的夢幻律師團隊,包括擅長沖鋒陷陣、法庭盤問的知名律師,也有著名大學的法學教授,其中還有兩位專門研究DNA法證學的專家。
如此豪華的律師團當然首先是當事人“有錢任性”的結果,特別是在刑事案件中,那些需要申請法律援助的窮人是無論如何付不起這樣昂貴的律師費。郭氏兄弟名列《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為律師付出了8億港幣的代價;而入選美國橄欖球名人堂的辛普森則付出了3000多萬美元,請注意后者案件的時間是整整20年前的1995年。
不過另外一些當事人可能會被律師費拖垮。2014年在全球都炒得沸沸揚揚的刀鋒戰(zhàn)士殺人案,“刀鋒戰(zhàn)士”皮斯托瑞斯因過失殺害其女友被判入獄5年,卻欠下號稱南非最出色的律師團隊(包括多位法學專家提供法律支持)約三分之一的律師費,大概1000萬蘭特(約合人民幣557萬元)至今未還。
刑事案件牽涉人身自由乃至生命,當事人為求得可能的一線生機,在有經濟實力的情況下,在有不同律師提供不同角度幫助的時候,能不任性,敢不任性嗎?
每一個大律師背后都需要一個事務律師
雖然從商界精英到運動明星都選擇了豪華律師團,但以這些人的“聰明才智”,任性也并非無理可循。首當其沖的便是一些地區(qū)和國家的律師制度。
以香港為例,作為曾經的殖民地,香港法律傳承自英國,二者法律體系一脈相承,在律師制度上與英國十分相似,英國律師在香港十分有市場,這也是郭氏兄弟的首席大律師都選擇英國御用大律師的原因之一。
香港的律師職業(yè)分為大律師與律師兩系,也分別被習慣稱為大狀和事務律師,兩者的執(zhí)業(yè)范圍有清楚的劃分,在不同場合起到不同的作用,最通俗的區(qū)別是大狀主要承接復雜的訴訟業(yè)務,可以出庭發(fā)言;而事務律師主要是從事民商事等非訴訟法律服務和在低級法院如區(qū)域法院、裁判法院等出庭辯護、代理大律師與當事人洽談、接收案件、會晤證人、調查取證等。
按照香港的法律規(guī)定,大律師只可接受律師行或公會承認的專業(yè)團體的成員延聘,除非符合特定的條件,一般也不直接接受當事人的聘請,訴訟案件需要由事務律師轉介大律師。因此,凡是大律師辦理的案件,都須有事務律師協助,事務律師主要負責訴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會見當事人、證人、收集證據、草擬答辯書并陪同大律師出庭。
這種情況下,雖然大律師事務所和事務律師事務所是分開執(zhí)業(yè),但每一個大律師背后都需要至少一個事務律師來完成出庭以外的相關工作,再加大律師本人的秘書等,所謂“律師團”的出現也就并不奇怪。
其他諸如美國,雖然沒有繼承英國的律師分類,但美國律師的專業(yè)化程度要更高,律師分工的傾向十分明顯,專利律師、稅法律師、房產律師、刑事辯護等等。這樣在訴訟中,就需要考慮由分工不同的律師組成團隊。例如桑蘭赴美索賠案的律師團隊由9名律師組成,其中一名是華人律師,其余8人為美國當地知名律師,他們均具有豐富的傷害索賠案件經驗?!斑@些律師都是不同領域的專家,比如說有的在保險合同方面非常專業(yè),有的長于人身意外傷害案件,由9名各有所長的專家組成一個團隊,可以起到互補作用?!?/p>
誰記得住那么多的判例
即便是大律師需要與事務律師配合,為什么郭氏兄弟請了不止一個大律師呢?
這就需要追溯英美法的源頭——判例。遵循先例原則是判例法的精髓所在,但具體到訴訟過程中的判例運用是一個更加復雜的司法技術。
首先,并不是判例都具有一樣的法律效力,作為先例的法庭判決可以分為具有約束力的先例、僅有說服力的先例、闡釋制定法的先例和憲法性先例。
因此訴訟案件中,大律師們的主要工作一個是考驗口才的法庭辯論,另一個就是尋找恰當的判例提供給法官。大律師們不僅要盡可能尋找到相似且最好具有約束力的先例,還要運用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或者從判例中找到你所要直接適用的法律規(guī)則,或者將判例中的事實細節(jié)與待審案件加以比較,從而說服法官。
這個尋找先例并且演繹推理的過程,既考驗律師的經驗,也考驗投入的人力。畢竟歷經數百年的發(fā)展,香港、英國、美國這些地區(qū)和國家到底積攢下多少對后世有約束力或者說服力的判例,恐怕誰也說不清楚,非要中文來形容,大概是就是汗牛充棟。
如果案件發(fā)生在美國,而不是香港,那么這個過程就更復雜了。因為美國的法律制度是“雙軌制”,即聯邦法律和州法律并存,所以不同判例在不同州的法律效力各有不同,更加考驗律師和法官的智慧。辛普森殺妻案負責指揮調度的猶太裔律師薩皮羅,就因為該案的管轄權屬于加州法院,應用加州法律和司法判例,專門邀請了加州法律專家、加州大學圣塔克拉拉校區(qū)法學院院長烏爾曼入伙,他曾為“五角大樓文件泄密案”的主角艾爾斯伯格擔任過辯護律師。
如此復雜的法律系統(tǒng),在香港、美國這樣的判例法地區(qū)或國家,建立起一個律師團來支持訴訟,現在是不是看起來十分必要了?
法律技術有時比事實更重要
如果僅僅是因為法律的繁雜而需要人力,還不足以承擔起“豪華”二字。法律技術在現代訴訟過程中的重要性才是根本原因。
熱播的美國律政劇《傲骨賢妻》中,女主角卡琳達查案子比私家偵探還牛,什么銀行賬單、交稅信息、公司注冊資料甚至是建筑圖紙都能找到。這雖然比現實要夸張一些,但也反映了西方律師在調查取證和引導訴訟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
香港、英國、美國等判例法國家和地區(qū)的訴訟程序和基本原則可以寫上幾本書,本文難以概述,至于律師們如何嫻熟地“非法證據排除”“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等等訴訟規(guī)則,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從法院、法官、陪審團的選擇,到人證、物證的可信度,再甚至利用種族因素、親情牌等等。
以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為例,辛普森的夢幻律師團之所以能夠在地球人都認定辛普森殺妻的情況下成功為其辯護,與其精湛的司法技術密切相關:一方面抓住了洛杉磯市警方在偵破案件、搜集罪證、遵循正當程序等方面出現的幾個重大失誤,抓住了核心證據做文章;另一方面利用種族因素,申請管轄法院的變更,使得陪審團首先在感情上就更傾向于自己一方。
那么豪華律師團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起作用的呢?
還是薩皮羅律師從紐約請來了舍克律師,他是擅長在刑事案中應用DNA證據的頭號權威;從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請來了解剖和法醫(yī)專家貝登博士。由于警方涉嫌非法搜查,事關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薩皮羅又說動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德肖維茨加盟,這位教授是全美聲望極高的憲法權威和上訴律師。為了確保勝訴,薩皮羅又叫上康涅狄格州警政廳刑事化驗室主任李昌鈺博士出任專家證人,準備如此充分,也要在口才上勝過控方,于是被譽為美國律師界最拔尖的盤詰高手之一的刑事律師李·貝利也加盟了。
辛普森和郭炳聯的無罪判決也證明,豪華律師團往往物有所值。
香港世紀貪案
轟動全香港的許仕仁涉貪案始于2012年3月19日。新鴻基地產(新地)執(zhí)行董事陳巨源率先被廉署拘捕。10日后的3月29日,新鴻基地產董事局聯席主席郭炳江、郭炳聯,執(zhí)行董事陳巨源以及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也分別涉嫌觸犯《防止賄賂條例》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名被廉政公署拘捕。隨后港交所前高級副總裁關雄生也涉案被捕。
案情指出,許仕仁出任公積金管理局行政總監(jiān)、政務司司長、行會非官守成員期間,涉嫌多次收受利益,其中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許任職政務司司長期間涉嫌收受郭炳江通過飛騰財務公司發(fā)出的500萬元支票,同時又涉嫌收受郭炳江、郭炳聯、陳巨源及關雄生支付的850萬元,作為優(yōu)待對方及新地的報酬。許仕仁更涉嫌在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身為政務司司長及行會非官守成員期間,涉嫌收受4人多筆合共1118.2萬元。
許仕仁同時被控告通過旗下公司德福企業(yè),收受新地及新地代理的412.5萬元,控罪指他與郭炳聯涉嫌提供虛假發(fā)票。另外許仕仁先后接受新地旗下忠誠財務提供3筆分別是90萬元、150萬元及300萬元無抵押貸款,而沒有申報。各控罪合計的款項總金額逾2800萬元。
控罪指出,許仕仁出任積金局行政總監(jiān)期間,免費入住新地豪宅樓盤禮頓山的兩個相連單位,并與新地洽談顧問合約,均沒有向積金局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