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榮
摘 要:2012年6月,位于中東沙特地區(qū)的一名老人感染了一種HCoV-EMC/2012的新型病毒而死亡的報道,引起了全球對該病毒的關注;2015年5月28日一例韓國疑似MERS的患者逃避隔離來到中國,短時間內便在國內引起了恐慌和熱議,又將該病毒的關注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基于此,本文將就MERS的臨床癥狀、致病機制及預防和治療等方面著手對該新型冠狀病毒進行一個簡要的概述,以增加民眾對該病毒的認識。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HCoV-EMC/2012、中東呼吸綜合征、預防措施
一、臨床癥狀
冠狀病毒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21世紀初爆發(fā)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便屬于該病毒類型;SARS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呼吸苦難、胸悶、干咳等呼吸道癥狀以及肌肉關節(jié)酸痛、全身乏力和發(fā)熱等全身癥狀;結合臨床研究來看,冠狀病毒具備感染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宿主的能力,但是,與SARS不同的不是HCoV-EMC/2012除了能夠引起急性重癥肺炎的臨床癥狀以外,還有較大可能會引起患者發(fā)生急性腎衰竭,據(jù)已發(fā)現(xiàn)的該病毒感染者的臨床癥狀來看,該患者在發(fā)病初期主要表現(xiàn)為流涕和發(fā)燒,經過干預治療后癥狀有所減輕,但死后又出現(xiàn)了包括關節(jié)痛、咳嗽以及急性肺炎和腎衰竭的癥狀,通過臨床分析,我們認為造成腎衰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缺氧所導致的。
二、致病機制
由于HCoV-EMC/2012與SARS的臨床癥狀具有一定的相似,臨床研究也將兩種疾病的發(fā)病機制進行了深入性的探究;目前,我們還不能從培養(yǎng)的蝙蝠細胞中將冠狀病毒進行分離。而同一只蝙蝠二重感染兩種冠狀病毒的情況比較少。
HCoV-EMC/2012感染的宿主細胞受體目前還未完全掌握,根據(jù)已有的研究資料來看,HCoV-EMC/2012S蛋白上的第377~662殘基與SARS冠狀病毒的受體結合域之間相似度比較高,因此可以通過這個點,對HCoV-EMC/2012的受體進行深入的探索。
三、實驗室診斷
實驗室的病原學相關檢查主要涉及的是病毒分離、核酸與抗體檢測和病毒抗原;其中我們將病毒分離作為實驗室檢測的黃金標準;與SARS冠狀病毒相似,如果我們從尿液、排泄物或呼吸道中分離出陽性病毒或者從患者具體病癥的14d~21d的血清樣本中檢測到中和抗體上升>4倍,那么就能夠為診斷病毒感染提供有力的科學證明。
當期那,使用率比較高的冠狀病毒的實驗室診斷辦法是免疫學檢測和分子檢測,從臨床實踐來看,這兩種方法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檢測的周期較其他方法短,由于HCoV-EMC/2012病毒感染者體內的病毒載量的高峰期還無法確定,這些方法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優(yōu)化。
四、預防和治療
當下,還未有針對性的關于HCoV-EMC/2012及SARS冠狀病毒感染的抗感染治療藥物;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利巴韋林對SARS并沒有比較明顯的治療效果,因此,我們推測對此次新出現(xiàn)的冠狀病毒有明確治療效果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其他抗病毒藥物的療效還有待研究發(fā)現(xiàn)。
此外,由于國際上還沒有提出關于HCoV-EMC/2012感染控制的具體指導方針;在這種情況下世界衛(wèi)生組織便根據(jù)流行性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當前,由于情況特殊也為了避免當年SARS病毒大面積傳播的情況發(fā)生,我國衛(wèi)生部出臺了《新型冠狀病毒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診療方案》以作相關技術指導;就廣大民眾而言,我們建議采取一些非特異性的預防措施來預防傳染該病毒,具體內容主要包括:(1)針對免疫力相對較低的人群以及、慢性肺病患者、腎衰竭及糖尿病的高感染率人群,應該盡可能的避免與動物及其糞便進行過度親密的接觸,特別是駱駝;(2)還應該注重食品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具體為在接觸動物前后都應該立即進行嚴格的洗手;避免接觸已經染病的動物,不要接觸駱駝尿;在日常飲食中應該避免食用駱駝肉特別是未經烹熟處理的駱駝肉和飲用駱駝奶;就目前的研究來看,該病毒人際傳染能力不及SARS,只有通過與患者進行密切接觸,才有可能通過體液或飛沫進行傳染。其次,對于境外民眾(尤其是處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卡特爾等中東國家的民眾)建議在外出期間應該佩戴口罩,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區(qū)域長時間停留,避免用手直接觸摸口、鼻、眼睛;盡量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避免過度勞累,居住或出行期間應該盡量保證室內或交通工具內的空氣流通;如果,出現(xiàn)了比較明顯的呼吸道感染癥狀時,應該第一時間就醫(yī),并避免與其他人員進行接觸,如有接觸應將詳細情況告知醫(yī)護人員,以避免傳播源擴大。
作為民眾而言,應該盡可能的通過各方面途徑增加對該疾病的認識,不可盲目的信謠傳謠以造成社會恐慌,就目前我國傳染疾病的應急機制來看,在經過SARS后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再加上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的發(fā)展,是完全有能力將該病毒的影響降到最低的。
參考文獻:
[1]胡亞偉,等. 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受體結合的分子機制研究[D].安徽大學,2014,3(12):117-119.
[2]李琳,等. 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1蛋白的重組表達與免疫學功能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2(10):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