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金橋”的美麗傳說
我家住在東楊村,在東楊村的南邊,跨過大馬路,就是北渡村了,聽老師說那里河流縱橫,橋梁交錯,有美麗傳說的“還金橋”,有名人填寫橋名的“聽泉橋”……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幾個小伙伴有幸參觀了美麗的北渡村,一睹那“還金橋”的芳容。
還沒穿過大馬路,老遠就能瞧見村口高大的牌樓上幾個金色大字——北渡生態(tài)綠化示范村,我參觀的心情更加迫切了。穿過牌樓,只見寬闊的水泥路兩邊是高大、茂盛的香樟樹,站得整整齊齊,像列隊的士兵歡迎我們的到來;又像一把把綠色的大傘,為我們遮住炙熱的陽光。很快就來到了一座拱形的水泥橋上,站在橋上倚欄向東遠眺,寬闊的河流兩岸綠樹蔥蘢,房屋錯落,在綠樹掩映下,清清的河水緩緩地向東流去,望不到頭。過橋向西走,又見幾條連接大河的小河流進村子里,“開門見河,跨出門就是河埠頭”,真是名符其實的小橋流水人家啊。
還金橋
繼續(xù)往前走,眼前一亮,一座拱形石板橋出現眼前,臥在小河上,老師說這就是“還金橋”。我們一聽,迫不及待地拾級而上,想看個究竟。臺階是用長石板鋪成的,兩邊有石欄桿圍著,橋面很平坦,歲月變遷,石板已經被踩得光溜溜了,從河岸上看去,“還金橋”三個繁體大字還非常醒目。而后,我們在橋旁邊的“還金亭”里坐下,老師給我們講起了“還金橋”的故事:
在清朝末年一個春暖花開的早晨,一個奉化人去寧波府繳庫銀,從奉化而來已是旅途勞累,在北渡擺渡過江后,找一個陰涼處休息,竟打起了瞌睡。一覺醒來后發(fā)現太陽偏西,深感自責,又急匆匆趕路,快到寧波城時才發(fā)現身上的錢袋不見了,頓時驚出一身冷汗,急忙原路返回,一路找去。快到北渡渡口也沒有找到,此人心灰意冷,真想跳江一死了之。幸運的是,當他來到渡口,看到上午打瞌睡的大石旁,有一老人正拎著錢袋,翹首等待。老人確認他就是失主以后,原物奉還,又堅決不要謝金。于是,為了表達謝意,奉化人便出資在北渡修建了一座橋,取名“還金橋”,以頌揚老人拾金不昧的品德。
好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我被故事深深吸引住了,被故事中老人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動著。“走了,去前面看‘聽泉橋’了!”有個同學大聲說了一句,我才回過神來,依依不舍離去,回過頭來再望望那座古橋。
文: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石碶街道康龍小學五年級 金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