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登峰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新媒體對傳統(tǒng)新聞業(yè)的影響越來越大,媒體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新的形勢對傳統(tǒng)新聞編輯尤其是報紙編輯的素質和能力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適應新的新聞格局的發(fā)展,傳統(tǒng)新聞編輯勢必要在多方面做出突破。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編輯定位創(chuàng)新
近兩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新媒體技術日益成熟和普及,逐漸打破了過去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模式,也改變了過去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面對新聞資源共享性越來越高的特點,面對媒體間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作為一名傳統(tǒng)的報紙新聞編輯,必須迅速完成角色轉換,轉變思維方式,優(yōu)化知識結構,進一步提高業(yè)務水平,加強自我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借助新媒體的優(yōu)勢,整合利用網絡資源,多做策劃,盡力打造獨家新聞,充分做好深度報道,提高版面意識,注重創(chuàng)新,增強報紙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一、重新定位,變被動把關為主動策劃
新媒體時代,報紙新聞編輯應該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任務,做好報紙的“決策人”。
在過去,傳統(tǒng)的報紙新聞編輯的任務就是對記者的來稿進行篩選、修改和加工,然后編排版面,起著“加工廠”和“把關人”的作用,充當“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角色,雖然大多數編輯對業(yè)務比較熟悉,但往往處于被動的局面,沒有充分形成自己的風格,沒有在版面上表現(xiàn)出自己的編輯意圖。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fā)展進步,各家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要讓報道的內容延伸性更強、覆蓋面更廣,充分利用報紙新聞報道的特點,符合更多讀者的閱讀需求,報紙新聞編輯便不能再局限于改改稿子,應盡快從“幕后”走到“臺前”,提高策劃意識,積極參與記者的一線采訪,和記者一起圍繞新聞線索擬定選題、采訪大綱,決定采訪對象和方式,以及對記者的采訪過程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議,指導記者如何抓住重點,盡力把讀者最關心最愛看的內容報道出來,充分發(fā)揮自己在新聞報道中的主動性和決策力。在指導記者采訪的同時,編輯可以及早謀劃,根據記者的采訪情況及時調度版面,準備背景材料,制作相關圖表,必要時配發(fā)相應的言論。充分利用手頭的資源,整合信息,以更好地實現(xiàn)新聞的傳播效果,從而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應和新聞效應。
今年7月,在宣傳報道全國勞動模范,宿州星辰巴士有限公司駕駛員曹榮的過程中,編輯提前和記者通氣,及時否定了記者原先以“跟車體驗-對家庭的愧疚-領導和同事的肯定”為中心的報道計劃,針對曹榮的身份,圍繞她與乘客的關系,從曹榮照顧了18年的生病老乘客入手,多方采訪不同乘客對曹榮的共同贊許,全面報道了曹榮的好口碑和敬業(yè)愛崗的崇高精神。由于編輯及時跟進,定下報道方向,內容貼近市民,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新媒體時代,網絡傳播速度加快,人們獲知信息的方式更加直觀,新聞資源共享性越來越強。但是,作為新聞編輯,要善于從豐富的網絡資源中發(fā)現(xiàn)隱藏的有價值的、可為自己所用的東西,深耕細作,形成自己的獨家新聞。
今年7月湖北荊州“電梯吃人“事件發(fā)生之后,引發(fā)了很多市民對電梯安全事故的關注。各家報紙都紛紛圍繞“電梯”做文章,我們也抓住這個新聞點,關注其背后存在的安全問題,第一時間安排記者分赴宿州各大商場、超市,了解電梯安全情況,采訪市民的反應,提取質監(jiān)部門今年以來對全市電梯的安檢結果,邀請專家解讀安全乘坐電梯的注意事項,并由消協(xié)部門作出維權提醒。內容充實,采訪全面,報道及時,指導性強,被很多市民轉發(fā)到微博和微信中。正是因為編輯的“運籌帷幄”,整篇報道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轉變思維,變機械編稿為主動創(chuàng)新
新媒體的發(fā)展壯大,使報紙的生存環(huán)境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和嚴峻的挑戰(zhàn)。2005年,清華大學新聞和傳播學院教授劉建明曾預測,“30年后,報紙將無可救藥”。對于未來的出路,雖然不至于太過悲觀,但是信息技術的革新也促使報紙不得不尋找生存的對策。而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須要辦出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深度和獨特的視角。實現(xiàn)這一要求,作為報紙的“形象設計師”,編輯的作用舉足輕重。
新聞編輯,每天的工作模式就是對記者的稿件進行篩選、編改,最后定版,似乎只要完成每天的任務就行,報紙好看不好看與己無關。但是,面對新媒體時代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編輯必須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力爭內容推陳出新,做到版面花樣翻新,爭取每天給讀者一個新面孔。
首先是編選稿件。要盡量挖掘記者稿件中的“新聞眼”,提煉出最能吸引讀者、讀者最關心的內容。同樣的新聞事實,要以不同于別人的視角進行報道,把標題做精做亮,然后安排最佳的見報時間,甚至該放什么位置,怎么布局版面,需不需要配發(fā)相關資料以及言論,都要統(tǒng)籌考慮。這樣層層“包裝”出來的新聞才能讓讀者耳目一新。
其次是組織版面。以往編輯編排版面,都是先安排好一個重頭稿件放在最突出位置作為頭條,然后隨便配些零碎的小稿,像填空一樣把版面填滿填夠字數就可以了,形式較為單一、傳統(tǒng),讀者每天翻閱感覺也沒有什么變化,吸引力不夠強。要想抓住讀者的眼球,必須創(chuàng)新版面設計?;蜷_設專欄,形成系列報道,引導讀者連續(xù)閱讀;或進行專題報道,將內容整合統(tǒng)一,形成集中宣傳效應;或適時推出特刊,針對特定的新聞題材做深做新,打造獨家,形成自己的特色。
最后是思想觀念。傳統(tǒng)的新聞編輯一般就是個處理稿件的“機器”,來稿就編,編好就排,思維上與報紙基本是脫離的。面臨“報紙消亡論”的威脅,新聞編輯不能再將眼光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要把自己的命運和報紙連接起來,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對報紙的舊模式進行改革,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新理念,及時捕捉最鮮活的事物和現(xiàn)象,選擇讀者最感興趣的信息和知識,使得自己的報紙隨時與不斷發(fā)展的時代背景同步,提高報紙的生命力。同時,加強與讀者的溝通和交流,隨時傾聽讀者的心聲,及時反饋讀者的意見,加強服務意識,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三、提升能力,變刻意接受為主動學習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很多報紙都陸續(xù)開辦了自己的網站,擁有數字報、微博、微信,甚至還有PC端、客戶端。要辦好這些新形式的媒介,總離不開“技術”二字。作為報紙新聞編輯,要迎接新媒體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面對傳播方式和讀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必須主動學習新技術,不斷充實自己,在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有人說,編輯就是一個“雜家”。這就要求新聞編輯要對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有所了解,知識面一定要廣,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來自各方面的信息。新媒體時代是數字化時代,報紙編輯需要提高互聯(lián)網意識,學習計算機和數字化方面的相關技術,盡力將新媒體的優(yōu)勢融合到報紙中,為傳統(tǒng)報紙注入新的活力。
也有人說,編輯要是個“專家”。在各家媒體爭先恐后改革創(chuàng)新的大形勢下,要想形成自己的特點,要想占得先機,就要求編輯必須要有扎實過硬的業(yè)務水平。同樣的新聞,誰報道的形式最新穎,誰起的標題更靈活,誰的文字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誰做的版面更搶人眼球,誰就能在眾多新聞媒體中占據更突出的位置,誰就能更有社會影響力,誰就能留住讀者,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三湘都市報》總編張云夢曾說:“不是我們跟不上滑板摩擦的魔鬼步伐,而是這世界變化太快太大……我們是堅定的樂觀主義者,我們唯一要做的是,看準方向,奮力前行?!币虼耍鎸π旅襟w時代帶來的種種沖擊,傳統(tǒng)新聞編輯不必驚慌,只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提高整合處理新聞資源的能力,學習利用新媒體呈現(xiàn)信息的技術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一樣可以展現(xiàn)紙媒不同于新媒體的獨特魅力。
(作者單位:宿州市拂曉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