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永宏
為有效破解農民工入會、維權、服務等方面的難題,昆明市總工會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效。
一、加強自身建設,吸引農民工自愿入會
(一)強化統(tǒng)籌力度,推動農民工入會。要確立目標,強化督導,在找準問題的同時,要抓好典型,通過以點帶面,促進全市農民工入會工作扎實推進;(二)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方便農民工入會。積極建立源頭入會管理模式,強化輸出地與輸入地工會的協(xié)作配合,共同做好農民工會員的轉移、管理和服務等工作;(三)做實工會服務,吸引農民工入會。積極探索普惠制服務,待“工惠卡”正式推出后,持卡農民工將和其他城鎮(zhèn)職工一樣,盡享工會、合作商家以及農信社提供的各種優(yōu)惠服務;(四)強化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工入會。以各種活動為契機,向廣大農民工發(fā)放《中國工會章程》、《工資集體協(xié)商條例》等宣傳資料,還要用好新興媒體,充分利用市總的網站、微博、微信等現(xiàn)代傳播手段,廣泛宣傳工會的性質和特點、職能與作用,不斷深化新生代農民工對工會組織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二、突出維護職能,切實做好農民工維權工作
(一)建立維權中心,健全工作機制。2006年4月,為切實解決農民工權益受侵害問題,昆明市總工會專門成立“農民工維權中心”。2014年以來,農民工維權中心共接待來信來訪農民工7993人次,接聽熱線電話2630個;處理農民工舉報投訴上訪案件1226起,涉及農民工4269人、金額526萬元;協(xié)調處理案件107件,轉辦、交辦案件73件。
(二)注重源頭參與,促進公平正義。在近年先后組織開展了“外來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就學就醫(yī)問題調研”、“農民工、勞務派遣工權益保障狀況調研”等多項調研,形成調研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和省總工會,并通過人代會、政協(xié)會、聯(lián)席會等渠道,積極反映工會主張和農民工訴求,僅今年就提交了3份針對農民工的建議、議案和提案。
(三)履行工會職能,保障合法權益。一是推進工資集體協(xié)商。截至今年6月,開展行業(yè)性工資集體協(xié)商并簽訂合同55份,覆蓋企業(yè)2116戶。二是查處工資拖欠行為。2014年以來,已累計為9614名農民工追討欠薪4807萬元。三是開展安全生產監(jiān)察。今年上半年已會同政府有關部門,對24家農民工集中的企業(yè)進行了例行抽查。
(四)豐富維權手段,提升維權實效。一是要求全市每一級工、每一名工會干部能夠用“兩書”維護好農民工在勞動報酬、技能培訓、休息休假等方面的合法權益。二是提供法律援助。近年來,昆明“五·一 工人維權崗”法律服務志愿團已累計為農民工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200余件;三是暢通信訪渠道。2014年以來,通過實行主席接待日、設立主席信箱、開通市總政務微博及微信等,已累計受理農民工各類訴求193件2133人次。
三、強化宗旨意識,積極做好農民工服務工作
(一)拓展幫扶范圍,把困難農民工納入生活保障體系。一是開展節(jié)日送溫暖。2014年以來,共慰問農民工1.24萬人次,開支送溫暖資金380余萬元。二是提供就醫(yī)援助。近年已累計為187名困難農民工減免購藥費用37400多元;從2005年起推出“關愛農民工、真情送健康”免費體檢活動,10年來受益農民工已達15萬人次。三是對遇到大病重病、工傷、天災人禍等特殊困難的農民工,及時給予特殊救助。四是開展寒窗助學活動,2014年幫助36名困難農民工子女進入大學學習,開支救助資金近14萬元。
(二)加大培訓力度,積極幫助農民工提高就業(yè)本領。一是開展職業(yè)培訓。2014年以來共舉辦保育員、客房服務員、維修電工等職業(yè)技能培訓65期,培訓農民工1586人。二是開辟就業(yè)崗位。2014年以來共舉辦“春風行動”及勞務交流會19期,提供就業(yè)崗位4944個,推薦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就業(yè)2436人次。三是開展創(chuàng)業(yè)援助。今年共發(fā)放“貸免扶補”創(chuàng)業(yè)貸款33筆,金額212萬元;發(fā)放小額擔保貸款149筆,金額1076萬元。
(三)建設職工文化,滿足農民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拓寬參與渠道。把農民工納入“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職工”、職業(yè)道德“雙十佳”、“讀一本好書”等活動范圍,與其他職工同參評、同表彰。二是搭建活動平臺。在推動工會直屬文化宮、俱樂部等向農民工開放的同時,積極引導企業(yè)建立職工書屋,目前全市已建成各類職工書屋752個。三是舉辦文體活動。深入開展送知識、送文化、送娛樂進企業(yè)、入工地、到社區(qū)活動。今年春節(jié)期間,市總本級共組織四臺送溫暖慰問演出,農民工觀眾達到1000多人次。(作者系昆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