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默
陶淵明不可復(fù)制。人們對陶淵明的憧憬也好,喜愛也好,不過是葉公好龍。陶淵明的生活,只是看起來很美而已?!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每每讀到這兩句詩,人們自然會有一種心醉神迷的感覺,但生活卻有另一面,那就是陶淵明滿腿是泥巴的一面。歸園的生活,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美好。陶淵明是因為貧窮而去做官的。但他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毅然選擇歸隱,那就只有把貧窮這頂帽子,再一次戴在自己頭上。讀《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陶淵明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有多么艱辛:“晨出肆微勤,日入負(fù)耒還。山中饒霜露,風(fēng)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彼麩o法擺脫田家的苦難,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所以就無怨無悔。這就是他自己在詩中所寫的,“先師有遺訓(xùn),憂道不憂貧”??嘀凶鳂?,陶淵明是繼承了顏回的遺風(fēng)的。每每讀到陶淵明的《乞食》,心中就有一種無盡的酸楚:“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好在地方風(fēng)俗淳厚,陶淵明在貧寒中,還能感受到一種溫暖的人情。這溫暖的人情,化成墟里的炊煙,在他的心間裊動,水草一樣裊動。若在今日,貧寒如斯的陶淵明,大約只能遭到人們的白眼,更不用提酌酒給你喝了。
所以我說,人們熱愛陶淵明,只是葉公好龍而已。人人都羨慕陶淵明的自在,但人人都不會去過陶淵明那樣的日子。陶淵明是絕版的。因為舍棄,他得到了我們無法得到的東西。我們因為患得患失,永遠只能仰望陶淵明,而不可能走近他。陶淵明就是那座青蔥的南山,或者就是廬山吧,我們只能在那山腳下徘徊而已,我們永遠無法攀上那云煙繚繞的美麗山巔。因為我們不配。
好心的鄰人,攜著酒壺,來勸說陶淵明,你是一個讀書人,怎么能和我們這些泥腿子攪在一起?你現(xiàn)在住在低矮的茅檐下,這難道是你的棲息之地?整個世界都是一片渾濁,你難道不可以同流合污嗎?在《飲酒》中,這個意思是這樣表達的:“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碧諟Y明是這樣回答他的鄉(xiāng)親的:“紆轡誠可學(xué),違己詎非迷?!币馑际?,同流合污自然是可以學(xué)習(xí)的,而且的確可以得到很多好處,但是,這違背我的本性,我實在學(xué)不來。這一段對話,仿佛是很多很多年以前,一個叫屈子的詩人與漁父的對話的翻版。屈子和陶淵明,都是愛花的詩人,因為愛花,所以就有了潔癖,靈魂中不能有一點灰塵。這樣決絕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是學(xué)不來的。這樣決絕的生活態(tài)度,導(dǎo)致的后果,一個是葬身魚腹,一個是終生受窮,這都不是聰明的現(xiàn)代人所愿意仿效的。我們不愿仿效,所以無論屈子,還是陶淵明,都是絕版的。
絕版的陶淵明成了我們精神仰望的高峰。當(dāng)我們在城市的噪音和汽車尾氣中憋悶得如同涸轍之鮒時,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仰起臉,想看見那一座青蔥的南山,想看見南山上那流動的紫色云氣,想看見南山下那一朵朵裛露的菊花。蒙塵的內(nèi)心,會在那紫色云氣的滌蕩下,變得清潔;麻木的內(nèi)心,會在一縷菊香中驟然蘇醒,像受到一次靈魂的電擊。陶淵明在我們的仰望中成為一種理想,成為我們孤寂的人生之旅中渴望邂逅的對象。我們需要這樣的邂逅,就像我們需要睡眠一樣。
翻開《陶淵明集》,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我們在工業(yè)化的時代里緬懷田園,緬懷那些飛鳥、流云、晚霞,緬懷炊煙、雞鳴和犬吠,緬懷春天的紫云英,金黃的油菜花,燕子和蝴蝶,緬懷倒映水面的滿樹梨花。我們住在堅硬的水泥盒子里,緬懷松軟的泥土,泥土里的蚯蚓和螞蟻,緬懷西紅柿葉片上美麗的金龜子,緬懷停在竹籬笆上的紫紅的蜻蜓,緬懷夏夜低空盤繞的蝙蝠,緬懷閃閃發(fā)亮的螢火蟲,緬懷紡織娘在葡萄藤下細細的長吟,緬懷風(fēng)送荷花帶來的一縷花香。我們多么渴望,像當(dāng)年的陶淵明一樣,過一種融入泥土的自然的生活?!俺颗d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睅е簧淼穆端丶?,帶著一身的泥土氣息回家,帶著曠野的風(fēng)、田野的花香回家,帶著一路的蟬聲鳥聲流水聲牛鳴聲回家,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然而,我們只能想想而已。
遠離了泥土,我們的身上,只能散發(fā)出都市中人普遍的欲望的氣息,熾烈的欲望的氣息。植根泥土,遙遠的那個陶淵明,是大地上生長起來的一株裊著淡淡清香的布衣的菊花。
而人淡如菊。
(編輯 之之 ? 圖/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