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誠實,不愿意看到他們?nèi)鲋e,尤其是對父母。
“有什么話一定要對爸爸媽媽說哦!”“撒謊的孩子沒有人喜歡!”他們這樣教育孩子。可是,有的時候,出于某種動機,父母又會手把手地指導(dǎo)孩子面對外人撒謊。
在游樂場,我看到一對中國夫婦帶兒子來玩,媽媽囑咐兒子:“等會兒到了門口,如果有人問你幾歲了,你就說3歲?!薄翱晌沂?歲啊!”“5歲就要買門票了,3歲還是免費的!”“可要是他們看出來我是5歲怎么辦?”孩子有些害怕?!安粫?,”媽媽安慰兒子,“我們中國人個頭比荷蘭人長得小。進門他們不見得會問你年齡。免票省下的錢,媽媽給你買冰淇淋吃,好不好?”
孩子聽說有冰淇淋吃,高興地點點頭。進門時,他自己在腦門上比著個“3”的手勢往前走。果然,沒人問他年齡。
過了一會兒,在坐海盜船的地方,我又看到這一家三口。孩子媽又開始囑咐了:“想坐這個的話,等會兒你得告訴他們你6歲了。因為這個船規(guī)定6歲以上才能坐。記住了,6歲哦!”
孩子怯怯地點頭。排到他們時,管理員問孩子:“你幾歲了?” 孩子媽搶著用英語回答:“6歲?!闭l知這位管理員很認真,沒有理媽媽,而是看著孩子,同樣的問題又問了一次。孩子緊張地看了看媽媽,突然崩潰大哭:“我到底多少歲?。课沂?歲、6歲,還是5歲啊?”
管理員嚇壞了。她聽不懂中文,以為是自己把孩子弄哭了,忙說著“對不起”,讓孩子父母帶孩子去休息室緩和一下,下一輪再坐。孩子媽一邊拉著兒子走出隊伍,一邊小聲數(shù)落:“不許哭!都是因為你想坐這個,我們才讓你說6歲的!幸好那個阿姨聽不懂中文……”
我至今忘不了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在充滿歡聲笑語的游樂場,一個孩子小小的背影越走越遠,肩膀還一抽一抽的。
為了能省點兒票錢,或者能玩上按規(guī)定不能玩的項目,這位媽媽親手教會了孩子睜著眼睛說瞎話。可是,且不說“道德”“品質(zhì)”那些高大上的字眼,單是對孩子情感世界造成的困惑和不安全感,就已經(jīng)得不償失了!
這樣做,真的值嗎?
除了為換取小利,讓孩子對外人撒謊,有時父母們還會教唆甚至逼使他們對親人、對長輩,講出所謂的“善意謊言”。
在媽媽住的公寓樓外,我看到樓上鄰居的兒子兒媳和小孫子在單元門外商量什么。
小男孩嘀咕著:“我能只看奶奶,不吃飯嗎?我不喜歡吃奶奶做的菜?!?/p>
爸爸不同意:“奶奶就盼著我們來,辛辛苦苦做了一大桌菜,你怎么能不吃呢?你不但要吃,還要說‘真好吃’!”
正說著,奶奶在樓上喊話了:“喲,來了!怎么不上來?。课覍iT做了魚呢!”
孫子一聽更犯愁了:“奶奶做的魚最難吃了!”
爸爸急了:“怎么這么不懂事兒呢!我們來練習(xí)一下如何稱贊奶奶做的菜好吃。來,高興點兒說——‘真好吃’!”
“可我要是說‘真好吃’,奶奶又會給我夾好多魚,那怎么辦?”
“你別管那么多,吃就是了!”
孩子爸抱起孩子,往樓上走了。
這個“真好吃”,還要“高興點兒說”,是不是謊言呢?當(dāng)然是。而且比起上面那種謊言,這一類“善意的謊言”在我們中國人的大家庭里更為常見,幾乎無時無處不在發(fā)生,因為它有一頂“善意”的帽子。
善意確實應(yīng)該有——奶奶為迎接兒孫,馬不停蹄忙活出一桌飯菜,誰都不忍心潑冷水。可是謊言也確實會帶來問題——誤以為孫子最愛吃自己燒的魚,奶奶會樂此不疲地繼續(xù)做魚;對孩子來講,每次相聚都會伴隨著不情愿的壓力,雖然他也想念奶奶。
這樣的親子關(guān)系和祖孫關(guān)系,健康嗎?
真希望那個爸爸,聽見孩子抱怨菜難吃時,多聽聽孩子的理由。比如問問他:“哪個菜你不喜歡???”“是太咸,太辣,還是沒味道?”“有沒有喜歡吃的菜?。俊钡鹊?。掌握這些信息后,再跟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如果是“爸爸媽媽都沒有覺得辣”,就要告訴孩子:每個人口味不同,家里其他人既然覺得沒問題,那么你可以選擇少吃點,但是不能只依自己的口味換味道。
如果是“嗯,爸爸媽媽也覺得魚有點咸”,就不妨和孩子商量,如何調(diào)整措辭、婉轉(zhuǎn)地告訴奶奶。比如教孩子這樣說:“奶奶,這個紅燒肉挺好吃,可是這魚有點咸……”
上面這兩種做法是不是撒謊呢?當(dāng)然不是。它們可比善意的謊言高明多了——這樣做,父母始終和孩子有共識,既沒有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又讓他學(xué)到了尊重別人,還鍛煉了溝通交流和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
親子間的感情與信任,要建立在彼此的坦誠上。為了所謂的表達善意、維系情感、打造家庭凝聚力,而讓孩子說違心的話,積累越來越多的委屈,別扭著壓抑著長大,成本耗費也太大了。何苦呢?
魏蔻蔻:生物科學(xué)博士,定居荷蘭,現(xiàn)任醫(yī)藥產(chǎn)品研發(fā)及市場拓廣經(jīng)理。業(yè)余時間愛好寫作。創(chuàng)辦微雜志微蔻 (微信訂閱號:WeiKoMagazine),關(guān)注中西文化教育和思維差異,分享留學(xué)定居海外的生態(tài)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