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迪
現代都市人常常抱怨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但其實,想確定一個人的身份并不是什么難事,至少比“證明你媽是你媽”要容易得多。
如何證明你是你?當人們生活在小部落里,互相認識自然無需再做什么證明,但隨著人口增長和流動性增大,身份的認定就越來越重要了。簽名、印章等手段雖然已經流行了數百年,但因為仿冒、偽造產生的亂子著實不少,甚至改變了歷史進程。
要想驗明正身,還是個人的生物特征最靠譜:隨身攜帶、不易丟失、與眾不同、終生不變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在文書上按手印,可以記錄身份、以防抵賴。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發(fā)現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特征遠遠不止指紋一項,生物識別的方式因此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精確。
作為應用最廣泛、價格最低廉的生物識別技術之一,指紋識別在企業(yè)考勤和智能小區(qū)門禁系統(tǒng)中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但觸控技術的崛起,讓它席卷全球。iPhone 5s并不是第一部使用指紋傳感器的手機,卻無疑是最早受到關注的。隨著更多廠商在自己的產品中加入指紋識別元素,未來,不斷滑動手指的“低頭族”將成為指紋識別的最主要用戶。
指紋識別技術,其實是一系列技術的綜合名詞,包括采集手指指紋圖像、處理、特征提取和比對等一系列的過程。主流的指紋識別產品包括光學識別(如打卡機)和電容識別(如iPhone 5s)。電容識別需要實體的觸控按鍵,蘋果的HOME鍵就是個典型。據分析,iPhone 5s的指紋傳感器成本僅為7美元,整體指紋系統(tǒng)成本也不會超過15美元,對于商務應用來說成本壓力不大。尤其在普通消費者已經培養(yǎng)起指紋識別的習慣之后,指紋識別更是不能逆轉的大潮。
5s發(fā)布后,很快就有黑客聲稱能使用偽造指紋解鎖手機。沒錯,指紋雖然使用方便,但確實是一種很容易被竊取和復制的生物特征,而且穩(wěn)定性較差,脫皮、老繭、干濕狀態(tài)都會影響使用。
最近,美國高通公司發(fā)布了一款新的指紋識別傳感器,使用超聲波技術驗證用戶3D指紋,可以說是一種新的嘗試。這項技術可以穿透表皮層,探測指紋的三維細節(jié),難以仿制且不受手指潔凈程度的影響。由于超聲波也能穿透玻璃、塑料等材料,這就意味著可以透過手機屏幕和外殼來檢測用戶指紋,不必單獨設置觸摸鍵,因此是未來指紋識別集成化發(fā)展的一種解決方案。
手上不止有指紋,還有血管。醫(yī)學研究發(fā)現,當用近紅外線照射手指時,靜脈中流動的血紅蛋白會吸收進紅外線,形成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血管影像。指靜脈識別技術因此誕生,由于不是表皮特征,除非是復制一根活體手指,否則根本無法偽造。在當今眾多生物識別技術中,指靜脈技術是安全級別及技術指標最高的,使用習慣和指紋類似,安全、高效、方便,也可能成為未來身份識別的趨勢。
“靠臉”吃飯的時代也來了。不久前,馬云在德國漢諾威電子通信展上演示“刷臉”支付,這項名為“Smile to Pay”的技術吸引了很多網友的目光。小伙伴們紛紛腦洞大開:“如果整容成馬云,是不是以后就可以無限刷?”玩笑之余,最大的質疑聲是:“刷臉識別準確么?”
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計算機其實比人眼看得更準。有研究稱計算機算法識別人臉的準確率已經達到99.15%,而肉眼識別的準確率僅為97.52%。馬云力推的“Smile to Pay”,采用的是更先進的“交互式指令+連續(xù)性判定+3D判定”技術,在識別過程中用戶可以完成指定動作如眨眼等,以便計算機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
除了整張臉,五官也可以獨挑大梁。前不久,雅虎實驗室開發(fā)出一種新的加密和解鎖方式,可以輔助大屏手機的電容屏幕來完成更多種類的生物識別加密任務。用戶不僅可以錄入自己的指紋、掌紋,甚至還可以使用耳朵來解鎖手機!也就是說,你的電話只能用你的耳朵來接,媽媽再也不能隨便替我接電話了,是不是很神奇?
還有更神奇的。2015年3月,日本富士通推出了一款概念手機,用戶眨眨眼便能解鎖。富士通解釋稱,人眼的虹膜比指紋更加復雜,因此手機解鎖采用虹膜識別比指紋識別更加安全。只需事先用專用App拍攝眼球,將眼部虹膜圖案登錄到終端上,從此便可安全使用。一旦注冊成功,用戶把手機放在臉前大概20厘米的距離便可將其喚醒。如果這種虹膜圖案識別技術用于在線支付,想必也是極好的。
種種奇妙的技術各有利弊,最可行的趨勢就是匯集到一起,形成多生物特征解決方案。這樣就能使生物特征識別系統(tǒng)更安全,使用人造物或模仿品來同時騙過多重生物識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個人在某項特征不便時亦可靈活調換。
“身體密碼”將改變我們現有的生活模式,它不會丟失,不會遺忘,獨一無二,無可取代,好好利用它,生活將變得輕松自在。在未來,鑰匙、密碼或許將失去存在的必要;只要一個眼神,家門就為你打開;去銀行存取款不需要銀行卡,自然也不必擔心銀行卡被盜;網上購物,只要看一下攝像頭,就能支付和收款我的身體為我作證,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