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在A股市場上有大量的冒險性投資者,或者被稱為進取型投資者,他們希望能夠在牛市獲得超額收益,最好是1年翻幾倍的收益;他們通過融資借款來放大杠桿,從而讓投資收益像滾雪球般的放大;他們往往并不考慮標的物的內(nèi)在價值,只看是否存在上漲趨勢。然而,在A股最近的一波大跌中,多數(shù)進取型投資者了慘痛的教訓。除了盈利大幅下降,本金安全也無法保證。
而防御型或保守型投資者則不同,他們采取的是“先勝而后戰(zhàn)”的策略。絕不把未來想像得太美好,他們總是在市場樂觀的時候用懷疑的態(tài)度來看待投資趨勢,避免自己陷入不利的位置。
所以,霍華德·馬克斯總結(jié)道,“因為大多數(shù)結(jié)果可能會對我們不利,所以我們必須進行防御型投資。在不利結(jié)果下確保生存比在有利結(jié)果下確保收益最大化更為重要。”
那么到底什么叫防御型投資?
霍華德·馬克斯認為,“投資中的進攻和防守是什么?進攻很好定義,它指的是為追求高額收益而采用積極進取策略并承擔較高風險。但什么是防守呢?防御型投資者關(guān)注的不是做對,而是避免做錯?!?/p>
避免出錯,就需要謹慎投資,敬畏投資。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回避自己不擅長做的事情。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優(yōu)勢里面。
具體而言,進取型投資者和防御型投資者區(qū)別很大。
首先,進取型投資者喜歡參與抄底超跌反彈的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防御型投資者反而會去買有更高的投資收益上證50的股票。進取型投資者喜歡冒險,從而試圖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而防御型投資者必須建立在更高的安全邊際之上,對于那些前期大幅下跌的股票,我們依然要判斷是否有投資價值,對于那些沒有明顯投資價值的股票,即使出現(xiàn)50%-60%的跌幅,也不能貿(mào)然買進。從各板塊預期收益率的對比來看,上證50仍然是最具投資價值的板塊。而中小創(chuàng)目前的投資回報率仍然不高(見下表)。
所以,防御型投資者必然不會從“倒車鏡”的業(yè)績來看推測未來的回報,只能基于安全邊際和防御型投資者不會融資杠桿放大到1:1以上,更不可能借助高杠桿來獲得超額收益。防御型投資者會謹慎對待市場大漲之后的回調(diào)風險,避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5100點位置上如果市場回調(diào)30%,很多股票跌幅已經(jīng)超過50%,高杠桿投資者一旦失誤,就很難翻身。而防御型投資者可能收益不過100%,但畢竟能夠維持本金的安全,收益率不會低于大盤指數(shù)收益。
當然,霍華德認為,“攻守選擇沒有對錯之分。條條大路通羅馬,你的決策必須基于你的性格與學識、你對自己能力的信任程度、你所在的市場以及你為之工作的客戶的特點。進一步言之,必須在獲利和減少風險之間——進攻和防守之間——取得平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