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云
在農(nóng)村,孩子們常常沒什么玩具玩,到了城里,卻是另一番景象:很多孩子家里玩具堆滿了兒童房、客廳、書房,甚至陽臺和陽光房里面都滿坑滿谷。而每次逢年過節(jié),親友還在不停地送玩具來,孩子也在不停地要求購買。
沒有玩具不行,玩具太多也有害。父母們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與玩具“斷舍離”?
藏起一部分 ?現(xiàn)在孩子金貴,剛落生不久親友就會送來大堆玩具,從0歲到6歲都夠玩了,其中不少是“超齡玩具”。父母可將這些暫時不怎么玩的玩具洗凈收好,等他大一點再打開“寶庫”。
等著吧,到時孩子一定會發(fā)出興奮的驚呼聲。
作為愛心禮物 ?孩子已經(jīng)失去興趣的玩具,媽媽可以跟他一起洗凈消毒,仔細包裝成小禮物,一起送給福利院的孤兒們。這是培養(yǎng)他愛心的好方法。
告訴孩子,不但要分清什么樣的玩具適合送給多大的小朋友,還要一一教會他們玩具怎么玩,有哪幾種玩法。
帶去二手市場 ?四五歲的孩子可以自己當小攤主,自己為玩具定價,自己想出各種招數(shù)促進買賣成交;比較小的孩子就由父母代辦。這種處理玩具的方式,其實是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懂得基本的流通經(jīng)濟學(xué)原則。
帶去二手市場賣的玩具應(yīng)先清洗消毒;最好帶上玩具原來的說明書,讓買家更詳盡地了解玩具的玩法。
讓玩具流動起來 ?幾個關(guān)系好、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媽媽,可以在玩具方面實現(xiàn)資源共享:把寶貝近日里不愛玩的玩具拿出來,互換一下。這種交換可以“交叉循環(huán)”——說不定哪天交換出去的玩具又回了家。
小孩子沒長性,現(xiàn)在不愛玩的,過一段時間說不定又有了新鮮感,可以玩得津津有味。
以上這4種辦法,家長都不會反對,關(guān)鍵是看小朋友配不配合。不只一位媽媽反映,在幫孩子與玩具“斷舍離”的過程中,“小器”的孩子會突然對他厭棄多日甚至玩膩玩臟了的玩具戀戀不舍,無論媽媽是要拿出去交換還是送人,他都不干,有時還會哭鬧不休。
遇到這種情況,又應(yīng)當怎么辦?
“那只小熊好臟呀!把它扔掉吧,媽媽給你買新的。”“我不!”孩子緊抱那只已陪伴他三年的玩具小熊。絕不撒手。
支招:小熊多年來天天睡在孩子的枕頭邊陪伴他,已不是一樣玩具,而是一個溫暖的小伙伴。對孩子的這類“友伴玩具”,媽媽要表示同情和愛護,比如可以對孩子說:“你的小熊也應(yīng)該洗洗澡啦?!被蛘呤恰皨寢尳o它縫了一件新外套,咱們一起幫它穿上吧?!?/p>
照顧了孩子的念舊心理,對其他玩具的“斷舍離”就不會遭遇太大的阻力。
“把你暫時不玩的玩具收在這個紙箱里吧!”“不!我的娃娃怕黑,你不要把她關(guān)小黑屋!嗚……不要!”
支招:媽媽可以買一個玻璃小書櫥,專門收納孩子不常玩的玩具。因為書櫥用的是玻璃門,玩具就不算被關(guān)“小黑屋”了。
這樣做的好處還包括:孩子可以時常“巡視”玩具,覺得自己很富有,于是就不再那么迫切地需要新玩具;原來不是很喜歡的玩具,因為放在隨時看得到的地方,可以避免被遺忘;過一段時間孩子又會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取出一兩樣,玩得很高興。
“咱們和斌斌家互換玩具好不好?”“不好!我的小汽車不能給他玩!”“你這孩子真自私,那你也不要玩斌斌的小飛機!”“不行!我就要玩飛機!”
支招:孩子2歲就開始有強烈的玩具專屬意識,分享意識則要到4歲以后才產(chǎn)生。所以在2~4歲這個階段,孩子很容易出現(xiàn)這種“自己的玩具不撒手,別人的玩具也想要”的狀況。
這是孩子“自我邊界”發(fā)育的正常信號,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簽。媽媽可為互換玩具引入游戲機制,比如,把所有的共享玩具放進一個大筐里,讓寶貝自己抓鬮,看看自己今天會抽到哪樣玩具來玩。
“那個電動機器人這么快就玩膩了?”“機器人沒意思,除了會頭閃紅燈,卡卡走路,啥也不會!”“那么貴,扔掉不可惜?”“不好玩,我不想要了!”
支招:高價玩具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成品玩具”,不利于孩子開動腦筋,孩子對他們也很難保持長久的興趣。但這類玩具的“斷舍離”很容易讓大人“舍不得”,所以媽媽要“狠下心”來。
通過對這類玩具的“斷舍離”,媽媽會逐漸了解到,沙子、黏土、手工紙、繪畫顏料、積木、拼圖紙板等“半成品玩具”,才是孩子最理想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