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麗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遺產(chǎn),是我們的精神食糧。然而,在以往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由于應試教育的功利化,由于缺乏興趣,由于教學方法的陳舊,由于沒有系統(tǒng)性的訓練等諸多原因,導致古詩詞在教與學中缺少了它應有的地位,本文針對以上現(xiàn)狀,闡述了在新課標下如何對古詩詞進行教學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古詩詞;新課標
古詩詞語言精練.形象生動、意蘊幽遠。詩詞具有審美教育功能,在學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等諸多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新課標對中學詩歌教學作了明確的要求:“培養(yǎng)鑒賞詩歌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髙文學修養(yǎng),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探索作品的豐富內(nèi)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nèi)容,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新課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針對以上所提到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策略改進古典詩歌的教學:
一、目標細分高中古詩詞的教學工作的策略
將高中古詩詞的教學工作按照高一、高二、高三來細分,對每一階段的重點做專題細分定位,提高教學的準確性!磨練好每一階段教學工作,組成了整個高中教學的高質量
高一階段:在古詩詞教學中應注重必修課程實施過程的“互動”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在活動與反饋中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與需求,讓學生有扎實詩詞閱讀鑒賞的基本功,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掌握方法形成學習能力。同時注重個性化的閱讀鑒賞,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高二階段:在古詩詞教學中應注重選修課程實施過程的開放性和民主性,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自主選擇詩詞作品,可以按時代,也可以按作家,也可以按題材(如山水、田園、邊塞、婦女、登臨)、風格(如豪放、婉約、俚俗、典雅)或詩體種類(如絕句、律詩、古風、小令、長調(diào)),組合在一起進行閱讀,由此及彼,由點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較不同特點。搜集歷代詩話、詞話、曲話及其它資料中對作品的品評,用來幫助鑒賞作品。也可借助多媒體手段鑒賞作品,但詩歌是語言藝術,應致力于對作品整體意境形象和語言魅力的感悟。對自己喜愛的詩詞作品,應熟讀背誦,增強文化底蘊。
高三階段:在古詩詞教學中應強化古詩詞鑒賞的操練;在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上抓主旨,抓關鍵句,抓詩眼,抓對詩人了解,抓詩題,抓注釋;在詩詞表達方面,抓意象、意境,抓表現(xiàn)方法、表達方式,抓修辭等等。要練出感覺,練出方法,練出對詩詞鑒賞的最準確表述。特別在默寫上不錯字、添字、漏字,力求得5分全得。
二、培養(yǎng)興趣,重視古詩詞的教學的策略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薄叭巳糁救げ贿h,心不在焉,雖學無成?!睆堓d如是說。老師可推薦經(jīng)典詩歌,早讀時間學生自主選擇誦讀吟詠;學生之間可針對熟讀成誦的詩歌,交流感受及喜歡的原因;也可寫不限字數(shù)的賞析性文字交流,校園教室應該定期張貼更換詩歌書法作品,學校班級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比賽,課桌角設計每日一詩等。給古典文化一席之地,營造一個詩韻氤氳的大環(huán)境,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歌的學習興趣,久而定見成效。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體會到了詩歌“興、觀、群、怨”的作用。在當今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的教育中,詩詞教學無疑就承載了培養(yǎng)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的使命。其次從近期目標在高考中取得語文好方面來看:古詩詞在高考中占11分,詩歌鑒賞6分,默寫5分,是高考內(nèi)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三、古詩詞學習重視 “讀”的策略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它是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語文詩詞教學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它同樣離不開“讀”,學生只有通過讀,才能體會出詩的意境之美,才有可能自己去駕馭語言,理解詩意。
1.默讀。默讀是學生獲到知識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在課堂上保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安靜的默讀時間。默讀的過程是把詩詞語言轉化為內(nèi)在的口頭語言的過程,“此時無聲勝聲”。學生邊讀邊思考,有利于對詩詞的感知、理解、鑒賞和吸收。當然我們還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默讀方法,教會他們克服動嘴現(xiàn)象、擴大視覺距離和幅度。同時通過多種手段加強對默讀效果的檢查。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默而志之”的良好習慣,形成默讀深思和獵取的綜合能力。
2.朗讀。朗讀是詩詞教學中的一個常用的重要策略?!袄?,明也。”(《說文》),朗的本義是明亮的意思。后又引申為指聲音清晰響亮 。所謂朗詠,即發(fā)聲響亮地吟詠、吟誦的意思?!白x,誦書也?!保ā墩f文》),即通過誦,而理解書詩詞的意義。所謂朗讀,就是清清楚楚地高聲讀誦,使詩詞語氣連貫而見情意。朗讀在詩詞教學中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其心理過程特點是:視覺中心→語言中心→說話中心→聽覺中心→閱讀中心。這可是一個眼、腦、口、耳協(xié)同活動的過程,多種感官通道被利用起來了,它能充分發(fā)揮感知的積極功能,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四、開展“以寫促學”的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以寫促學”是由王初明教授在革新外語教學時提出來的,它是建立在滿足學生情感需要之上的一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寫出自信,寫出表達能力,獲取成就感,它使學生開闊思路,提高自信,克服恐寫心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王教授倡導的“寫”是指英語寫作,通過寫作來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筆者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嘗試的“寫”包括更廣泛的內(nèi)容:圈點批注、名句或片段賞析、縮寫、改寫、擴寫、續(xù)寫、仿寫、評寫、創(chuàng)作等,以此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多動腦的好習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經(jīng)過實踐,我深感“以寫促學”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帶來的巨大變化,是一種有效的、可操作的教學方法。
2.《新課標》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此,語文學科既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又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教育。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流傳下來的多為千古佳作,它不僅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價值,也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資源。傳統(tǒng)的語文詩詞教學都遵循著聽、說、讀、寫的順序,“以寫促學”是反其道而行之,把“寫”放在了首要地位,把“寫”作為突破口,鼓勵學生動筆,通過這種自內(nèi)而外的文字表達,激發(fā)學生自外而內(nèi)的信息吸收,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語文詩詞教學課堂實效?!耙詫懘賹W”豐富了“讀”與“寫”的內(nèi)涵,在“寫”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讀懂了內(nèi)容,還學會了理解和表達,這種教學方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而且陶冶了學生性情,有利于增強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實效
總之,方法還有很多,只有師生共同重視古詩詞這一中華文明瑰寶,就一定能把她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