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振鳴
1912年,魯迅來到北京,并在北京工作生活了14年。據(jù)魯迅日記載,魯迅在北京用餐飲茶的地方有60多處。其中既有名氣很大的飯店,也有常去便餐的小館。飯菜的風味有山東、河南、福建、浙江等各省菜系,還有德式、日式等番菜(西餐)館,其中不乏北京的一些老字號。北京大街小巷的飯館,留下了魯迅許許多多的足跡,因為飯是天天要吃的。
魯迅還是當時較高級的工薪階層,是靠工資養(yǎng)家糊口的小官員,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是非常簡樸的。他在北京的很大一部分收入花在了買房上面,還有部分花在買書和碑帖等。他到北京后,住在紹興會館有過7年多孤獨的生活歷程,與朋友聚會餐飲自然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在餐桌上,他也許就構思了文章的題目和內容,也許就生發(fā)出許多思考。在與朋友的聚會中,他們曾談論中國的社會,談論刊物的編輯,討論文學與革命的問題,也談論朋友之間的友情,同鄉(xiāng)之間的親情等等。魯迅的日記中留下許多“微醉”、“頗醉”、“大醉”的記錄。
廣和居之宴
關于吃飯,魯迅有很多妙論。在致李秉中的一封信中曾說過:“人不能不吃飯, 因此即不能不做事。”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魯迅曾就在北京的吃飯還有過精妙的分析:“今之君子往往諱言吃飯,尤其是請吃飯。那自然是無足怪的,的確不大好聽。只是北京的飯店那么多,飯局那么多,莫非都在食蛤蜊,談風月,‘酒酣耳熱而歌嗚嗚’么?”
本文只在魯迅所到過的60多個飯館中,擇取其中較有名的,經(jīng)常去的一些飯館加以介紹。這些飯館中,有些字號至今猶存。如今的食客在魯迅曾光顧過的飯館中用餐,可曾想到曾有一代文豪留下過足跡?
廣和居飯莊,是清末以來北京的一個有名的飯館,位于宣武門外菜市口西路南的北半截胡同南口路東,正對著南半截胡同,是一套狹長的四合院。磨磚刻花的小門樓,黑漆大門,紅油門聯(lián),上有“廣居庶道賢人志,和鼎調羹宰相才”的嵌頭對。由于宣武門外一帶會館林立,京官中漢官居住此地的頗多,文人學士、科考學子云集于此,廣和居的生意也大為興隆。晚清大臣張之洞、曾國藩、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變法名士譚嗣同、文史學家李慈銘等都曾在這里宴客。魯迅的祖父周介孚也在廣和居宴過客。
民國以后,魯迅周圍的文化人也經(jīng)常在廣和居聚會餐飲。周作人、馬幼漁、朱希祖、沈尹默、許壽裳、錢玄同以及魯迅在教育部的許多同事等都是這里的???。周作人在《補樹書屋舊事》中記道:“客來的時候到外邊去叫了來,在胡同口外有一家有名的飯館,還是李越縵等人請教過的。有些拿手好菜,如潘魚、沙鍋豆腐等,我們當然不叫,要的大抵是炸丸子、酸辣湯,拿進來時如不說明便不知道是廣和居所送來的,因為那盤碗實在壞得可以,價錢也便宜,只是幾吊錢吧?!?/p>
魯迅于1912年5月5日到北京,住進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5月7日便“夜飲于廣和居?!敝?919年搬離紹興會館前,魯迅日記中有64條到廣和居宴飲的記錄。魯迅在紹興會館住了約7年,會館內又不供膳食,魯迅又是單身一人,所以常到廣和居吃飯或是叫飯館把飯菜送到會館。魯迅還在廣和居留下許多醉酒的記錄,日記載:1912年7月14日,“下午偕銘伯、季市飲于廣和居,甚醉。”8月1日,與錢稻孫、許壽裳同游琉璃廠后“晚飲于廣和居,頗醉?!?913年4月28日,“晚稻孫來,季市呼飲于廣和居,小醉?!弊砭频脑?,有時是抒發(fā)心中的憤悶,有時是與朋友之間的開懷。
此外,酒量不大的魯迅先生確實是愛酒之人。據(jù)載,1910年轟動一時的南洋勸業(yè)會曾歷時半年,到1910年11月29日閉幕,參觀人數(shù)達30多萬人次。魯迅先生當時在紹興府中學堂任教,曾親率200名學生在南洋勸業(yè)會一個館一個館地仔細參觀,魯迅先生在雙溝大曲(后榮獲南洋勸業(yè)會金獎)專柜前親口品咂,連稱:“好酒、好酒!和紹興老酒風格完全不同?!?/p>
在廣和居的聚餐,有時是教育部同事的聚會,有時是紹興同鄉(xiāng)的聚飲,還有時是A-A制的便餐,如1912年8月22日,“晚錢稻孫來,同季市飲于廣和居,每人出資一元。歸時月色甚美,騾游于街。”幾個好友在夏夜美麗的夜色中,騎著騾在在街上云游,好不愜意。
魯迅最后一次到廣和居是1932年回京探親的時候,魯迅日記載:1932年11月27日,“矛塵來邀往廣和館店夜飯,座中為鄭石君、矛塵及其夫人等。”
廣和居現(xiàn)址已是民居。
人不能不吃飯, 也不能不做事
便宜坊,創(chuàng)建于明永樂年間,是一家有近600年的歷史的老家號,位于宣武門外菜市口米市胡同。便宜坊以燜爐烤鴨最為出名,是北京烤鴨兩大流派之一。魯迅在1912年至1913年有五次光顧便宜坊的記錄:比如,1912年7月28日,“星期休息。晨稻孫來,午飯于廣和居,季茀、莘士在坐。飯后赴吳興館,夜又飯于便宜坊?!濒斞负蛶讉€好友其樂融融地度過了這個休息日。現(xiàn)在北京已有數(shù)十家便宜坊分店,菜市口原址現(xiàn)已成為民居。
同和居飯莊,開業(yè)于清代道光2年(1822),原址在西四南大街北口,西四牌樓西南角一座四合院內。同和居是北京較早經(jīng)營魯菜的老字號,民國初年,掌柜牟文卿請御膳房的袁祥福幫廚,袁祥福憑三不沾等宮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氣??攫z頭、三不沾、和糟溜系列稱為同和居名震京城的“三絕”。
魯迅曾多次光顧同和居與好友和同事聚餐。1912年9月1日魯迅先生同許壽裳、錢稻蓀從什剎海歸來,路過同和居,在這里吃午飯。日記載:“午飯于西四牌樓同和居,甚不可口?!笨赡苁悄翘禳c的菜不適合魯迅的口味。不過后來又去了幾次。這一老字號現(xiàn)在北京有7家分店。
漪瀾堂,魯迅日記載:1926年8月9日,“上午得黃鵬基、石珉、仲蕓、有麟信,約今晚在漪瀾堂餞行?!砀颁魹懱谩!变魹懱迷诒焙9珗@瓊華島上。這里的仿清宮御膳房的小吃點心非常有名,如栗子面的小窩頭、豌豆黃等非常好吃。這一天是魯迅的好友在漪瀾堂為魯迅辦的餞行宴,8月26日,魯迅便離京南下。
魯迅曾去過的飯館還有:康熙年間開業(yè)的老字號飯館致美齋,現(xiàn)在已被全聚德兼并。大柵欄勸業(yè)場內的澄樂園、玉樓春、小有天飯館,宣內大街的杏花春飯館、厚德福飯莊、四海春、宣南第一樓,鮮魚口長巷頭條的同豐堂等等。這些飯館的字號現(xiàn)大都已經(jīng)不存在了。
100年前,還有許多吃飯可包月記帳的飯館,宣內大街的海天春飯館是一個離教育部不遠的小飯鋪,飯菜經(jīng)濟實惠,吃飯可包月記帳。魯迅曾與好友齊壽山等多次在這家飯館用飯。1913年9月4日,“午約王屏華、齊壽山、沈商耆飯于海天春,系每日四種,每人每月銀五元?!?月18日又記,“海天春肴膳日惡,午間遂不更往,沈商耆見返二元五角。”包了半個月飯,實在是不好吃,只得退款換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