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連枝
一、用好直觀教具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挖掘教材“快樂”因素,做好直觀教具的準備。如進行生字教學,或先出示實物、教具、彩圖;或以黑板為畫板,邊教字邊畫畫;或采用新鮮有趣的實驗演示,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集中注意力,接受知識。教學《小猴子下山》一課時,我把畫中的小猴子和小白兔先用硬紙板制成活動圖片,再制作一些長長的玉米棒,圓圓的大西瓜,紅紅的桃子。然后展開畫面,播放朗讀課文的錄音,按書上敘述的順序讓小猴子先后來到玉米地、桃樹下、瓜地里……同學們一邊看,一邊笑,一下子樂起來了。
又如,教“上、中、下”時,我用紙盒做了個直觀教具,里面隔成三格,上格放了一個不倒翁,中間放了一個小熊貓,下格放了一個皮球。在鞏固生字時,我將三個玩具變動位置,并進行說話訓練。此外,要掌握好教材的重難點,借助形象來吸引學生。如教“像”字,不易理解。我請班上兩位雙胞胎學生,上臺對大家說一句話,引起全班學生的興趣和注意。然后我問“你們看他們倆像不像?”小朋友笑答:“他倆真像?!边@樣就順利地解決“像”字的詞義教學。
二、把游戲引進課堂
把游戲引進課堂,造成動靜結合、活潑有趣的課堂氣氛。如教完“看圖拼音識字”和“看圖學詞學句”之后,上復習課時采用了如下幾種形式。
1.做游戲
老師和學生一起做“送信”游戲,兒童念兒歌,我當郵遞員,把信(生字卡)迭下去。然后老師讀生字,學生逐個將“信”送回,領讀一遍,再把字貼在小黑板上?!盎匦拧彼屯旰?,再比較字的異同,最后組詞或口頭造句。
2.猜謎語
如教了“土”字,再教“干”,學生常把“干”字寫出了頭。我先讓學生猜謎語:“二字中間加一豎、不能猜做工和土?!痹僮寣W生把“干”寫在田字格里。
3.加一加練習
如,給“日”字添上一筆,你們學過的有哪些字?
我在認字教學中,還經(jīng)常讓學生做“猜字謎”“找朋友”“打撲克”“擊鼓傳花”“認字卡”“開火車”“送信”等游戲。
三、開展競賽活動
我常用競賽的方法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
1.生字開花,看誰的花開得最美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上兩朵花,然后讓兒童在各花瓣里填上學過的字。
2.滾雪球比賽,看誰的腦筋轉(zhuǎn)得最快
用生字讓學生接詞,做詞語“滾雪球”的游戲。如:
下雪—雪白—白花—花生—生產(chǎn)
下車—車工—工廠—廠長—長大
下山—山水—水?!Fぁひ?/p>
3.找朋友,看誰找得又準又快
我將比較難讀、難認、難寫的字的部件拆開,把偏旁貼在黑板上。如“鳥”“木”等,然后把另一半作部件的獨體字分給學生,如“我”“喬”等讓他們到黑板上找“朋友”。兩個“朋友”合起來就是一個新的合體字。
又如,復習課上開展“爭上游”“小紅花”“奪紅旗”等競賽活動。在寫字練習中我對一些筆畫較多、筆順難寫、易加點丟畫的字進行“奪紅旗”賽。我還用分組比賽的方法讓學生寫生字、默寫句子、課文,開展“看誰先到知識宮”等競賽活動,效果都很好。
四、開設思維訓練課
在游戲中,把“觀察—想象—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運用語言能力。除在課內(nèi)常進行口頭造句訓練外,還開設了思維訓練課,采用游戲方式,開展“看看、畫畫、想想、說說”活動。我發(fā)給學生一人一張圖紙,上面畫有幾個大圓、小圓、半圓。要求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添上輔助線,畫一樣東西。然后進行“一圖一話”比賽,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并說一句完整的話。
五、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親近美好的大自然
在多媒體展示的桃紅柳綠的春的原野里,跟學生一起學習《柳樹醒了》一課。隨著多媒體展示,孩子們在池塘邊,看到冰融雪化;來到果園里,看到粉紅的桃花,辛勤忙碌的蜜蜂;來到柳樹下,看到樹木抽芽吐綠,舒展著枝條。我便在花紅柳綠的意境中進行教學。同學們學了課文,觀察春景,用學過的詞句爭著說完整的話。
六、巧妙拓展培養(yǎng)想象力
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yǎng)、發(fā)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因此,我及時地給已經(jīng)在閱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比如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小水珠,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成了一顆晶瑩透亮的小水珠,躺在綠綠的荷葉上,在風姐姐的撫摸下滾來滾去舒服極了。學習語言最主要的目的是運用,教師應該盡可能利用教材拓展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憑借教材擴展學生的想象,我又由“文本”向“文外”擴展,在課的最后,我設計讓學生以“荷葉是我的……”為題,發(fā)揮想象來說一說。沒想到學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有的同學說“荷葉是我的小船,我劃著它到荷塘中去和小魚玩。”有的說“荷葉是我的風箏”,有的說“荷葉是我的桌布”……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