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有一天,你的同事是機器人,就連幫你看病的醫(yī)生,也是機器人!
隨著科技大躍進,具有人工智能的服務型機器人愈來愈聰明,已逐漸威脅白領工作者。未來趨勢大師傅瑞甚至預言,2030年之前,將有20億個工作機會消失,你該如何應對?
雖然機器人早就來了,但“白領機器人”不同于工廠在線的機器人,它將取代白領工作者的工作,這是企業(yè)或個人都不能忽視的重要趨勢。
未來趨勢大師傅瑞(Thomas Frey)預測:“由于科技進步,2030年前,全球會有20億個工作機會消失?!备等鹪贗BM任職的15年間,得到超過270個獎章,有“創(chuàng)意大師”之稱。他1997年創(chuàng)設未來主義智庫“達爾文學院”,專門預測未來世界。
新預測!
服務型機器人和白領搶飯碗
至于有哪些工作會消失?英國牛津大學學者佛瑞和奧斯本尼在2013年發(fā)表的《工作的未來:哪些工作容易電腦化?》研究中,從知覺和操控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社交能力三方面考慮,找出容易被電腦取代的工作。
報告指出,被取代幾率最高的是“電話訪問員”,第二名是“會計與審計員”,第三名則是“零售推銷員”。
此外,技術文件,例如電腦說明書將可由電腦生成,自然也不再需要技術文件撰寫人員,甚至連房屋中介業(yè)務人員都會受到影響,主要是因網(wǎng)絡看房功能越來越便利。
在美國已經有一些內科醫(yī)生的工作被取代。開設在購物中心的“一分鐘診所”,建構了完善的電子病歷數(shù)據(jù)系統(tǒng),駐診護士檢測之后,搭配病人陳述的病史和病情,多半就能依需求開處方箋。
外科醫(yī)生精巧的手,應該無可取代吧?手術房內,病人躺在手術臺上,但開刀的醫(yī)生不是站在病人旁邊,而是坐在控制臺前,他們利用“達爾文機器手臂”,透過高分辨率和放大10倍的影像動手術。不需要長時間、也不必擔心手抖的醫(yī)生說:“簡直像一個‘縮小的我’進入病患的身體內在動手術一樣?!蹦壳懊磕瓴捎谩斑_爾文機器手臂”的手術已超過20萬例。
待人接物總不能靠機器人吧?在美國加州的Aloft酒店,房客點了送餐到客房的服務,不過來送餐的不是真人,而是名為Botlr的機器人管家。它會自己判斷樓層和房間,送到門口前還打電話告知客人;客人也可以透過觸控屏幕和它互動。
日本軟件銀行預定明年問世的機器人Pepper,則能透過感應器等方式來了解人類情感,調整自己的情緒,更加貼近人類的需求。
新生態(tài)!
中階職位將被取代
機器人的沖擊擴散到白領后,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奧托指出,“雇用將出現(xiàn)兩極化”,也就是最后將只剩下高端和低階的工作者可以生存,高收入的一端以創(chuàng)新取勝,另一端則是靠體力賺取微薄薪資,廣大的中階工作者最容易被取代。
在這種情況下,傅瑞認為2030年之前,人們一生中平均會需要重建職業(yè)生涯六次,也就是說,他們一生中將有六次可能失去原有工作,轉而從事新的行業(yè)或工作。
從臺灣104人力銀行的統(tǒng)計結果也看出這樣的趨勢,過去5年來,催收人員、核保及保險內勤人員、股務人員、銀行辦事員等工作需求衰退幅度甚大,因為他們的工作已經被電腦系統(tǒng)取代。
不過,狀況其實并不悲觀,傅瑞指出:“自動化的確會使一些工作消失,但不代表他們會絕跡,只是逐漸變少??萍甲屓藗冇酶玫姆椒ㄗ鍪拢彝瑫r會有新的工作被創(chuàng)造。重點在于,我們要如何讓人才的能力能夠勝任這些職位。”
新機會!
五大明星產業(yè)出列
傅瑞特別提出未來五大需要關注的產業(yè):運輸、電力、教育、3D打印和機器人。教育則是他非常重視的一環(huán),因為未來充滿變量,“我們需要一個機構,來教育和再訓練人們能勝任現(xiàn)在還不存在的工作,并且讓人們能夠適應這樣的改變?!?/p>
傅瑞補充:“未來還是會有會計等傳統(tǒng)職業(yè),但會加入更多創(chuàng)意行業(yè),例如無人機的領航員,把3D打印的器官放回你身體里的專業(yè)人員,虛擬人物管理師,幫電腦或機器人創(chuàng)造個性等?!?/p>
臺灣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指出,不會被取代的工作有以下五種:低階服務(如掃地工人)、高階決策(如總經理)、與科技連接(如機器人設計者)、與溝通連接(如導游)、平臺設計與整合(如整合營銷業(yè)者)。(摘自臺灣《今周刊》)(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