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春
古人利用漢字中讀音相似的詞語進行巧對,留下不少有趣的故事。
唐朝有一個叫袁愛新的讀書人,考中狀元后,厭妻色衰,想納新歡,寫了一上聯(lián)于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其妻看到,明白意思,寫了下聯(lián):“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xiàn)新糧?!?/p>
聯(lián)中的“老藕”,諧音“老偶”,“新糧”即“新娘”。丈夫看了妻子寫的下聯(lián),知道為妻是賢惠女子,便放棄了納新的念頭,隨手又寫了一聯(lián):“老婆一片婆心;”妻子跟著回應:“老公十分公道?!睆拇朔蚱藁塾啦环蛛x。
江蘇吳縣畫家陳白陽與唐伯虎都是著名畫家。一次兩人在酒館飲酒,唐伯虎喝得酩酊大醉,陳見此吟一上聯(lián):“賈島醉來真假倒;”其實唐伯虎并沒有醉酒,隨即回應他下聯(lián):“劉伶飲盡未留零?!?/p>
上聯(lián)中的“假倒”諧音為“賈島”。賈島是唐代詩人,每遇喝酒,酒醉必倒。這里用來表達唐伯虎醉酒的意思。下聯(lián)里的“留零”諧音是“劉伶”(為竹林七賢之一),唐伯虎下聯(lián)的意思是把酒喝得干凈未留點滴。劉伶的確是個嗜酒如命之人,故更切聯(lián)意。
嘉靖年間,大學士楊慎因兒子結婚乘船回鄉(xiāng),途中巧遇武狀元夏公瑾,兩船并行。夏聞楊學士博學多才,出一上聯(lián)求教:“二舟同行,櫓速哪及帆快;”聯(lián)中“櫓速”諧音“魯肅”(是三國吳國的名臣,性軟弱),“帆快”諧音是“樊噲”,上聯(lián)的隱意是“文不及武”之意。
楊慎當時未回應下聯(lián),兩船分道回家。楊慎在兒子結婚那天,一陣鼓樂聲,讓他突來靈感,寫出下聯(lián):“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p>
“笛清”諧音“狄青”(是北宋的將士),“簫和”諧音為“蕭何”(是西漢名相),下聯(lián)的隱意是“武不及文”之意。此聯(lián)上下對仗工整,自然貼切,很是妙趣。
乾隆時期,紀曉嵐任侍郎,和珅為尚書,兩人不大協(xié)調。一天,他們外出,見路上一只小狗獨自玩耍,和珅指著小狗問紀曉嵐:“是狼(侍郎)?是狗?”紀曉嵐指指狗尾巴:“下垂是狼,上豎(尚書)是狗?!甭?lián)中“是狼”諧音為“侍郎”,“上豎”諧音“尚書”。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傳說乾隆皇帝一天與大臣紀曉嵐在御花園巧對,乾隆出:“豆”;紀曉嵐對:“油”。
乾隆出:“兩碟豆”;紀曉嵐對:“一甌油”。
乾隆出:“林間兩蝶斗”;紀曉嵐對:“水上一鷗游?!贝寺?lián)巧借諧音,“豆”為“斗”,“油”為“游”。“兩碟豆”“兩蝶斗”,“一甌油”諧音是“一鷗游”。諧音之變,食物變成了昆蟲,食品變成了動物,真是妙哉!
(老九摘自《淮海晚報》2014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