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
1956年7月,法國巴黎盧浮宮舉辦了張大千近作展,一時引起轟動。其間,喬治·薩勒館長還在盧浮宮精心安排了“馬蒂斯選作展”,欲讓東西方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在這里來一次正面的“交鋒”。這次“交鋒”中,張大千并沒落敗,甚至占了上風。
一天,旅法畫家趙無極請張大千夫婦共進晚餐,祝賀畫展成功。飯后,趙無極對張大千說:“法國著名的評論家們,皆認為先生的畫法變化多端,造型技藝精湛,顏色時時革新,感覺極為靈敏。先生的畫與西方畫風對照,唯有畢加索堪與張大千比擬?!闭f著,還拿出了一疊報紙。張大千一邊看著報紙,一邊笑著說:“這都是一些客氣話,不可當真!”
說到畢加索,夫人徐雯波說:“我昨天看到《大公報》有篇文章,題目是《代表畢加索致函張大千》?!薄班?!畢加索給我寫信了,他也給我捧場!”張大千既高興又意外。
徐雯波卻說:“可他寫信,是在罵你呢!”張大千看著報紙,只見上面寫著:“他的畫是資本主義的裝飾品,是糊弄不懂中國畫的外國人的!”
張大千皺了皺眉,喃喃道:“我要拿著這張報紙,去找畢加索!”大家一聽慌了,連忙勸阻。張大千“哈哈”大笑道:“你們以為我要和他去理論嗎?如果這封信是他寫的,正好向他請教;倘若不是他寫的,也抓住了一次拜訪他的機會!”此前,畢加索是不見任何客人的。
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張大千是要把挨罵當作結(jié)交畢加索的機遇。
1956年7月29日的中午,張大千敲開了法國尼斯港一所別墅的大門。東西方兩位藝術(shù)大師終于在畢加索家里會面。畢加索破例地穿了件條子襯衫,穿了很正式的長褲和皮鞋。他請張大千夫婦坐下后,便立刻捧出5大本畫冊,有畫作兩百余幅,向張大千請教。張大千好奇地翻看著,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臨摹的中國畫,花卉蟲鳥都有,而且是模仿齊白石先生的。筆法稚嫩,是初學者的畫作。畢加索饒有興趣地問:“張先生看這些畫畫得怎么樣?這些畫都是我畫的,我最近對中國畫畫法很感興趣,正在學習,請您指教一下?!睆埓笄尖饬艘幌抡f:“我們中國畫不求形似但重寫意,先生還是很得中國畫的神韻啊?!彪S后畢加索熱情地招待張大千夫婦,一起進餐,逛花園,合影留念,并將一幅《西班牙牧神像》贈給張大千。畢加索毫不吝惜贊美之詞,對張大千及其藝術(shù)推崇備至,稱他是東方“了不起的天才畫家”。張大千也深為這位西方大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揮筆畫了一張頗具特色的雙竹圖,題了款“畢加索老法家一笑,丙申之夏張大千爰”回贈給畢加索。臨別時,夕陽染紅了天邊,神秘莊嚴的古堡門前,畢加索和張大千的身影交疊,像兩座高山,那樣孤俊和蒼茫。兩位大師凝視著對方,又不約而同地一言不發(fā),之后揮手作別。
原來,那封信是畢加索用來試探張大千的,看他度量如何。其實畢加索因被東方藝術(shù)的巨大魅力折服,不想失去這次見到張大千的機會。
心有大千氣象,必會吐納風云,必然可以為友!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