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斌,馮 亮(.七臺河市氣象局,黑龍江 七臺河54600;.寶清縣氣象局,黑龍江寶清55600)
寶清縣氣象災害特征及防御措施
徐相斌1,馮亮2
(1.七臺河市氣象局,黑龍江 七臺河154600;2.寶清縣氣象局,黑龍江寶清155600)
寶清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完達山脈北麓,三江平原腹地,隸屬雙鴨山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常見的氣象災害有干旱、局地暴雨冰雹、內澇、暴雪、雷電、大風、初霜凍等。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及災害性天氣頻發(fā),氣象災害在自然災害中占比增大,影響了人民生產發(fā)展,經濟損失較大。
據統(tǒng)計寶清近30 a(1981-2010年)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4.4℃,年平均降水量491.2 mm,年平均蒸發(fā)量1 320.6 mm,年日照時數2 508.6 h,無霜期152 d,≥10℃活動積溫2 763.3℃。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22.1℃,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8.3℃(2010年);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16.8℃,歷史極端最低氣溫-37.2℃(2010年)。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氣候嚴寒、干燥,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的有五個月(11、12、1、2、3月)。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9.8%,最大年降水量為827.8 mm(1981年),最小年降水量為294.0 mm(2003年)。
寶清縣季風盛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降水、氣溫等氣象要素年際差異大,時空分布不均,階段性干旱、局地強降水冰雹、短時內澇、大到暴雪、雷電、大風、秋季早霜等每年時有發(fā)生,尤其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重旱、暴雨、暴雪等重災害發(fā)生幾率增加,強度和影響程度不斷加重,對縣域經濟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較大影響。
2.1暴雨
寶清縣近56 a(1957-2012年)暴雨以上(日降水量≥50 mm)日數36 d,其中大暴雨(日降水量≥100 mm)日數3 d,分別是1957年8月22日113.4 mm;1973年9月11日109.3 mm;1991年7月30日100.9 mm。發(fā)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有1957、1959、1960、1962、1964、1972、1973、1974、1981、1991、1994、2002年共12 a,5 a發(fā)生一次,近十年局地突發(fā)強對流天氣增多,每年幾個村屯的局地山洪災害都有發(fā)生。
2.2干旱
寶清縣的干旱主要發(fā)生于春、夏、秋季節(jié),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劇,全球變暖,本縣年平均氣溫逐年升高,降水量逐年減少,蒸發(fā)量加大,地下水位下降,春夏連旱呈現(xiàn)多發(fā)趨勢。寶清縣近56 a(1957-2012年)發(fā)生嚴重干旱的年份有 1967、1975、1977、1979、1982、1986、1999、2001、2003、2011、2012年共有 11 a,5 a發(fā)生一次。
2.3大風
寶清縣近56 a(1957-2012年)大風(17.0 m/s以上)的日數1 218 d,平均每年出現(xiàn)22 d,近些年呈減少趨勢;出現(xiàn)沙塵暴日數2 d。
表1 近56 a各月大風出現(xiàn)日數(單位:d)
從上表看春季3-5月和秋季11月是大風多發(fā)時段。
2.4冰雹
寶清縣近56 a(1957-2012年)冰雹日數82 d(表2),每年出現(xiàn)一到兩次,冰雹一般出現(xiàn)在4-10月,近些年局地強對流天氣增多、增強,夾帶冰雹的積雨云出現(xiàn)概率增大,對農作物、煙草造成的災害損失嚴重。
表2 近56 a各月冰雹出現(xiàn)日數(單位:d)
2.5雷電
寶清縣近56 a(1957-2012年)雷暴日數1428 d,年平均雷暴日數為26 d,一般出現(xiàn)在4-10月,5-9月為多發(fā)期(表3),多發(fā)于午后到傍晚。
表3 近56 a各月雷暴出現(xiàn)日數(單位:d)
2.6暴雪
寶清縣近56 a(1957-2012年)暴雪以上(日降雪量≥10 mm)日數26 d,主要出現(xiàn)在冬季11月到下一年的3月,2 d出現(xiàn)一次。暴雪主要影響道路交通運輸,對建筑物、蔬菜大棚有一定危害。
氣象部門對氣象災害要做好監(jiān)測、預報、預警工作,及時進行災情調查,做好災情直報,建立災情數據庫,把相關建議及時提供給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對不同的災害,相關部門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應對暴雨洪澇災害:要利用好現(xiàn)有防洪設施水庫、堤防、排洪渠、防洪閘、縣城排澇水利工程等,及時加固整修和疏通河道,合理采取蓄、泄、滯、分等工程措施。應對旱災:要做好流域灌溉,適時開展人工增雨,合理開發(fā)利用空中水資源,因地制宜推廣耐旱作物的種植。應對大風災害:加強防護林建設;要及時科學地加固棚架、臨時搭建物、廣告牌及現(xiàn)代農業(yè)設施,停止露天集體活動,停止高空、水上戶外作業(yè)。應對雷電災害:做好建筑物防雷裝置設計安裝技術性審查和檢測工作。應對冰雹災害:要適時做好人工防雹工作,合理計算耗彈量,遏制雹胚成長,減輕冰雹危害。應對雪災:做好農業(yè)設施、輸電設施、鋼構廠房的抗雪壓標準化建設,道路交通雪后及時清理。
寶清縣氣象災害每年都有發(fā)生,嚴重的旱、澇災害每5 a發(fā)生一次;大風平均每年出現(xiàn)22 d;雷暴平均每年出現(xiàn)26 d;冰雹每年出現(xiàn)一到兩次;暴雪每2 a出現(xiàn)一次。掌握氣象災害特征和發(fā)生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決策應對防御措施。地方政府要加強縣應急辦突發(fā)應急平臺建設;縣防汛抗旱指揮系統(tǒng)建設;部門防災減災系統(tǒng)建設。氣象部門應強化氣象災害預警指揮中心職能作用,開展發(fā)布精細化預警信息服務,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的研究,不斷提高決策服務水平,有效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徐相斌(1967-),男,黑龍江省寶清縣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本科生,工程師.
S42
A
1002-252X(2015)04-0012-02
20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