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文,劉華飛
(黑龍江省冶金設計規(guī)劃院,哈爾濱150001)
某生產礦井中段變電所地處該井一翼,由于礦山壓力顯現(xiàn),巷道底板底鼓嚴重。威脅設備安全運行及給檢修人員帶來不變。
該變電所負責1個采區(qū)的供電工作,并且服務時間較長。針對巷道底鼓現(xiàn)象進行不定期的臥底整平,不能及時消除設備運轉中的隱患,并且干擾了變電所內正常的檢修維護工作。經過礦方技術人員及生產單位多名技術人員論證,決定對該底板先臥底后注漿再施工錨索地梁的聯(lián)合加固技術。經現(xiàn)場觀測,該方案有效的治理了巷道底板底鼓現(xiàn)象。
該變電所位于該礦下部采區(qū),礦山壓力較大。自投入使用以來,每隔4~5個月就進行一次巷道底板臥底平整工作。該底板為粉質泥巖,有裂隙,巖石整體性較差,硬度小。該變電所負責整個下山采區(qū)的停送電工作,服務年限15年。
(1)礦山底板底鼓通常采取臥底平整方法,對壓力不大的地點可穩(wěn)定2年左右;對于壓力較大的地點很難保持到半年以上。
(2)臥底平整后存在大量的矸石需要轉運,對于變電所內地點小,遠離井口,造成轉運困難。
(3)變電所內供電設備較多,牽系著采區(qū)上百臺設備的安全運轉,人員在里面施工難免不給供電安全留下隱患。
通過對巷道圍巖進行注漿,利用漿液膠結破碎松散巖層,充填松散巖層和空曠處,在其外圍形成完整的注漿帷幕帶和圍巖一起共同承載礦山壓力。
通過對巷道底板施工深部錨索對底板主動支護,另外和錨索地梁連成1個整體共同抵抗底板壓力,有效遏制了底板變形。
3.3.1 注漿設計
變電所內長度35m,寬度4m,高度3.6m。巷道原支護設計為錨網噴支護,底板為0.1m厚地坪。根據該段巷道水泥擴散半徑,設計注漿眼間排距1.5m×2m。注漿眼分淺深孔結合應用,淺孔深度2m,注漿壓力2.0MPa;深孔深度4m,注漿壓力6.0MPa。(見表1)
表1 注漿孔參數
3.3.2 地槽設計
由于錨索施工后有200mm的外漏長度,給行人留下安全隱患,因此,需挖地槽把外漏過長的錨索給掩埋起來。地槽設計寬×深=0.3×0.3m,錨索張拉后需回填。
表2 地槽參數
3.3.3 錨索梁聯(lián)合支護
錨 索 規(guī) 格 為:Φ21.8×6200mm,間 距 為1300mm,排距為1500mm;T型鋼梁規(guī)格:3000×140mm,眼間距為1300mm,T型鋼帶托盤規(guī)格:200×140mm。
底板錨索由地錨機施工,每根錨索放置3根Z2380錨固劑,2塊T型鋼梁放置在錨索上后進行張拉,抗拉拔力不小于200kN。(表2)
表3 錨索梁參數
(1)由于地錨機打眼消耗大量的水,造成變電所內造成大量的積水,給變電所內供電安全留下隱患。施工過程中需及時排水,保護好電器設備,消除安全隱患。
(2)錨索眼施工后待眼內水滲凈后安裝錨索,防止錨索失效,必要時采取壓風管掃孔。
圖1 聯(lián)合支護布置圖
圖2 聯(lián)合支護斷面圖
(3)錨索張拉時錨固力必須達到要求,確保支護質量。
底板注漿+錨索梁聯(lián)合支護技術能夠有效的治理巷道底鼓,為深部礦井壓力大的采區(qū)底板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1]錢鳴高.石平五礦山壓力與控制[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
[2]趙興東.井巷工程[C]∥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0.
[3]王新剛.注漿材料與施工工藝[C]∥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8.