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芳
“新蒲梢上立蜻蜓”,蜻蜓性喜逐水而居,古人早有記載。無論是宋高宗的“水邊遲日戲蜻蜓”,陳子昂的“蜻蜓愛碧洵”,還是敖陶孫的“蜻蜓側(cè)翅潛魚驚”,蜻蜓的居處都離不開一個字——水。溪流邊,池塘里,山澗中隨處可見蜻蜓千姿百態(tài)的飛行表演。
蜻蜓短暫的一生始于一種奇特的交配方式。結(jié)婚儀式往往在夏天舉行,婚禮之后,雌蜻蜓的尾巴連接到雄蜻蜓胸部的交尾器,而雄蜻蜓的攫握器緊緊抓住雌蜻蜓的頭后方,二者合二為一。蜻蜓是昆蟲世界里唯一會保護雌性產(chǎn)卵的昆蟲。
蜻蜓卵常產(chǎn)于水中或濕泥地上。“款款蜻蜓齊點水”正是蜻蜓垂直水面的產(chǎn)卵方式、一兩周之后,蜻蜓卵的胚胎形成,幾分鐘之內(nèi)就會孵化成水蠆。盡管身長不過零點幾厘米,水蠆已經(jīng)會捕食弱小的生物,然后每經(jīng)歷一次蛻皮佇立增進一齡,逐漸強壯,達到2.5厘米左右,開始一生中最神圣的時刻——羽化。
為避開天敵,蜻蜓的羽化多在夜間,一般持續(xù)2~3小時。待羽化的水蠆垂掛枝頭,暗自為羽化積蓄力量;然后以腹部的力量頂開外殼背部,從殼中探出頭來;它的身體慢慢后仰,努力探出上半身,美麗的翅膀此刻還皺巴巴地緊貼軀體,沒有一點成蟲期的輕盈;筋疲力盡之際倒掛休息片刻,繼續(xù)戰(zhàn)斗;突然,它身體上仰,6只腳抓緊外殼拼命拔出尾巴,與外殼呈平行狀,此時尾巴短粗,翅膀短皺不成形;慢慢地,短皺的翅膀向下伸展、變薄、伸直,明顯長于腹部;體內(nèi)的水分逐漸蒸發(fā)后,翅膀完全伸直,漸漸透出輕盈的質(zhì)感,翅紋隱隱可見;最后,它的腹部慢慢伸直,變得纖細,長度超過翅膀,外觀大致成形。翅膀打開,從此可以在廣闊的天空里任意遨游,為世間增添璀璨的色彩。
蜻蜓的幼蟲水蠆,在水里要經(jīng)過一年,時間長些的要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蟲。蜻蜓的壽命,只有水蠆的十分之一,僅僅能活1~8個月左右。盡管如此,它在昆蟲中還算是長壽的了。裊裊曼妙的生命也有戛然而止的時刻。強者生存是自然界永恒的法則。即便有“空中小飛龍”之稱,蜻蜓也無法掙脫蛛網(wǎng)的圍捕,只落得“蛛網(wǎng)掛蜻蜓”的下場。同類相殘,弱小的蜻蜓也難逃被大蜻蜓捕食的噩運。更有些蜻蜓因在水蠆期受傷,很難羽化成功而成為鳥類的美餐。
然而世間留下的是這些“閃電飛行員”卓越的飛行技巧和美妙的身姿。它們或掠水而過,或輕點水面,或后翅微拍劃過草尖,或快速振翅盤旋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