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新,孫雪敏,趙曙良,王恒志
(1.邯鄲市林業(yè)局,河北 邯 鄲 0 56002;2.永年縣廣府鎮(zhèn)政府,河北永年057100)
新梨7號以早酥梨為父本、庫爾勒香梨為母本雜交培育而成,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自然采收期長,可從7月中旬延遲至8月底,與中熟品種相同,口感爽口,豐產性強,1996年8月通過農業(yè)部成果鑒定,1997年5月通過河北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新梨7號于2012年引進邯鄲市,示范推廣梨樹超密高效栽培模式。邯鄲果樹生長季節(jié)雨熱同期,加重了新梨7號快速生長的特性。在進行高密和超密栽培的條件,新梨7號成花困難,使以果壓冠培育柱狀樹體結構難以實現(xiàn),試驗對3a生樹采取開張枝條角度、扭枝措施,明顯抑制了枝條快速生長,促進花芽分化,增加花芽數(shù)量。本試驗通過不同時期、不同角度開張枝條和扭枝措施探索,為新梨7號在冀中南地區(qū)引種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地位于邯鄲市冀南新區(qū)科技生態(tài)園內,2012年半成品苗建園,主栽品種為新梨7號、雪青、紅香酥、黃冠梨。梨園定植株行距為0.65m×3m。樹齡2a生,采用圓柱形整形技術。試驗樹新梨7號,萌芽率和成枝率均高于其他品種;試驗樹平均干周粗度為4.5cm。試驗園進入6月份后,開始進行水分調虧處理,采用半邊溝灌,灌水量300m3/hm2,在葉子萎蔫時進行灌溉。
試驗樹選擇同一行,隨機抽取10株為區(qū)組,單株小區(qū),5次重復,每株隨機選取3個符合條件的枝條,設置對照。試驗區(qū)組設置:處理1:5月15日,單株枝條平均長度小于30cm,枝條開張角度70°~80°;處理2:5月15日,單株枝條平均長度大于30cm,枝條開張角度90°~120°;處理3:7月6日,單株枝條平均長度小于50cm,枝條開張角度70°~80°;處理4:7月6日,單株枝條平均長度大于50cm,枝條開張角度90°~120°;以上4個處理均按照枝條延伸的方向開張角度。
扭枝試驗主要針對去年形成的5~10cm短枝,當年頂芽抽生枝條長度超過100cm的進行基部扭傷,基部擰轉90°,并開展角度在100°以下,設置兩個處理。處理5:扭枝時間為5月15日;處理6:扭枝時間為7月6日。9月20日調查試驗枝條的枝長、側芽數(shù)量和花芽形成數(shù)量?;ㄑ繑?shù)量通過形態(tài)觀察,并通過日本奧林巴斯CX31解剖鏡檢確定。
梨樹枝條經過不同開張角度處理以后,4個處理樹的枝條長度較對照均降低,5月15日2個處理,較對照差異顯著,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7月6日2個處理較對照差異不顯著;加大枝條開張角度后,5月15日2個處理,側芽形成數(shù)量低于對照,7月6日2個處理高于對照,但4個處理較對照差異均不顯著;開張枝條角度,明顯抑制了枝條生長,有利于養(yǎng)分積累,改變枝條內源激素水平,花芽數(shù)量明顯增加,4個處理較對照差異顯著,不同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表1)。
7月6日,經過不同開張枝條角度處理后,與5月15日開張角度2個處理相比,成花數(shù)量均減少。分析原因主要是側芽花芽分化時間晚,枝條開張時間推遲,枝條停長時間推遲,碳水化合物積累相應減少。綜合分析可知,5月15日開張枝條角度90°~120°最好,平均花芽量為5.3個,是對照的6.6倍(表1)。
表1 不同處理開張枝條對梨樹生長和成花的影響
經過不同時期扭傷后開張角度,處理樹的枝條長度較對照均顯著增加;形成的側芽量增加,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對照差異不顯著;花芽量均增加,最多平均為3.4個,較對照差異顯著,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表2)。
表2 不同處理扭枝對梨樹生長和成花的影響
新梨7號梨樹,對當年生枝條在不同時期,不同角度開張枝條和扭枝后,枝條生長長度和形成側芽數(shù)量、花芽量均發(fā)生變化。試驗證明:開張枝條角度時間在5月中旬,開張枝條角度為90°~120°時,抑制枝條生長和促進側芽成花效果最好,枝條平均長度為62cm,平均形成側芽量為16.8個,平均花芽量(包括頂芽)為5.3個,是對照的6.6倍。不同時期扭枝處理均可促進枝條生長和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