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莉
尤里·舒利瓦茨1935年出生在波蘭華沙,幾乎在流亡中度過了整個童年;但這并沒有妨礙他最終成為藝術(shù)家、繪本大師、四次凱迪克獎得主和一個永懷希望與夢想的生活者。
看來,“二戰(zhàn)”的殘酷世界絲毫沒能動搖他孩提時代的內(nèi)心國度。
《我房間里的月亮》是尤里的處女作,它恰恰歌頌了一個這樣的兒童國。
書中的小男孩住在一座山頂?shù)姆孔永?。這棟小房子和別的房子沒什么不同,一樣有門廊,有花,有晾衣繩;房子外面一樣是成人的世界,普通的世界。然而,當(dāng)我們跟隨小男孩走進他的房間,就會看到一個孩子自己的國度:他有自己的太陽、月亮和星星,有自己的山和山谷,有花有樹,還有很多朋友……在這個國度,他就是國王。
小小王國里,“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共存。
太陽近在咫尺,月亮援梯可達(dá),花盆山谷里住著居民,水壺插上旌旗就成了戰(zhàn)艦,玩具小熊會和他講話……只要他愿意,他的世界可以豐富和有趣到無以復(fù)加;但是,他又可以隨時走出這個“非現(xiàn)實”的世界,一步跨過火車大炮,到桌子下、床下去尋找真實的小熊。
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理性與感性,時間與空間,它們渾然一體,凝縮于兒童的身心之中。這便是成人可望不可及的孩童獨有的“雙重視力”——他們豐富的感受性和生動的想象擴大了物理空間,使得小小的處所擁有無限的可能。
也許有些家長會認(rèn)為,這本書“太低幼”或“太沒意思”,因為它的故事情節(jié)實在是太簡單了:一個男孩在雜亂的房間里漫無目的地閑逛,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玩具熊不見了,然后很快又找到了。玩具熊突然開口,訴說自己被遺棄的傷心,小男孩坦誠道歉,緊緊擁抱,小熊馬上原諒了他……
故事就這么沒有波折、沒有驚險地簡單結(jié)束了。這樣的故事,孩子會喜歡嗎?
這種擔(dān)憂,全無必要。孩子都喜歡情節(jié)熱鬧的故事,但那類向內(nèi)的、自省的、溫情類的故事,卻能讓他們在安靜中尋找到自我的力量。這,是孩子自我成長的需要。
我把這本書讀給一個5歲的淘氣男孩聽,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竟然安靜地聽我讀完了。半晌,他緩緩地說:“我也有一只這樣的小熊,可是他不會說話。”
“真的嗎?你真的從來沒有聽到過他說話?”我望著他問道。男孩想了想,說:“好像也說過,在我小的時候。”
這就是安靜故事的魔力。我?guī)缀蹩梢源_信,當(dāng)男孩回到家里,再次面對那小熊時,他倆肯定會開始一場對話,他的世界里也肯定會升起一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