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國強
小學生每日生活豐富多彩,可作文時往往無話可說,無話可寫,“身在寶中不知寶”。這是為什么呢?我以為,究其因,主要的還是對老師要求寫的題目缺乏相應的感性經(jīng)驗或不善于利用已有的材料。為了讓學生有話可寫,我曾在作文教學中進行過“從內(nèi)容入手”的嘗試,具體做法是:
一、提煉素材
1.觀察誘導
(1)組織觀察
新學期,我宣布我的作文計劃后不久,就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教室,過一段時間再觀察自己的家,寫《我的臥室》《我的家》;接下來走出教室觀察校園的花圃、古老的大榕樹、早晨的景物,寫《校園的一角》《校園的早晨》;再走出校門參觀自然界和接觸社會生活,組織春、秋游,參觀竹器廠、水電廠等,寫游記、參觀記。
(2)隨機觀察
老師組織學生觀察的次數(shù)必定有限,還是要靠學生隨機觀察。因此,我還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平日同學們在一起玩什么游戲,是怎樣玩的;某個同學高興時的神態(tài)怎樣,某個同學難過時的神態(tài)又怎樣,家里有喜事或出現(xiàn)什么好事時一家人表情各是怎樣的;平時上學、放學路上的所見所聞;一年四季氣候、景物的變化等等。要求他們寫觀察日記。隨機觀察指導也應采取隨機的辦法。一次走進教室,看到學生端坐著等我上課,我當機立斷,說:“誰注意到剛才老師是怎樣進教室上講臺的?”這時,一個個學生舉手爭相發(fā)言。隨機觀察的指導,培養(yǎng)了學生對生活素材的敏感性和隨機觀察能力。
2.評析引導
我在批閱學生的日記、作文中發(fā)現(xiàn)有新意的內(nèi)容時,暫不管其寫作技巧上的缺陷,先予以肯定。如,一位學生在日記里寫了《汽車站農(nóng)貿(mào)市場見聞》,由于觀察不仔細,寫得較空洞零亂,但我還是花了一節(jié)早讀課講評,肯定這篇日記素材富有新意。與此同時,我又要求學生有求異思維,從不同角度去提煉素材。如,一次命題作文《今天我值日》,我原以為這是學生最熟悉的,該有話可寫。草稿收上來一看,不理想。我翻閱了他們的觀察日記,選出幾篇讓他們讀給全班學生聽,并當堂評析。其中一位學生寫了一次值日時,掃完地關上門后才發(fā)現(xiàn)有一扇不靠走廊的窗戶未關,他就從門上面的小風窗跳下去,結果門后的釘子撕破了衣服的口袋,回家后挨罵的事。我問他,這材料很好,為什么作文中不寫這件事?他說:“那次都挨了一頓罵,有什么可寫的?”我指出“把媽媽罵的這一消極面略去,其他的不就是反映美好心靈的好題材嗎?”另一位學生在日記中寫了她有一次值日,掃完地后正準備裝垃圾,忽然一陣風刮來,紙屑飛了一地,自己臉上、眼睛里都沾上了灰塵、沙粒,氣得直罵風。雖然作文寫的也是這一天的事情,但是從上午記到下午,記每節(jié)課后如何認真擦黑板,最后掃地等,記成了流水賬。講評中我肯定了這篇日記能抓住一天中印象最深、最強烈的事來寫,指出小作者“身在寶中不知寶”,在作文中沒有利用這一素材,若能以《風,你再來吧》為題,選取日記中所記的“頂風巧裝垃圾”這一鏡頭并加以具體描述,不也是一篇表現(xiàn)值日生不怕困難,敢與大風爭高低的美好形象的好文章嗎?評析中,不僅老師評,而且學生也講。我曾制訂了“日日評制度”。經(jīng)常性評析,使學生懂得怎樣選取“自然生活”中的好題材。
3.“練”中悟導
學生在講評后對差異分明的素材有初步提煉能力,但對平凡事物中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還是認識不到,這就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提煉中有所悟。如,一次班上兩值日生都不去擦黑板,推來推去,班長主動上去擦了。事后我布置練筆,題目是《小事一樁》。結果,只有三個學生寫了這件事,我在評析中問:看到這事的同學舉手,全班學生舉手,可寫的只有三個,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學生對這件小事的深刻意義認識不清,此后,我在班上規(guī)定:一周交流一次這周自己值得說的所見所聞,讓學生自己分析,老師從中啟發(fā)、點撥,使之“練”有所悟,提高對平凡小事的認識。再要求學生選一件自己最滿意的寫下來(即周記)。一段時間后,學困生也開始不怕作文了。
二、創(chuàng)設情境
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教師精心概括選擇“自然生活”的精彩面,給學生提供寫作情境。如,一次習作《我的家鄉(xiāng)》,我在指導學生完成這次習作時,事先開展“南靖是個好地方”采訪活動。(考慮到縣政府已主辦過《南靖是個好地方》知識競賽活動。學生可向其父母、親友、鄰居調查了解)然后引導學生結合這組教材訓練要求,從各個不同角度反映家鄉(xiāng)南靖是個好地方這一主題。作文中,學生以《土樓之鄉(xiāng)》《土與洋的邂逅》《家鄉(xiāng)的橋》《魅力南靖 我愛您》為題,選用了大部分了解到的題材,寫出了好作文。
為使寫作寓于娛樂中,我們有意識地開展一些小型活動。如,一次作文課上,我一進教室就宣布這節(jié)課進行“扳手勁”比賽。先是前后座同學對扳,再各自選對手比。為使比賽更精彩,我特意邀請班上最棒的莊×同學和我比。雙方僵持時,全班學生喝彩的喝彩,鼓勁的鼓勁,群心沸騰。比賽結束時,我問:“剛才我和莊×的表演都看清楚了嗎?”大家爭先恐后舉手發(fā)言。最后,我當即布置,下節(jié)課把這節(jié)活動的內(nèi)容寫到作文里。結果平時兩節(jié)課還交不了卷的人這次只一節(jié)課就完成了,而且連學困生也寫得比過去具體生動了。課后幾個學生圍著我說:“莊老師,這樣的作文課真好玩。下次還這樣嗎?”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